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沙世涛专利>正文

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07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包括连接杆、挤压槽、上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活动连接杆、第一壳体、压杆、第一弹簧、第二壳体、第二弹簧、套管、第一滑杆、活动杆、下连接板、移动板、第二滑杆、第三弹簧、伸缩杆、第四弹簧、第五弹簧和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第一减震结构起到基础减震效果,然后通过第二减震结构提高减震效果,可以起到双重减震的效果,而且第一减震结构和第二减震结构含有多个减震构件,避免一个构件影响减震效果可以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一减震结构和第二减震结构,方便进行维修,而且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可以方便安装和拆卸,避免长久使用后影响公路桥梁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支座,具体是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属于公路桥梁

技术介绍
公路桥梁工程是指公路跨越水域、山谷及一切交通通道的构造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等全部工作。近年来,我国桥梁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一些地震区,对桥梁的抗震要求十分高,一旦由于地震导致桥梁倒塌。公路桥梁工程会使用一些支座,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降低桥梁倒塌系数,但是一般的减震支座结构简单,减震单一,容易出现损坏,而且减震效果一般,长久使用不方便进行维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所述上连接板底部对称设有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向一侧均开设两个挤压槽,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挤压槽;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压杆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底部固接在下连接板顶部,所述下连接板内腔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通过伸缩杆固接第二壳体内腔底部,所述伸缩杆表面套接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壳体内腔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贯穿移动板,且第二滑杆顶部和底部均固接第二壳体内壁,所述移动板底部对称固接两个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套接在第二滑杆表面。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固定板、活动连接杆、套管、第一滑杆和活动杆,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相向一侧中央均固接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向一侧均固接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腔安装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两端均固接第一壳体内壁,所述第一壳体表面套接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相背一侧均固接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套在第一滑杆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对称设有两个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两端均套接在套管内腔,两个所述套管分别固接两个第一壳体,所述活动杆表面套接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有活动连接杆,所述活动连接杆顶部和底部两端均贯穿第一壳体连接滑块。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由两个管径不同的管体相互套接组成,所述第三弹簧直径大于伸缩杆直径。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顶部和底部均固接挡板,所述挡板直径小于挤压槽大于第一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直径大于套管顶部开设的缺口和活动杆直径,所述第二弹簧直径小于套管顶端外径。优选的,两个第二滑杆直径距离大于压杆直径。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杆中间设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连接杆顶部和底部两端均通过活动轴连接滑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以通过第一减震结构起到基础减震效果,然后通过第二减震结构提高减震效果,可以起到双重减震的效果,而且第一减震结构和第二减震结构含有多个减震构件,避免一个构件影响减震效果;2、本技术可以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一减震结构和第二减震结构,方便进行维修,而且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可以方便安装和拆卸,避免长久使用后影响公路桥梁的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杆,2、挤压槽,3、上连接板,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活动连接杆,7、第一壳体,8、压杆,9、第一弹簧簧,10、第二壳体,11、第二弹簧,12、套管,13、第一滑杆,14、活动杆,15、下连接板,16、移动板,17、第二滑杆,18、第三弹簧,19、伸缩杆,20、第四弹簧,21、第五弹簧,22、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15、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所述上连接板3底部对称设有下连接板15,所述上连接板3和第二固定板5相向一侧均开设两个挤压槽2,所述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15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两端均通过第一弹簧9连接挤压槽2;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4、压杆8和第二壳体10,所述第二壳体10底部固接在下连接板15顶部,所述下连接板15内腔设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底部通过伸缩杆19固接第二壳体10内腔底部,所述伸缩杆19表面套接第三弹簧18,所述第二壳体10内腔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滑杆17,所述第二滑杆17贯穿移动板16,且第二滑杆17顶部和底部均固接第二壳体10内壁,所述移动板16底部对称固接两个第四弹簧20,所述第四弹簧20套接在第二滑杆17表面。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壳体7、第二固定板5、活动连接杆6、套管12、第一滑杆13和活动杆14,所述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15相向一侧中央均固接第二固定板5,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5相向一侧均固接第一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7内腔安装第一滑杆13,所述第一滑杆13两端均固接第一壳体7内壁,所述第一壳体7表面套接两个滑块22,两个所述滑块22相背一侧均固接第五弹簧21,所述第五弹簧21套在第一滑杆13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壳体7之间对称设有两个活动杆14,所述活动杆14两端均套接在套管12内腔,两个所述套管12分别固接两个第一壳体7,所述活动杆14表面套接第二弹簧11,两个所述第一壳体7之间设有活动连接杆6,所述活动连接杆6顶部和底部两端均贯穿第一壳体7连接滑块22。所述伸缩杆19由两个管径不同的管体相互套接组成,所述第三弹簧18直径大于伸缩杆19直径,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所述连接杆1顶部和底部均固接挡板,所述挡板直径小于挤压槽2大于第一弹簧9,可以起到基础减震的效果;所述第二弹簧11直径大于套管12顶部开设的缺口和活动杆14直径,所述第二弹簧11直径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15)、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所述上连接板(3)底部对称设有下连接板(15),所述上连接板(3)和第二固定板(5)相向一侧均开设两个挤压槽(2),所述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15)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两端均通过第一弹簧(9)连接挤压槽(2);/n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4)、压杆(8)和第二壳体(10),所述第二壳体(10)底部固接在下连接板(15)顶部,所述下连接板(15)内腔设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底部通过伸缩杆(19)固接第二壳体(10)内腔底部,所述伸缩杆(19)表面套接第三弹簧(18),所述第二壳体(10)内腔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滑杆(17),所述第二滑杆(17)贯穿移动板(16),且第二滑杆(17)顶部和底部均固接第二壳体(10)内壁,所述移动板(16)底部对称固接两个第四弹簧(20),所述第四弹簧(20)套接在第二滑杆(17)表面;/n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壳体(7)、第二固定板(5)、活动连接杆(6)、套管(12)、第一滑杆(13)和活动杆(14),所述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15)相向一侧中央均固接第二固定板(5),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5)相向一侧均固接第一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7)内腔安装第一滑杆(13),所述第一滑杆(13)两端均固接第一壳体(7)内壁,所述第一壳体(7)表面套接两个滑块(22),两个所述滑块(22)相背一侧均固接第五弹簧(21),所述第五弹簧(21)套在第一滑杆(13)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壳体(7)之间对称设有两个活动杆(14),所述活动杆(14)两端均套接在套管(12)内腔,两个所述套管(12)分别固接两个第一壳体(7),所述活动杆(14)表面套接第二弹簧(11),两个所述第一壳体(7)之间设有活动连接杆(6),所述活动连接杆(6)顶部和底部两端均贯穿第一壳体(7)连接滑块(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桥梁组合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15)、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所述上连接板(3)底部对称设有下连接板(15),所述上连接板(3)和第二固定板(5)相向一侧均开设两个挤压槽(2),所述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15)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两端均通过第一弹簧(9)连接挤压槽(2);
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4)、压杆(8)和第二壳体(10),所述第二壳体(10)底部固接在下连接板(15)顶部,所述下连接板(15)内腔设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底部通过伸缩杆(19)固接第二壳体(10)内腔底部,所述伸缩杆(19)表面套接第三弹簧(18),所述第二壳体(10)内腔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滑杆(17),所述第二滑杆(17)贯穿移动板(16),且第二滑杆(17)顶部和底部均固接第二壳体(10)内壁,所述移动板(16)底部对称固接两个第四弹簧(20),所述第四弹簧(20)套接在第二滑杆(17)表面;
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壳体(7)、第二固定板(5)、活动连接杆(6)、套管(12)、第一滑杆(13)和活动杆(14),所述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15)相向一侧中央均固接第二固定板(5),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5)相向一侧均固接第一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7)内腔安装第一滑杆(13),所述第一滑杆(13)两端均固接第一壳体(7)内壁,所述第一壳体(7)表面套接两个滑块(22),两个所述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世涛孙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沙世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