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542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包括:导热板固定连接于该电源供应器中,并与电源供应器中的热源紧贴;热导管,紧紧跨接于该导热板上,并使热导管的一端突伸至该电源供应器的箱体外侧;以及鳍片体,由多个鳍片所组成,令该鳍片体固装于电源供应器的箱体外,并使该鳍片体的各鳍片上对应地分别穿设有套接孔,以容许热导管穿经于鳍片体的各鳍片中,并与各鳍片接触,以将电源供应器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经由该热导管快速传导至位于电源供应器箱体外的鳍片体上,并通过该鳍片体向外界散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热导管将电源供应器箱体内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电源供应器箱体外的鳍片体上,以快速向外散热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桌上型计算机主机内部,除了安装有主机板、光驱、适配卡...等组件或装置之外,还安装有一组电源供应器,以供计算机主机箱内的各电子组件或装置等设备所需的电源。然而为了适应计算机主机中各电子组件越来越多的供电需求,电源供应器所需要的供电瓦数也相对提高,因此当计算机主机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部电路芯片模块,极易因磁感而产生高温,若不提供适当的散热,极易造成该电源供应器内部半导体,因温度过高而损毁。缘此,如图5所示,于是有些人员,于电源供应器91的箱体外,设置一个或多个散热风扇92,通过该散热风扇92将电源供应器91内的热气向外抽出,然而这一方式,却无法使电源供应器91的热源进行直接散热,其仅是将热源所辐射扩散到电源供应器91的箱体内的热空气,向外抽出,因此针对热源本身的散热效率极差,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源供应器91虽在箱体外设置有散热风扇92,仍然经常因内部电子组件温度过高,而有损毁的问题,而显现其缺点本技术设计人有鉴于此,于是予以研究创新,揭示出一种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包括:导热板固定连接于该电源供应器中,并与电源供应器中的热源紧贴;热导管,紧紧跨接于该导热板上,并使热导管的一端突伸至该电源供应器的箱体外侧;以及鳍片体,由多数鳍片所组成,使该鳍片体固装-->于电源供应器的箱体外,并使该鳍片体的各鳍片上对应地分别穿设有套接孔,以容许热导管穿经于鳍片体的各鳍片中,并与各鳍片接触,以将电源供应器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经由该热导管快速传导至位于电源供应器箱体外的鳍片体上,并通过该鳍片体向外界散热。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可通过以下的说明及附图得以明确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热板连接于热源上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示的电源供应器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于一计算机主机箱上的示意图;图5为显示公知的电源供应器安装于计算机主机箱上的示意图。图中101箱体         102热源        102a穿孔103电路板       1导热板        10螺丝11板体部        111接脚        112固定孔12鳍片部        2热导管        21管身22接座          3鳍片体        30内侧面31鳍片          311套接孔      312通风孔4计算机主机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包括:导热板1固连于该电源供应器的箱体101中,并与电源供应器中的热源102紧贴;热导管2,紧紧跨接于该导热板1上,并使热导管2的一端突伸至该电源供应器的箱体101外侧;以及鳍片体3,由多数鳍片31所组成,令该鳍片体3装置于电源供应器的箱体101外,并令该鳍片体3的各鳍片31上对应地分别穿设有套接孔311,以容许热导管2穿经于鳍片体3的各鳍片31中,并与各鳍片31接触,以将电源供应器的热源102所产生的热量,经由该热导管2快速传导至位于电源供应器箱体101外的鳍片体3上,并通过该鳍片体3向外界散热。-->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1,含有一板体部11,其板缘突设有多数接脚111以固连于电源供应器的电路板103或其它对象上,并使该板体部11的一侧对应地贴靠于该电源供应器的热源102上。上述导热板1于其板体部11上穿设有一固定孔112,以分别投影对应该热源102的穿孔102a,以藉由螺丝10穿经该热源的穿孔102a后,螺合于该导热板1的固定孔112中,以将该热源102紧贴于该导热板1的板体部11上。本技术所揭示的导热板1,于该板体部11上,还可连设有鳍片部12,以增强该导热板1的整体散热功效。本技术所揭示的热导管2,由铜或其它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如图1至图4所示,使该热导管2的管身21,紧贴、跨置于一接座22上,并使该接座22对应地锁固于该导热板1的一侧,使热源102的热能传递至导热板1后,能快速地经热导管2传递至该鳍片体3的各鳍片31上。本技术所揭示的各该热导管2,其管身21可以焊接的手段紧固于该接座22上。或者可使各热导管2的管身21介于一接座22与该导热板1之间,并通过螺丝相对锁紧该接座22与该导热板1,使该接座22与导热板1紧固夹持各个热导管2。本技术所揭示的鳍片体3,如图1、图2所示,使其内侧面30与该热导管2的接座22紧固连接,并由该接座22支撑地跨置于该电源供应器的箱体101外侧。本技术所揭示的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含有多个导热板1,分别固定连接于该电源供应器的箱体101中,并分别与电源供应器中的一热源102紧密搭接;多数热导管2,使各热导管2分别紧紧地跨接于一对应导热板1上,并使各热导管2的一端突伸至该电源供应器的箱体101外侧;以及多个鳍片体3,各鳍片体3分别由多数个鳍片31所组成,使各该鳍片体3设置于电源供应器的箱体101外,并使各鳍片体3的各鳍片31上对应地分别穿设有套接孔311,以分别容许一对应热导管2穿经于鳍片体3的各鳍片31中,并与各鳍片31接触,以将电源供应器-->的热源102所产生的热能,经由该热导管2快速传导至位于电源供应器箱体101外的各鳍片体3上,并通过各鳍片体3向外界散热。本技术所揭示的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中该电源供应器的热源102,是指嵌置于电源供应器电路板103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不过本技术还可应用于电源供应器的其它热源上,本技术并不予自限。本新型所揭示的电源供应器热导管散热装置,于应用上,该电源供应器的热源102所产生的热量,除经热导作用传递至导热板1上散热外,也沿着各热导管2快速地将热量传递至位于电源供应器箱体101外的鳍片体3的各鳍片上,以迅速地向外界散热,可有效增进该热源的散热效率,并避免电源供应器位于箱体101内的热量长时间蓄积于箱体内,而无法向外散热的现象,而显现出本技术的新颖性及实用性。请参阅图4所示,安装时,电源供应器箱体101被装设于计算机主机箱4内部,而两个鳍片体3之中的其中一个鳍片体3则露出计算机主机箱4的外部,以利于与计算机主机箱4外部的冷空气作更佳的热交换,藉以提高其散热效果。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鳍片体3设有贯穿孔312,以利于冷空气从该贯穿孔312流通整个鳍片体3,以增加其散热效果。此贯穿孔312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商标、文字、图案.....等等。本技术所揭示的结构、形状,可于不违背本技术的设计精神及范畴的情况下予以修饰应用,本技术并不予以自我限制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导热板,其含有一板体部,该导热板固连于该电源供应器中并与电源供应器中的热源紧贴;    热导管,紧紧跨接于该导热板的板体部上,并使热导管的一端突伸至该电源供应器的箱体外侧;以及    鳍片体,其由多个鳍片所组成,使该鳍片体固装于电源供应器的箱体外,并使该鳍片体的各鳍片上对应地分别穿设有套接孔,以容许热导管穿置鳍片体的各鳍片的套接孔中,并与各鳍片接触,以将电源供应器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经由该热导管快速传导至位于电源供应器箱体外的鳍片体上,并通过该鳍片体向外界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导热板,其含有一板体部,该导热板固连于该电源供应器中并与电源供应器中的热源紧贴;热导管,紧紧跨接于该导热板的板体部上,并使热导管的一端突伸至该电源供应器的箱体外侧;以及鳍片体,其由多个鳍片所组成,使该鳍片体固装于电源供应器的箱体外,并使该鳍片体的各鳍片上对应地分别穿设有套接孔,以容许热导管穿置鳍片体的各鳍片的套接孔中,并与各鳍片接触,以将电源供应器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经由该热导管快速传导至位于电源供应器箱体外的鳍片体上,并通过该鳍片体向外界散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板含有一板体部,其板缘突设有多数接脚以固连于电源供应器的电路板上,并使该板体部的一侧,对应地贴靠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热源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供应器的热导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板于其板体部上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培熙
申请(专利权)人: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