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28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泵体、第一阀门、过滤组件、第二阀门,泵体、第一阀门、过滤组件、第二阀门沿着第一管路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锥形部和圆柱部,锥形部尺寸较小的一侧朝向第一阀门一侧,圆柱部内设置有环形隔板,过滤板夹持固定在锥形部和环形隔板之间;第二管路与圆柱部连通,第二管路的出口位于第二阀门和环形隔板之间,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和漏斗,漏斗位于过滤组件的上方;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连通,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生物采样器方便了液体样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还减缓了水流对过滤板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液体样品中微生物的含量是判断样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液体样品中的微生物会比较少,不利于观测,在检测之前需要首先对液体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从而方便后期观测。但是这种先培养后观测的方式周期较长,不利于液体样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样品中的微生物较少,不利于快速检测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泵体、第一阀门、过滤组件、第二阀门,泵体、第一阀门、过滤组件、第二阀门沿着第一管路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锥形部和圆柱部,所述锥形部尺寸较小的一侧朝向第一阀门一侧,所述圆柱部内设置有环形隔板,所述过滤板夹持固定在所述锥形部和环形隔板之间;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圆柱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位于第二阀门和环形隔板之间,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和漏斗,所述漏斗位于过滤组件的上方且漏斗的敞口朝上;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进口位于锥形部和第一阀门之间,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路的管径要小于第一管路的管径。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隔板内设置有支撑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路的出口为锥形。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螺管段、第二螺管段和第三螺管段,所述第一螺管段和第三螺管段均用于与第一管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管段用于与第二管路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和环形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过滤板和锥形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技术的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使用时,首先开启第一管路,泵体会将大量的液体样品抽送至过滤组件处,过滤组件会实现对液体样品中微生物的过滤聚集,待过滤聚集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管路,然后开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漏斗内的液体会将过滤组件过滤的微生物从第三管路处冲出,此时通过收集第三管路处的液体样品即可实现观测。本技术的微生物采样器方便了液体样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另外,过滤组件的分体式设计还方便了过滤板的更换。过滤组件的锥形部的设计则能够起到减缓第一管路中液体流速的作用,从而使得过滤板能够起到较好的过滤作用,减缓了水流对过滤板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的过滤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的圆柱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的锥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漏斗1,第二管路2,第一管路3,泵体4,过滤组件5,第三管路6,第一阀门7,第四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三阀门10,锥形部11,第一螺管段12,第二螺管段13,第三螺管段14,环形隔板15,支撑滤网16,内螺纹17,第四螺管段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包括第一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3上设置有泵体4、第一阀门7、过滤组件5、第二阀门9,泵体4、第一阀门7、过滤组件5、第二阀门9沿着第一管路3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过滤组件5包括过滤板、锥形部11和圆柱部,所述锥形部11尺寸较小的一侧朝向第一阀门7一侧,所述圆柱部内设置有环形隔板15,所述过滤板夹持固定在所述锥形部11和环形隔板15之间;还包括第二管路2,所述第二管路2与所述圆柱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管路2的出口位于第二阀门9和环形隔板15之间,所述第二管路2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0和漏斗1,所述漏斗1位于过滤组件5的上方且漏斗1的敞口朝上;还包括第三管路6,所述第三管路6与所述第一管路3连通,所述第三管路6的进口位于锥形部11和第一阀门7之间,所述第三管路6上设置有第四阀门8。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3的进口用于供液体样品进入,第一管路3的出口用于供液体样品流出,第一管路3上设置有泵体4、第一阀门7、过滤组件5和第二阀门9,本实施例中泵体4、第一阀门7、过滤组件5、第二阀门9沿着从第一管路3进口至第一管路3出口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过滤组件5位于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9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3的进口和第一管路3的出口均可以与同一储液池连通,这样通过第一管路3可以循环往复的抽送储液池内的液体。本实施例中过滤组件5分体设置,如图3和图4所示,过滤组件5包括过滤板、锥形部11和圆柱部,锥形部11和圆柱部螺纹装配,锥形部11上设置有第四螺管段18,圆柱部内设置有供第四螺管段18插入的通孔,通孔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17。本实施例中在圆柱部内还设置有环形隔板15,环形隔板15位于内螺纹17的左侧,环形隔板15能够与第四螺管段18挡止,本实施例中过滤板即夹持固定在环形隔板15和锥形部11的第四螺管段18之间。本实施例中锥形部11即为一段锥形管,锥形部11尺寸较小的一端朝向第一阀门7。这样当液体流入锥形部11内时,由于通流断面的变大,液体的流速会变慢,从而有利于过滤板对液体中的微生物进行过滤聚集。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2与过滤组件5的圆柱部连通设置,第二管路2为竖直管路,第二管路2的出口用于与圆柱部连通,第二管路2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0和漏斗1,漏斗1设置在第二管路2的顶部进口位置,漏斗1尺寸较大的敞口朝向上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2的出口位于第二阀门9和环形隔板15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3上还连通设置有第三管路6,第三管路6也为竖直管路,第三管路6位于第二管路2的下方,第三管路6的顶部进口位于锥形部11和第一阀门7之间,第三管路6上设置有第四阀门8。所述第三管路6的管径要小于第一管路3的管径。这样可以控制第三管路6的流出速率,方便了观测时液体样品的取用。所述环形隔板15内设置有支撑滤网16。由于过滤板会受到泵体4侧水流的冲击作用,支撑滤网16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减弱过滤板的冲击变形。另外,从第二管路2流出的液体会首先经过支撑滤网16,支撑滤网16能够起到分散水流的作用,从而减弱对过滤板的反向冲击,也有利于对过滤板上聚集的微生物的冲洗。所述第三管路6的出口为锥形。即第三管路6的出口直径要小于第三管路6的管径,这样能够进一步精细化的控制液体的流出速率。所述过滤组件5包括第一螺管段12、第二螺管段13和第三螺管段14,所述第一螺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泵体、第一阀门、过滤组件、第二阀门,泵体、第一阀门、过滤组件、第二阀门沿着第一管路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锥形部和圆柱部,所述锥形部尺寸较小的一侧朝向第一阀门一侧,所述圆柱部内设置有环形隔板,所述过滤板夹持固定在所述锥形部和环形隔板之间;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圆柱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位于第二阀门和环形隔板之间,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和漏斗,所述漏斗位于过滤组件的上方且漏斗的敞口朝上;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进口位于锥形部和第一阀门之间,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获率高的微生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泵体、第一阀门、过滤组件、第二阀门,泵体、第一阀门、过滤组件、第二阀门沿着第一管路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锥形部和圆柱部,所述锥形部尺寸较小的一侧朝向第一阀门一侧,所述圆柱部内设置有环形隔板,所述过滤板夹持固定在所述锥形部和环形隔板之间;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圆柱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位于第二阀门和环形隔板之间,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和漏斗,所述漏斗位于过滤组件的上方且漏斗的敞口朝上;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进口位于锥形部和第一阀门之间,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玉兰王艳锦张强郭峰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柏裕植物免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