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滚压类模具耐用度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450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滚压类模具耐用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成卷的基材和加强材加到滚压设备中,将成卷的基材套在下放料转轴二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安装槽二安装在下放料壳体的内部,固定圆盘一套在放料转轴二的外表面上,然后将固定圆盘一与下放料壳体螺栓固定,将成卷的加强材套在放料转轴一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安装槽一安装在上放料壳体的内部,固定圆盘二套在放料转轴一的外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加强材滚压在基材外表面上,然后在其外表面进行镀铜,最后在镀铜层表面喷涂锌铝合金,生产的模具成品具有良好的力学与物理性能,强度可靠,耐磨性好,不易变形,有效提高了模具成品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了模具成品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了模具成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提高滚压类模具耐用度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滚压类模具耐用度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滚压是一种压力光整加工,是金属在常温状态的冷塑性特点,利用滚压头对工件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工件表层金属产生塑性流动,填入到原始残留的低凹波谷中,而达到工件表面粗糙值降低。由于被滚压的表层金属塑性变形,使表层组织冷硬化和晶粒变细,形成致密的纤维状,并形成残余应力层,硬度和强度提高,从而改善了工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配合性。滚压是一种无切削的塑性加工方法;
[0003]常见的滚压设备更换卷材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降低了滚压加工的效率,而且一次只能生产一个模具本体,而且没有从生产方法上对模具本体的耐磨度进行进一步提升,导致模具本体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滚压类模具耐用度的生产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用于提高滚压类模具耐用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先将成卷的基材和加强材加到滚压设备中,将成卷的基材套在下放料转轴二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安装槽二安装在下放料壳体的内部,固定圆盘一套在放料转轴二的外表面上,然后将固定圆盘一与下放料壳体螺栓固定,将成卷的加强材套在放料转轴一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安装槽一安装在上放料壳体的内部,固定圆盘二套在放料转轴一的外表面上,然后将固定圆盘二与上放料壳体螺栓固定;
[0008]步骤二:将成卷的基材和加强材分别展开,加强材置于基材的上表面,得到耐磨组合材,然后一同置于下滚压转筒的上表面,启动升降液压油缸一带动升降板、转动压杆和升降块一同向下移动,直至将耐磨组合材压紧在下滚压转筒和上滚压转筒之间,然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动压杆转动,对耐磨组合材进行滚压,得到模具本体;
[0009]步骤三:模具本体输送至承重块的上端设置的凹槽内,然后启动升降液压油缸二带动安装板、定位块和切割刀片同步向下移动,直至定位块插至升降柱的上端设置的定位槽中,继续启动升降液压油缸二,带动升降柱向下压缩固定柱内部的缓冲弹簧,直至切割刀片将承重块的上端的模具本体切断,然后对切断的模具本体的表面进行镀铜,最后在镀铜层表面喷涂锌铝合金即可。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基材为钢片材,加强材为纳米碳化钴、纳米碳化钽和纳米硅化钛混合均匀后制得的片材,该滚压设备包括底座、滚压辅助机构、滚压动力机构、卷材放料机构、滑杆、滑筒、连接块、切割机构、气缸一和模具本体,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滚
压辅助机构、滚压动力机构和卷材放料机构,所述卷材放料机构位于滚压辅助机构和滚压动力机构的一侧,所述滚压辅助机构位于滚压动力机构的下端,所述底座的前端设置有气缸一,所述底座的一侧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远离底座的位置设置有挡柱,所述滑杆的外表面上滑动安装有滑筒,两个所述滑筒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块和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位于连接块的上端,所述切割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一端延伸至滚压辅助机构的内部,所述底座的下端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均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气缸一的输出端与滑筒之间连接有连接杆;
[0011]所述滚压辅助机构包含底板、侧板、隔板和下滚压转筒,所述底板的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安装有侧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轴杆,固定轴杆贯穿隔板,且固定轴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侧板的内部,若干个固定轴杆呈等距离排布,固定轴杆的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下滚压转筒,两个下滚压转筒分别位于侧板的前后两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压动力机构包含U型板、升降块、升降板、转动压杆和皮带轮,所述U型板的下端与侧板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U型板的上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升降液压油缸一,所述U型板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转动压杆,若干个所述转动压杆呈等距离排布,所述转动压杆贯穿升降板,升降液压油缸一的输出端贯穿U型板的顶部与升降板的上端相连接,所述U型板的后端设置有升降块和驱动电机,所述升降块位于驱动电机的上端,所述升降块的一端贯穿U型板的后端与升降板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转动压杆的外表面上对称安装有上滚压转筒,两个上滚压转筒分别位于升降板的前后两端,所述U型板的前端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转动压杆的前端延伸至滑槽一的内部,所述转动压杆的后端延伸至U型板的后方,所述转动压杆的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设置有皮带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转动压杆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皮带轮上设置有传动皮带,所述U型板上设置有与升降块相适配的升降槽一,所述U型板上设置有与转动压杆相适配的升降槽二。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卷材放料机构包含上放料壳体、下放料壳体、放料转轴一、放料转轴二、固定圆盘一和固定圆盘二,所述上放料壳体位于下放料壳体的上端,所述上放料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放料转轴一和分隔环一,分隔环一位于放料转轴一的外表面上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放料转轴一的两端均延伸至上放料壳体的外部,所述上放料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放料转轴一相适配的安装槽一,所述下放料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放料转轴二和分隔环二,分隔环二位于放料转轴二的的外表面上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放料转轴二的两端均延伸至下放料壳体的外部,所述下放料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与放料转轴二相适配的安装槽二,所述上放料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圆盘二,所述固定圆盘二套设在放料转轴一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圆盘二和上放料壳体螺栓固定,所述下放料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圆盘一,所述固定圆盘一套设在放料转轴二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圆盘一和下放料壳体螺栓固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切割机构包含固定块、固定柱、承重块、升降柱、安装板、定位块和切割刀片,所述固定块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升降液压油缸二,所述固定块的前后两端内壁之间设置有固定柱、承重块和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位于固定柱的上端,所述承重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柱位于两个承重块之间,所述承重块的上端设置有
与模具本体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固定柱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升降柱的下端贯穿至固定柱的内部与缓冲弹簧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柱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定位块和切割刀片,所述定位块和切割刀片均位于安装板的下端,升降液压油缸二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块的顶部与安装板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切割刀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切割刀片分别位于定位块的前后两端,所述升降柱的上端设置有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设置的卷材放料机构便于使用者对成卷的基材和加强材进行更换,减少了更换需要花费的时间,提高了更换效率;
[0017]设置的滚压动力机构可以对不同厚度的耐磨组合材进行滚压,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
[0018]设置的升降柱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高滚压类模具耐用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成卷的基材和加强材加到滚压设备中,将成卷的基材套在下放料转轴二(44)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安装槽二安装在下放料壳体(42)的内部,固定圆盘一(45)套在放料转轴二(44)的外表面上,然后将固定圆盘一(45)与下放料壳体(42)螺栓固定,将成卷的加强材套在放料转轴一(43)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安装槽一安装在上放料壳体(41)的内部,固定圆盘二(46)套在放料转轴一(43)的外表面上,然后将固定圆盘二(46)与上放料壳体(41)螺栓固定;步骤二:将成卷的基材和加强材分别展开,加强材置于基材的上表面,得到耐磨组合材,然后一同置于下滚压转筒(24)的上表面,启动升降液压油缸一带动升降板(33)、转动压杆(34)和升降块(32)一同向下移动,直至将耐磨组合材压紧在下滚压转筒(24)和上滚压转筒之间,然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动压杆(34)转动,对耐磨组合材进行滚压,得到模具本体(10);步骤三:模具本体(10)输送至承重块(83)的上端设置的凹槽内,然后启动升降液压油缸二带动安装板(85)、定位块(86)和切割刀片(87)同步向下移动,直至定位块(86)插至升降柱(84)的上端设置的定位槽中,继续启动升降液压油缸二,带动升降柱(84)向下压缩固定柱(82)内部的缓冲弹簧,直至切割刀片(87)将承重块(83)的上端的模具本体(10)切断,然后对切断的模具本体(10)的表面进行镀铜,最后在镀铜层表面喷涂锌铝合金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滚压类模具耐用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滚压设备包括底座(1)、滚压辅助机构(2)、滚压动力机构(3)、卷材放料机构(4)、滑杆(5)、滑筒(6)、连接块(7)、切割机构(8)、气缸一(9)和模具本体(10),所述底座(1)的上端安装有滚压辅助机构(2)、滚压动力机构(3)和卷材放料机构(4),所述卷材放料机构(4)位于滚压辅助机构(2)和滚压动力机构(3)的一侧,所述滚压辅助机构(2)位于滚压动力机构(3)的下端,所述底座(1)的前端设置有气缸一(9),所述底座(1)的一侧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安装有滑杆(5),所述滑杆(5)的外表面远离底座(1)的位置设置有挡柱,所述滑杆(5)的外表面上滑动安装有滑筒(6),两个所述滑筒(6)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块(7)和切割机构(8),所述切割机构(8)位于连接块(7)的上端,所述切割机构(8)的内部设置有模具本体(10),所述模具本体(10)的一端延伸至滚压辅助机构(2)的内部,所述底座(1)的下端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均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气缸一(9)的输出端与滑筒(6)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滚压辅助机构(2)包含底板(21)、侧板(22)、隔板(23)和下滚压转筒(24),所述底板(21)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底板(21)的上表面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安装有侧板(22),所述底板(21)的上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隔板(23),所述隔板(23)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轴杆,固定轴杆贯穿隔板(23),且固定轴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侧板(22)的内部,若干个固定轴杆呈等距离排布,固定轴杆的外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下滚压转筒(24),两个下滚压转筒(24)分别位于侧板(22)的前后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滚压类模具耐用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压动力机构(3)包含U型板(31)、升降块(32)、升降板(33)、转动压杆(34)和皮带轮(35),所述U型板(31)的下端与侧板(22)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U型板(31)的上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升降液压油缸一,所述U型板(31)的下方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明卢日高邱波金俊来
申请(专利权)人:醴陵千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