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60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散热构件及一第二散热构件,第一散热构件由多个排列的散热鳍片所组成,各散热鳍片间分别具有等距的距离,各散热鳍片之间为第一散热空间,且各散热鳍片的底部分别固定于第二散热构件的顶面,而第二散热构件的内部具有一第二散热空间,且第二散热构件的顶面具有至少一向底部斜向延伸的导流面,而第一构件的各散热鳍片的底部分别具有与导流面相配合的以供固定于导流面上的形状。(*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尤指一种具有第一散热空间及第二散热空间,且第一散热空间与第二散热空间之间具有导引气流的导流面,而可快速降低温度的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图6为一种现有的散热模组的示意图。该散热模组具有一底座6,该底座6上具有多个排列片状的散热鳍片61,而各个散热鳍片61间分别具有一间距62,以供空气在各间距间流通。将该散热模组装配于须散热的构件上,如计算机的CPU或热传导线上,再在该散热模组上装配一散热风扇7,由散热风扇7使空气在各散热鳍片61的间距62间流动,而可散发传至底座6的热量,以达到散热的效果。然而,该散热模组的底座6为一平面,因此,当散热风扇7在运转送风时,其气流吹送至底座6时,会在底座6处产生反压,而使气流在各散热鳍片61间的间距62内形成回流,造成散热效率降低,而无法有效将传导至散热鳍片61的热量向外散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的问题的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加倍的散热效果的散热模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方案:本技术包含有一第一散热构件及一第二散热构件,第一散热构件是由多个散热鳍片所组成,各散热鳍片间分别具有等距的距离,各散热鳍片之间为第一散热空间,且各散热鳍片的底部分别固定于第二散热构件的顶面。第二散热构件的内部具有一第二散热空间,且第二散热构件的顶面具有至少一向底部斜向延伸的导流面,而第一散热构件的各散热鳍片的底部分别具有与导流面相配合的以供固定于导流面上的形状。本技术的第一散热构件的上方设有一第一散热风扇,而第二散热构件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散热风扇,由第一、二散热风扇带动第一、二散热构件内的-->空气流动。第一散热构件的各散热鳍片顶端围设有以供固定一第一散热风扇的一框架。第一散热构件的各散热鳍片沿第二散热构件的长轴排列。第二散热构件的顶面具有二导流面,该二导流面是由第二散热构件的顶面的中间向两侧斜向下延伸,并成微向内凹的弧面。第二散热构件的底部具有一底板,该底板与导流面间为二端相通的第二散热空间,且在该第二散热空间的一端开口处设置一第二散热风扇。第二散热构件内具有第二散热空间,且该散热空间内设有多个散热鳍片,这些散热鳍片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散热构件的散热鳍片的设置方向互相垂直。因此,由第二散热构件底部传来的热量,可先由第二散热空间及散热风扇先行散热,再由第一散热构件将剩余的热量散发。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第二散热构件的顶面具有可导引气流的导流面,而使第一散热构件的第一散热空间内的空气,在散热风扇的带动下,使空气可顺导引面流向外,而不会使空气在第一导流空间内形成回流,进而可顺畅快速地将由第二散热构件传导至各散热鳍片上的热量散出,而可有效降低温度,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在第二散热构件内具有的第二散热空间及多个散热鳍片,可使本技术具有加倍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装配于CPU上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散热构件的导流面导引第一散热空间内空气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散热风扇带动第二散热构件的第二散热空间内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6为现有的散热模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包含有一第一散热构件1及一第二散热构件2,第一散热构件1位于第二散热构件2上方,且第一散热构件1的上方设有一第一散热风扇3,而第二散热构件2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散热风扇4,由第一、二散热风扇3、4带动第一、二散热构件1、2内的空气流动。其中:-->第一散热构件1由多个排列的散热鳍片11组成。各散热鳍片11沿第二散热构件的长轴排列,散热鳍片11间分别具有等距的距离,以形成一第一散热空间12,各散热鳍片11的底部分别固定在第二散热构件2的顶面。而各散热鳍片11的顶端设有一框架13,以供固定第一散热风扇3。第二散热构件2的底部具有一底板21,而其顶面具有至少一导流面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构件2的顶面具有二导流面22,各导流面22由第二散热构件2的顶面的中间向两侧斜向下延伸至底板21,并成微向内凹的弧面。而第一构件1的各散热鳍片11的底部分别具有与导流面相配合的以供固定于导流面22上的形状。而第二散热构件2的底板21与导流面22间为二端相通的第二散热空间23,且在第二散热空间23的一端开口处设置第二散热风扇4,而第二散热空间23内设有多个与第一散热构件1的散热鳍片11垂直的散热鳍片24。藉此,可将该散热模组装配于须散热的构件上,如计算机的CPU或热传导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是将该散热模组以第二散热构件2的底板21装配于计算机的CPU 5上。由第一、二散热风扇3、4带动空气在第一、二散热构件1、2的第一、二散热空间12、23内流动,以散发传至第二构件2的底板21的热量。由于第二散热构件2的顶面具有可导引气流的导流面22,而使第一散热构件1的第一散热空间12内的空气,在第一散热风扇3的带动下,使空气可顺导引面22流向外,而不会使空气在第一导流空间12内形成回流,如图4所示。进而可顺畅快速地将由第二散热构件2传导至各散热鳍片11上的热量散出,而可有效降低温度,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再者,如图5所示。由于第二散热构件2内具有第二散热空间23,且该第二散热空间23内具有散热鳍片24,因此由第二散热构件2的底板21传来的热量,可先由第二散热空间23及第二散热风扇4先行散热,再由第一散热构件1将剩余的热量散发,而有加倍的散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散热构件及一第二散热构件,第一散热构件由多个排列的散热鳍片所组成,各散热鳍片间分别具有等距的距离,各散热鳍片之间为第一散热空间,且各散热鳍片的底部分别固定于第二散热构件的顶面,而第二散热构件的内部具有一第二散热空间,且第二散热构件的顶面具有至少一向底部斜向延伸的导流面,而第一构件的各散热鳍片的底部分别具有与导流面相配合的以供固定于导流面上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热构件的各散热鳍片顶端围设有以供固定一第一散热风扇的一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德刘喜烘
申请(专利权)人: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