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88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发生器。包括桶状腔体和顶盖,所述桶状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和制动机构,所述桶状腔体内具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管,各曝气管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各曝气管上均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所述培养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供气体流入培养腔的第一管路,各曝气管均与所述第一管路导通,所述桶状腔体上还连通设置有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用向培养腔内供入营养液,所述第三管路用于供营养液从培养腔内流出,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插入所述培养腔的搅拌装置,所述顶盖的底侧还设置有补光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生物发生器,避免培养腔内的杂质落入曝气孔内的情况,保证了曝气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发生器。
技术介绍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借助专门的发生装置,培养时将微生物和营养液倒入发生装置内即可。对于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还需要往营养液中充入氧气,但是现有发生装置的曝气孔大都是位于发生装置的底部的,这使得营养液中的杂质很容易流入曝气孔内并造成曝气孔的堵塞,不利于发生装置氧气的补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发生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生器的曝气孔容易进入沉淀杂质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发生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发生器包括桶状腔体和顶盖,所述桶状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和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用于制止滚轮的转动,所述桶状腔体内具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管,各曝气管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各曝气管上均设置有多个曝气孔,各曝气孔沿着曝气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培养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供气体流入培养腔的第一管路,各曝气管均与所述第一管路导通,所述桶状腔体上还连通设置有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用向培养腔内供入营养液,所述第三管路用于供营养液从培养腔内流出,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插入所述培养腔的搅拌装置,所述顶盖的底侧还设置有补光灯。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和叶片,所述叶片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为矩形片,所述叶片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进一步地,位于驱动轴两侧的叶片部分均设置有所述的贯通孔,两侧叶片部分上的贯通孔沿着上下方向交错布置。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灯为环形,所述补光灯位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侧。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孔的孔口处设置有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固定板和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装配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螺栓用于顶压滚轮以实现对所述滚轮的锁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微生物发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技术的微生物发生器,使用时,通过第一管路向各曝气管内充入气体,气体会从各曝气管上的各曝气孔流出,从而实现对培养腔内营养液氧气的补给。由于各曝气管是竖直设置的,曝气管上的各曝气孔的孔口均是朝向侧向的,从而避免培养腔内的杂质落入曝气孔内的情况,保证了曝气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微生物发生器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微生物发生器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微生物发生器的滤网布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微生物发生器的制动机构示意图。图中,桶状腔体1,第二管路2,顶盖3,驱动电机4,补光灯5,叶片6,贯通孔7,曝气管8,曝气孔9,第一管路10,第三管路11,连通管12,滤网13,滚轮14,固定板15,螺栓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微生物发生器包括桶状腔体1和顶盖3,所述桶状腔体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4和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用于制止滚轮14的转动,所述桶状腔体1内具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管8,各曝气管8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各曝气管8上均设置有多个曝气孔9,各曝气孔9沿着曝气管8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培养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供气体流入培养腔的第一管路10,各曝气管8均与所述第一管路10导通,所述桶状腔体1上还连通设置有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11,所述第二管路2用向培养腔内供入营养液,所述第三管路11用于供营养液从培养腔内流出,所述顶盖3上设置有插入所述培养腔的搅拌装置,所述顶盖3的底侧还设置有补光灯5。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桶状腔体1为方通状,桶状腔体1的顶部为开口,顶盖3即安装在桶状腔体1的顶部开口处,本实施例中顶盖3铰接安装在桶状腔体1上。顶盖3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查看和维修桶状腔体1内的部件。本实施例中桶状腔体1内具有培养腔,桶状腔体1上连通设置有第一管路10、第二管路2和第三管路11,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2连通设置在桶状腔体1的侧壁顶部,第三管路11连通设置在桶状腔体1的侧壁底部,第二管路2用于向培养腔内充入营养液和微生物,第三管路11用于排出繁衍后的微生物和液体。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营养液和微生物也可以通过桶状腔体1的顶部开口添加。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0用于向培养腔内充入气体,第一管路10用于与充气泵或空气压缩机连通(图中未画出)。本实施例中培养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四根曝气管8,四根曝气管8分别延伸设置在培养腔的四个棱边位置处,具体如图2所示,这样能够使得氧气的补入混合的更加均匀。本实施例中四根曝气管8均通过连通管12与第一管路10连通。本实施例中连通管12沿着培养腔的底部棱边延伸布置。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和补光灯5均设置在顶盖3上,当顶盖3扣合在桶状腔体1上时,搅拌装置会插入培养腔内,从而能够实现对培养腔内液体的搅动。本实施例中补光灯5设置在顶盖3的底部,补光灯5能够对培养液内进行照明,从而满足一些微生物的光照需求。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4、驱动轴和叶片6,所述叶片6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4位于顶盖3的顶部,驱动轴穿过顶盖3,叶片6则固定在驱动轴上,叶片6位于顶盖3的底部。所述叶片6为矩形片,所述叶片6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7。本实施例中叶片6即为一个矩形片,驱动轴沿着矩形片的中轴线进行布置,叶片6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7,当叶片6转动时,贯通孔7可以启动加快液体扰动的作用。位于驱动轴两侧的叶片6部分均设置有所述的贯通孔7,两侧叶片6部分上的贯通孔7沿着上下方向交错布置。换言之,驱动轴两侧的叶片6部分均设置有贯通孔7,两侧叶片6部分上的贯通孔7非对称布置并沿着上下方向错开一定高度进行布置,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液体的扰动。所述补光灯5为环形,所述补光灯5位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侧。环形的补光灯5能够进行更加均匀的照明。所述曝气孔9的孔口处设置有滤网1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各曝气孔9的孔口处均设置有滤网13,滤网13能够起到隔档效果,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杂质进入曝气孔9内。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固定板15和螺栓16,所述螺栓16螺纹装配在所述固定板15上,所述螺栓16用于顶压滚轮14以实现对所述滚轮14的锁止。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桶状腔体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4,滚轮14方便了装置的移动,当移动到位后,通过旋拧螺栓16、螺栓16会顶压对应的滚轮14,从而起到制止滚轮14转动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在各滚轮14处均设置有制动机构。所述第一管路10、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11上均设置有阀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液体从第一管路10流出的情况,第一管路10上的阀门可以为单向阀。使用时,通过第一管路10向各曝气管8内充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桶状腔体和顶盖,所述桶状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和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用于制止滚轮的转动,所述桶状腔体内具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管,各曝气管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各曝气管上均设置有多个曝气孔,各曝气孔沿着曝气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培养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供气体流入培养腔的第一管路,各曝气管均与所述第一管路导通,所述桶状腔体上还连通设置有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用向培养腔内供入营养液,所述第三管路用于供营养液从培养腔内流出,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插入所述培养腔的搅拌装置,所述顶盖的底侧还设置有补光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桶状腔体和顶盖,所述桶状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和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用于制止滚轮的转动,所述桶状腔体内具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管,各曝气管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各曝气管上均设置有多个曝气孔,各曝气孔沿着曝气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培养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供气体流入培养腔的第一管路,各曝气管均与所述第一管路导通,所述桶状腔体上还连通设置有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用向培养腔内供入营养液,所述第三管路用于供营养液从培养腔内流出,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插入所述培养腔的搅拌装置,所述顶盖的底侧还设置有补光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和叶片,所述叶片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玉兰王艳锦张强郭峰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柏裕植物免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