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氢气瓶组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32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用车氢气瓶组框架,包括框架主体、筒体和氢气瓶,所述筒体内转动连接有扇叶,所述框架主体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左壁,所述第一凹槽侧壁设有出风管和氢气传感器,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弧形板、支撑板和活动杆,所述弧形板通过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壁连接,所述活动杆一端和所述支撑板一端面固接,所述活动杆另一端呈斜面状,所述第一腔体左壁固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上的活塞杆一端固接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呈圆锥体形状,所述推动块和所述活动杆呈斜面状一端相抵,所述框架主体内还设有处理器和无线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自动快速地识别是否发生氢气泄露,且能方便快捷地拆装氢气瓶。拆装氢气瓶。拆装氢气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氢气瓶组框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燃料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氢气瓶组框架。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发动机自2010前后开始至2015年取得商业化突破,许多国际著名车厂与燃料电池公司重点进行了商业化开发工作,并于2015年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从而燃料电池发动机迈进商业化阶段;进而推动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汽车快速发展。
[0003]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应用于汽车动力时,除具有零排放的固有特点之外,还具有快速燃料加注(一般在5分钟内加注完成)的显著优点,被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
[0004]目前的氢瓶组更换时,拆装非常麻烦需要扭动多个螺丝,效率较慢,且氢气瓶的出气口和氢气输出管连接处容易发生氢气泄露,用户不能及时得知进行处理,造成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乘用车氢气瓶组框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乘用车氢气瓶组框架,包括框架主体、筒体和氢气瓶,所述筒体内转动连接有扇叶;
[0007]所述框架主体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左壁,所述第一凹槽侧壁设有出风管和氢气传感器,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氢气传感器,所述筒体通过连接管和所述框架主体外壁连接,所述连接管一端和所述出风管连通;
[0008]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弧形板、支撑板和活动杆,所述弧形板通过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壁连接,所述活动杆一端和所述支撑板一端面固接,所述活动杆另一端呈斜面状,且所述活动杆另一端延伸进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另一端面和所述弧形板相抵,所述第二凹槽内壁和所述弧形板对所述氢气瓶进行夹持;
[0009]所述第一腔体左壁固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上的活塞杆一端固接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呈圆锥体形状,所述推动块和所述活动杆呈斜面状一端相抵;
[0010]所述框架主体内还设有处理器和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以及所述氢气传感器分别和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0011]有益地,所述氢气瓶底部固接有第一磁铁,所述框架主体内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左侧,所述第二腔体左壁设有第一按钮,所述第二腔体右壁设有第二按钮,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通过第三弹性件和所述第二腔体右壁连接。
[0012]有益地,所述第二磁铁左端面固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左端延伸至所述框架主
体外部。
[0013]有益地,所述滑动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
[0014]有益地,所述滑动杆左端固接有把手。
[0015]有益地,所述连接管设有两个,所述出风管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和其中一个所述出风管连通,另一个所述连接管和另一个所述出风管连通;
[0016]所述第二腔体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凹槽设有两个。
[0017]有益地,所述筒体内设有空气过滤网。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
[0019]1、通过扇叶、连接管和出风管的设置,增加氢气传感器识别泄露氢气浓度的灵敏度,通过处理器和无线模块,自动判断是否存在氢气泄露,并及时通知用户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和资源的浪费;
[0020]2、通过第一磁铁和滑动杆控制第二磁铁的活动方向,从而控制气缸上活塞杆和推动块的活动方向,活塞杆和推动块的活动方向能控制活动杆的移动方向,使支撑板支撑或解除支撑弧形板。
附图说明
[0021]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乘用车氢气瓶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框架主体1,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空气过滤网4,筒体5,扇叶6,连接管7,出风管8,氢气传感器9,氢气瓶10,第一磁铁11,弧形板12,第一弹性件13,支撑板14,第二弹性件15,活动杆16,第一腔体17,气缸18,活塞杆19,推动块20,第二腔体21,第一按钮22,第二按钮23,第三弹性件24,第二磁铁25,滑动杆26,把手27,第一限位块28,第二限位块29。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如图1所示,一种乘用车氢气瓶组框架,包括框架主体1、筒体5和氢气瓶10,所述筒体5内转动连接有扇叶6;
[0028]所述框架主体1设有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和第一腔体17,所述第二凹槽3设于所述第一凹槽2左壁,所述第一凹槽2侧壁设有出风管8和氢气传感器9,所述出风管8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氢气传感器9,所述筒体5通过连接管7和所述框架主体1外壁连接,所述连接管7一端和所述出风管8连通;
[0029]所述第二凹槽3内设有弧形板12、支撑板14和活动杆16,所述弧形板12通过第一弹性件13和所述第二凹槽3内壁连接,所述活动杆16一端和所述支撑板14一端面固接,所述活动杆16另一端呈斜面状,且所述活动杆16另一端延伸进所述第一腔体17内,所述支撑板14通过第二弹性件15和所述第二凹槽3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14另一端面和所述弧形板12相抵,所述第二凹槽3内壁和所述弧形板12对所述氢气瓶10进行夹持;
[0030]所述第一腔体17左壁固接有气缸18,所述气缸18上的活塞杆19一端固接有推动块20,所述推动块20呈圆锥体形状,所述推动块20和所述活动杆16呈斜面状一端相抵;
[0031]所述框架主体1内还设有处理器和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以及所述氢气传感器9分别和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氢气瓶组框架,其特征是,包括框架主体(1)、筒体(5)和氢气瓶(10),所述筒体(5)内转动连接有扇叶(6);所述框架主体(1)设有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和第一腔体(17),所述第二凹槽(3)设于所述第一凹槽(2)左壁,所述第一凹槽(2)侧壁设有出风管(8)和氢气传感器(9),所述出风管(8)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氢气传感器(9),所述筒体(5)通过连接管(7)和所述框架主体(1)外壁连接,所述连接管(7)一端和所述出风管(8)连通;所述第二凹槽(3)内设有弧形板(12)、支撑板(14)和活动杆(16),所述弧形板(12)通过第一弹性件(13)和所述第二凹槽(3)内壁连接,所述活动杆(16)一端和所述支撑板(14)一端面固接,所述活动杆(16)另一端呈斜面状,且所述活动杆(16)另一端延伸进所述第一腔体(17)内,所述支撑板(14)通过第二弹性件(15)和所述第二凹槽(3)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14)另一端面和所述弧形板(12)相抵,所述第二凹槽(3)内壁和所述弧形板(12)对所述氢气瓶(10)进行夹持;所述第一腔体(17)左壁固接有气缸(18),所述气缸(18)上的活塞杆(19)一端固接有推动块(20),所述推动块(20)呈圆锥体形状,所述推动块(20)和所述活动杆(16)呈斜面状一端相抵;所述框架主体(1)内还设有处理器和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以及所述氢气传感器(9)分别和所述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京军何凡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东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