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724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的腕臂结构上,所述力传递机构包括:具有一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能够来回移动;具有一传力件,所述传力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传力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具有至少一个受力部,所述传力件移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或者所述受力部转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传力件抵接。所述移动件移动通过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有效解决施工误差带来的影响,同时解决现有接触网转动不到位的技术难题。转动不到位的技术难题。转动不到位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铁路装卸采用内燃机车牵引货车进出装卸作业区,这种方式需要更换牵引机头,铁路机车调度困难效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遇到重载列车,往往需要多台调车内燃机车才能满足牵引需求;还有的部分煤矿部门,利用电力机车惯性滑过装卸作业区的办法,在装卸作业区设定无电区,来保证装卸作业的安全。利用电力机车惯性滑过煤炭装卸作业区的方法,难以控制机车的停车点,一旦停车位控制不当,电力机车停在无电区,则需要花费高额的救援费用才能将列车移动至有电区域。
[0003]随着铁路电气化牵引的推进,中国铁路干线的运输都采用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在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实现电气化,采用刚性的可移动式接触网,现有的刚性可移动式接触网系统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对线路使用条件要求高,结构可靠性差,若是移动接触网移动段整体铁轨一侧,一种方式是使用电动机来拖拽承力索,使接触线侧移到铁轨一侧,这行方式对于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来说,存在拖动力不足、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另一种方式使用电动机或者电动推杆来驱动旋转支架转动从而带动整体移动接触网移动段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中,汇流排是一整条的安装在转动支架末端,较难控制电动机或者电动推杆驱动的同步性。
[0004]目前,一种方式使用重型锚臂上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通过滑轮组,利用电动执行机构的配合实现接触网的回收,另一种方式利用电机驱动旋转支架实现侧移。
[0005]随着电气化铁路技术的革新,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将技术创新升级,提供能够满足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的电气化移动接触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现有技术也有使用柔性的可移动接触网,用电机在柔性接触网的一侧直接拖拽承力索,使接触线侧移到铁轨一侧;也有采用机械驱动的腕臂抬高接触网,即便是抬高也不能完全将接触网移到铁路外侧,还是会影响到大型货物的装卸,若采用转动腕臂,将接触网左右摆动到铁路一侧,也还存在不能完全摆动到铁路一侧的缺陷,其存在如下不足:
[0007]1、热胀冷缩肯定会导致接触线,承力索的延伸,可能导致弓网故障(火车受电弓与接触网故障),比如调节线索张力的补偿装置落地,腕臂偏移,定位器脱离等严重的安全事故。若接触线因为松弛而缠绕住火车受电弓(车头上面高高抬起的一个横板),进而将接触网杆拽倒,机车掉道,车厢倾倒,后果非常严重。
[0008]2、承力索和接触线固定安装在转动腕臂上,立柱之间的间距、垂直度以及腕臂之间承力索和接触线张紧程度都存在施工误差。
[0009]根据现有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规定,开行5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车站的到发线有
效长度为1050m,在运煤专线上开行10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其部分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700m。对于这种长距离的重载列车,比如1400m到 1700m的万吨重载列车,由于热胀冷缩的影响及施工误差的存在,移动接触网在转动到铁路上方或者铁路侧边时,存在转动不到位的情况。
[0010]现有的做法是,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设置坠砣,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设置拖拽机构,通过拖拽机构拉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实现将接触线从铁轨一侧边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从铁轨上方移动到铁轨一侧边。
[0011]通过申请人的不断研究和实践,上述方案能够有效的实现驱动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的一侧边或者铁轨的上方,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设置为腕臂向右转动带动接触线和承力索移动到铁轨的一侧边,由于接触线和承力索存在热胀冷缩的特性,当最右侧的腕臂移动到铁轨的一侧边(腕臂与铁轨趋近平行,可以理解为完全摆到一侧,让出铁路上方空间),其余腕臂并未完全转动到铁轨一侧边(可以理解为整个接触网中还有至少一根腕臂未完全摆动到铁路一次,对于长距离的接触网,存在摆动到铁路侧上方就停止摆动的情况,因为最右侧的腕臂已经摆动到位),距离右边腕臂越远的转动腕臂,其偏移量越小,即当最右侧的腕臂停止转动时,其余的腕臂还没有转动到位,特别是对于适用于长距离的重载列车移动接触网1600米左右的,当最右侧的腕臂到位后停止转动时,距离右端腕臂较远的其他腕臂还处在没有转动到位的状态,甚至处在铁轨的侧上方,这样就会影响大型货场、集装箱等其他货物的装卸作业;另外由于转动不到位,存在受电弓取电接触不良或者无法接触取不到电的情况,影响到货运列车的驶入或者驶出。
[0012]申请人就存在缺陷放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旨在说明该技术问题的提出也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现在的公开技术中并未为有该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3]现有的柔性接触网技术中,包括现有实际应用的技术以及在先专利申请文件中均没有披露该缺陷及相关的解决方案,申请人自信是在本行业中首次提供了解决该技术缺陷的方案,若该缺陷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移动接触网的运行问题,导致移动接触网在商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申请人经过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申请人提供了一套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移动接触网中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不到位缺陷的技术方案,且相对于刚性接触网成本更低,运行更可靠,受天气影响更小,维护更简单;本申请提供的接触网还克服原有采用拖拽的方式进行移动的不足,改用重力补充的方式进行移动,其在现有接触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改进,即可实现更长距离(1600m

1700m)的整体式移动。除了能够满足现有机车的货运列车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还可以有效的应用到万吨列车这样的重载列车上。
[0015]传统的做法是将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固定死在转动腕臂上,通过转动腕臂的转动带动承力索和接触网从铁轨一侧边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从铁轨上方移动到铁轨一侧边,这种设置方式存在的缺陷上述已做阐述。申请人通过不断的研究革新,提出一种颠覆传统的设置方式,即将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不固定死在转动腕臂上,这样承力索和接触线在转动的过程就可以不受到施工误差和热胀冷缩的影响。
[0016]申请人提供两个方向的技术思路,第一是让承力索直接在腕臂结构上做往复的移动,这种方式还直接省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承力索夹持座和接触线接触座”,第二种是将承力索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拉力或者推力通过传力件传递给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腕臂
结构转动;当然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腕臂结构被驱动转动,将腕臂结构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通过传力件传递给承力索,从而带动或者拉动承力索移动。核心的思路是承力索不是固定死在腕臂结构上的,只有不是固定死的,才能克服施工误差带来的影响,以及克服热胀冷缩导致承力索转动不到位的问题,也只有不是固定死的,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形成补偿,这个本专利最大的创新点,也是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最大区别点,其带来了有益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7]专利默认承力索和接触线能够被拉动左移或者右移,或者腕臂机构能够被驱动转动,包括使用转动电机驱动腕臂结构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的腕臂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机构包括:具有一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能够来回移动;具有一传力件,所述传力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传力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具有至少一个受力部,所述传力件移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或者所述受力部转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传力件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移动通过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第一种:所述移动件采用承力索;或者第二种: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移动件本体两端的承力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还包括固定挡件,所述固定挡件设置在移动件上,所述固定挡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固定挡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件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固定挡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包括弹性传力件,所述弹性传力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弹性传力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传力件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弹性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弹性传力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传力件采用弹簧;关于弹簧的安装方式包括:第一种:所述弹簧设置在移动件上,或者第二种:所述弹簧的一端作用在移动件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作用在受力部上。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包括固定挡件和弹性传力件,所述固定挡件设置在移动件上,所述弹性传力件的一端作用在固定挡件,所述弹性传力件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受力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
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受力部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固定挡件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固定挡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沿水平方向的最大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大于对应腕臂结构转动的水平距离。12.移动接触网侧移腕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腕臂结构上;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上。13.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接触网中至少一根腕臂结构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力传递机构;或者所述移动接触网中采用至少一根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侧移腕臂定位装置。1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华黎仕强陈刚谢勇高诗乔杜熙康勋曲健郑波赵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