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77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提出了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皂化;S2、萃取;S3、结晶过滤收集麦角甾醇粗品;S4、脱色、重结晶;S5、在避光条件下结晶分离干燥得白色晶体麦角甾醇产品;S6、粉碎包装;S7、将提取完麦角甾醇的碱性溶液中和,共沸精馏回收乙醇,回收完溶媒的物料作为有机氮源,加入营养物质制备培养基,在菌种作用下制备微生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提取方法复杂、提取成本高、产物不稳定以及提取废液的环境污染的问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
,具体的,涉及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麦角甾醇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化工原料,最大的用途是生产脂溶性维生素D2,麦角甾醇经过紫外光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2;麦角甾醇还可以用于生产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甾体激素类药物。微生态是有益活菌制剂,可广泛应用于养殖业、种植业、食品、环保等领域
[0003]目前,国内外麦角甾醇的生产方法有两种,微生物发酵法和从菌丝体中提取两种方法,国内主要采用菌丝体提取法,菌丝体提取法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液中的副产物废菌丝体,经过细胞破壁、皂化、萃取、结晶等工艺提取麦角甾醇这一反应机理,由于原料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含有多种异构体、麦角甾醇含量较低,同时提取方法复杂、提取成本高,提取过程产生废水及产物质量不稳定等因素严重影响麦角甾醇的提取量和纯度。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提取完麦角甾醇的废液中大量的蛋白没法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会造成抗生素的滥用,这也是本领域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提取方法复杂、提取成本高、产物不稳定以及提取废液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皂化:向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加入乙醇—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得到皂化产物;
[0008]S2、萃取:在避光条件下向S1皂化产物中加入萃取剂,萃取得S2麦角甾醇粗品;
[0009]S3、结晶:在避光条件下将S2麦角甾醇粗品进行浓缩结晶,过滤收集S3麦角甾醇粗品;
[0010]S4、脱色、重结晶:在避光条件下向S3麦角甾醇粗品加入脱色剂和重结晶溶剂,得S4滤液;
[0011]S5、在避光条件下结晶分离干燥得白色晶体麦角甾醇产品;
[0012]S6、粉碎包装:在避光条件下将麦角甾醇产品粉碎,常温下真空避光封装、储存;
[0013]S7、将提取完麦角甾醇的碱性溶液中和,共沸精馏回收乙醇,回收完溶媒的物料作为氮源,加入营养物质制备培养基,在菌种作用下制备微生态。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青霉素发酵菌丝体含水量为70~80%,所述乙醇—氢氧化钠溶液为菌丝体重量的1~5倍,其中乙醇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0.5~3):1,氢氧化钠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30%,乙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萃取剂为石油醚,所述S1皂化产物与所述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10~25),所述萃取为常温常压下静置1~3h。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浓缩结晶温度控制在20~35℃,时间为4~8h,在真空条件下进行。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炭,所述S3麦角甾醇粗品与所述脱色剂的质量比为1:(0.05~0.1),脱色温度控制在25~35℃,时间1~2h。
[00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所述重结晶溶剂为无水乙醇,所述S3麦角甾醇粗品与所述重结晶溶剂的重量比为1:(10~20)。
[001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所述结晶分离干燥具体为,在避光条件下将脱色后的滤液在20~35℃、真空条件下进行浓缩结晶,于0~10℃条件下结晶时间为8~16小时,过滤,所得产物在20~35℃条件下真空干燥,得白色晶体麦角甾醇产品
[00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7中所述营养物质按照质量份包括葡萄糖1~1.5份、绵白糖0.5~1份、黄豆粉5~10份、麦芽糊精0.5~1份和玉米浆膏5~10份,所述回收完溶媒的物料100份,固含量为15%。
[002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7中,微生态选用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菌种按照1~3%接种至所述培养基中。
[0022]根据任意一项所述的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制备得到的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种植业中的应用。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专利技术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和制备微生态的工艺,实现了麦角甾醇在避光、较低温度下的提取,且获得产物较为稳定,实验方法简单,流程短,生产成本低。
[0025]2、本专利技术所述提取麦角甾醇和制备微生态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发酵法生产青霉素工艺中废菌丝体的环保处理难题,杜绝了对环境的污染,解决了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为废菌丝体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既解决了困扰抗生素生产厂家的固废问题,又充分提取了废菌丝体中高附加值的麦角甾醇后,将剩余废菌丝体中的蛋白作为养料经菌种发酵制备微生态,在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经测算,一吨废菌渣经提取麦角甾醇和制备成微生态后可产生5000元的经济效益。
[0026]3、本专利技术变废为宝,从众多菌种中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为菌种以提取完麦角甾醇后的菌丝体作为有机氮源辅助其它营养物质制备的微生态,活性好,质量稳定,制备的微生态很好的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及环保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S1、将原料湿青霉素发酵菌丝体滤饼1.5公斤投入皂化釜中,滤饼含水量70%,向其中加入3公斤乙醇—氢氧化钠溶液(醇—碱溶液制备所用乙醇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氢
氧化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乙醇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2:1),控制温度75~80℃,皂化3小时,皂化完毕,降至室温。
[0030]S2、在避光条件下,加入45升石油醚,在室温下萃取2小时,静置分层,有机相待用;水相再加入45升石油醚室温下萃取2小时,静置分层,合并有机相;控制温度在20~35℃,真空浓缩结晶,结晶时间为8小时,过滤收集麦角甾醇粗品。
[0031]S3、向麦角甾醇粗品中加入活性炭,活性炭的加入量为麦角甾醇粗品重量的1/10,随后加入重结晶溶剂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的加入量为麦角甾醇粗品重量的10倍。控制温度25~35℃脱色2小时,过滤,将滤液真空条件下控制温度20~35℃浓缩,控制温度2~5℃结晶8小时,过滤收集麦角甾醇产品,然后在20~35℃条件下真空干燥,即得白色晶体麦角甾醇产品。将产品用摇摆颗粒机粉碎到70目,常温下避光真空包装、储存。
[0032]S4、将分层所得水相,用50%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皂化:向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加入乙醇—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得到皂化产物;S2、萃取:在避光条件下向S1皂化产物中加入萃取剂,萃取得S2麦角甾醇粗品;S3、结晶:在避光条件下将S2麦角甾醇粗品进行浓缩结晶,过滤收集S3麦角甾醇粗品;S4、脱色、重结晶:在避光条件下向S3麦角甾醇粗品加入脱色剂和重结晶溶剂,得S4滤液;S5、在避光条件下结晶分离干燥得白色晶体麦角甾醇产品;S6、粉碎包装:在避光条件下将麦角甾醇产品粉碎,常温下真空避光封装、储存;S7、将提取完麦角甾醇的碱性溶液中和,共沸精馏回收乙醇,回收完溶媒的物料作为氮源,加入营养物质制备培养基,在菌种作用下制备微生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青霉素发酵菌丝体含水量为70~80%,所述乙醇—氢氧化钠溶液为菌丝体重量的1~5倍,其中乙醇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0.5~3):1,氢氧化钠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30%,乙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9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萃取剂为石油醚,所述S1皂化产物与所述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10~25),所述萃取为常温常压下静置1~3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青霉素发酵菌丝体中提取麦角甾醇、制备微生态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浓缩结晶温度控制在20~35℃,时间为4~8h,在真空条件下进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滋涵刘玉生龚立冲毕圣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华旭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