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412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固定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一连接杆,用于连接第一固定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上部截骨导板,分别连接在第一固定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的上侧;所述的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一固定导板的侧部连接有第一侧部截骨导板,所述的第二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的侧部连接有第二侧部截骨导板,所述的第一侧部截骨导板与第二侧部截骨导板呈相对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术中精确引导截骨,并准确固定残余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对于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对于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下颌骨是口腔颌面部唯一能运动的骨骼,是口腔颌面部是面部重要骨性支撑,参与维持颌面部容貌外形和行使口腔功能。下颌骨颗突与两侧颅底关节窝及关节结节组成颞下颌关节,附着于下颌骨的各组肌肉组织带动下颌骨以颞下颌关节为中心实现下颌骨前伸、侧方等运动,以完成下颌骨各项功能。
[0003]炎症、畸形以及各种良恶性肿瘤累及下颌骨是口腔外科临床的常见问题,外科手术是治疗以上这些颌骨病变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中软组织的剥导致的下颌骨肌肉附着丧失、以及下颌骨节段切除后所致下颌骨连续性丧失,都将引起下颌骨相对上颌骨及颅底三维空间位置关系的改变(下颌骨失位性改变)。下颌骨失位性改变,使得下颌骨切除后的修复和重建手术变得非常困难。如果在不准确的空间位置上进行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将导致上下颌牙齿咬合关系不良、面部不对称等功能障碍。因此,如何在术中精确引导截骨,并准确固定下颌骨截骨前相对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关系,是下颌骨功能性重建的关键步骤。
[0004]随着影像学、显微外科学以及计算机辅助外科的飞速发展,下颌骨的数字化重建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血管化游离腓骨、髂骨等修复重建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发展。术前可通过虚拟手术设计个性化数字化截骨导板,使得临床医师能在术中依据术前计划进行精确的截骨,相比较传统无导板引导的截骨方法,数字化导板技术引导截骨大大简化了手术过程,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但对于截断后的下颌骨残端的空间位置关系精确固定和恢复,目前仍没有好的方法,亟需一种装置或方法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可以实现术中精确引导截骨,并准确固定下颌骨截骨前相对于上颌骨的正确的空间位置关系。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包括:
[0007]第一固定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
[0008]一连接杆,用于连接第一固定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
[0009]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上部截骨导板,分别连接在第一固定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的上侧;
[0010]所述的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一固定导板的侧部连接有第一侧部截骨导板,所述的第二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的侧部连接有第二侧部截骨导板,所述的第一侧部截骨导板与第二侧部截骨导板呈相对布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上部截骨导板与第一固定导板之间以及第二上部截骨导板
与第二固定导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均通过若干个连接柱相连,间隙方便部件之间的分离拆卸,分离拆卸的时候只需要将连接柱剪断即可。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一固定导板与第一侧部截骨导板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与第二侧部截骨导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均通过若干个连接柱相连,同理,间隙方便部件之间的分离拆卸,分离拆卸的时候只需要将连接柱剪断即可。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一固定导板与第一侧部截骨导板相对的边缘上均设置有凸边,所述的第二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与第二侧部截骨导板相对的边缘上也均设置有凸边,凸边使上述部件的边缘厚度增加,可以在第一侧部截骨导板和第二侧部截骨导板被截断拆卸的时候进行导向,同时使截骨的尺寸更加精确。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固定导板、第二固定导板、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上部截骨导板上均开有若干个固定钉孔,方便穿过钢钉插入到骨中将上述部件进行固定。
[0015]本专利申请还包括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使用了上述外固定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6]先根据患者下颌骨需要截骨的位置的尺寸数据,利用数字化技术一体制造出第一固定导板、第二固定导板、连接杆、第一上部截骨导板、第二上部截骨导板、第一侧部截骨导板和第二侧部截骨导板;
[0017]将第一固定导板、第二固定导板对准需要切除的下颌骨部分的两端下颌骨上,用钢钉穿过固定钉孔将第一固定导板、第二固定导板、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上部截骨导板进行固定;
[0018]进行截骨,截骨的时候将第一侧部截骨导板和第二侧部截骨导板沿着间隙一起截下来;
[0019]将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上部截骨导板沿着间隙进行拆除,并保持第一固定导板和第二固定导板不动,以维持下颌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起到固定残余下颌骨的作用;
[0020]利用第一上部截骨导板和第二上部截骨导板拆除后留下的骨孔作引导预成型的钛板就位并固定钛板,通过钛板及钛钉将数字化模型引导截骨、并塑形的供区骨固定在下颌骨骨缺损区,并与残余的下颌骨进行固定,恢复下颌骨连续性;
[0021]拆除第一固定导板、第二固定导板及连接杆,利用钛板和供区骨继续维持下颌骨两端位置关系。
[0022]其中,所述的数字化技术为数字3D建模后进行3D打印。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利用数字化技术,赋予数字化设计的个性化截骨导板固定下颌骨的功能,实现截骨前对下颌骨截骨两端进行固定,以固定下颌骨截骨前准确的空间位置关系,截骨时可利用截骨导板准确引导截骨,截骨完成后,利用连接杆维持残端下颌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进行固定,以便引导血管化移植骨段就位到正确的下颌骨空间位置关系,并利用钛板进行固定,恢复下颌骨连续性,实现下颌骨空间位置关系的未定维持和准确转移,重建下颌骨,准确恢复下颌骨空间位置关系。可提高下颌骨重建的精确性,减轻临床下颌骨重建操作难度,有利于提高下颌骨重建后功能的恢复和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颌骨截骨的外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颌骨截骨的外固定装置的截骨前安装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颌骨截骨的外固定装置的截骨后使用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颌骨截骨的外固定装置拆除上部截骨导板后的使用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钛板安装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供区骨安装固定完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包括:
[0033]第一固定导板2和第二固定导板3;
[0034]一连接杆1,用于连接第一固定导板2和第二固定导板3;
[0035]第一上部截骨导板7和第二上部截骨导板9,分别连接在第一固定导板2和第二固定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导板(2)和第二固定导板(3);一连接杆(1),用于连接第一固定导板(2)和第二固定导板(3);第一上部截骨导板(7)和第二上部截骨导板(9),分别连接在第一固定导板(2)和第二固定导板(3)的上侧;所述的第一上部截骨导板(7)和第一固定导板(2)的侧部连接有第一侧部截骨导板(4),所述的第二上部截骨导板(9)和第二固定导板(3)的侧部连接有第二侧部截骨导板(5),所述的第一侧部截骨导板(4)与第二侧部截骨导板(5)呈相对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部截骨导板(7)与第一固定导板(2)之间以及第二上部截骨导板(9)与第二固定导板(3)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均通过若干个连接柱(8)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部截骨导板(7)和第一固定导板(2)与第一侧部截骨导板(4)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上部截骨导板(9)和第二固定导板(3)与第二侧部截骨导板(5)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均通过若干个连接柱(8)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部截骨导板(7)和第一固定导板(2)与第一侧部截骨导板(4)相对的边缘上均设置有凸边(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下颌骨截骨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上部截骨导板(9)和第二固定导板(3)与第二侧部截骨导板(5)相对的边缘上也均设置有凸边(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兵孙坚李军高欣杨鑫郑志伟杨胜兵陈宇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