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01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1
为了适应连续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提升光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生产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通过微结构层的设计,且微结构由多个倒金字塔结构均匀排列组成,微结构层可以使得扩散板形成一层空气层,倒金字塔的设计使得接触双面胶层的面积变大,从而使得粘合更加的牢固,PET层作为支撑层使得第一外表面胶层和第二外表面胶层不容易塌陷,OCA胶或压敏胶等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粘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的特点,整个结构使得扩散板的光学亮度下降5%,但是扩大了LT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材料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复合型增亮膜片为了满足较好的透光性和柔和度,通常会采用三层的复合层结构,其中第一层为扩散膜片,第二层为带三棱锥形微结构的增亮膜片,第三层为扩散板,每一层的主体均采用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层结构之间采用粘胶的方式来进行复合,然而采用这种复合方式做成的光扩散板成品主要有如下缺陷:采用粘胶的方式将两层光扩散板进行复合,由于粘胶的流动性较高,粘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塌陷在微结构的凹槽中,使得微结构与上一层扩散板外表面的空间被粘胶填满,如此会影响微结构的镜面效果,使得光散射、反射、折射的效率降低,一般光学亮度下降27%。
[0003]另外,生产以上复合型增亮膜片的生产工艺和成本也很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生产以上复合型增亮膜片的设备价格较高,且工艺较复杂,故导致最终的成品价格高;2、生产以上扩散板的原材料的价格高,导致最终的成品价格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扩散板的光学亮度,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该扩散板分为三层,包括:复合膜片、双面胶层和扩散板层,所述复合膜片由扩散膜层和增亮膜片层粘合组成,所述双面胶层由第一外表面胶层、PET层和第二外表面胶层粘合组成,所述扩散板层靠近双面胶层设有微结构层或者所述复合膜片靠近双面胶层设有微结构层,如果扩散板层靠近双面胶层设有微结构层,复合膜片层与第一外表面胶层粘合,第二外表面胶层与微结构层粘合;如果复合膜片靠近双面胶层设有微结构层,扩散板层与第二外表面胶层粘合,第一外表面胶层与微结构层粘合,微结构层由多个倒金字塔结构组成,PET层作为支撑层使得第一外表面胶层和第二外表面胶层不容易塌陷,微结构层可以使得扩散板形成一层空气层,倒金字塔的设计使得接触双面胶层的面积变大,为了适应连续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提升光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生产效率,从而使得粘合更加的牢固,光学亮度下降5%并且扩大了视角,但是扩大了LTF

LCD的视角,从65
°
提升为75
°

[0005]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包括:复合膜片、双面胶层和扩散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片由扩散膜层和增亮膜片层粘合组成,所述双面胶层由第一外表面胶层、PET层22和第二外表面胶层粘合组成,所述扩散板层靠近双面胶层设有微结构层或者所述复合膜片靠近双面胶层设有微结构层。
[0006]进一步的,扩散板层靠近双面胶层设有微结构层,复合膜片层与第一外表面胶层粘合,第二外表面胶层与微结构层粘合。
[0007]进一步的,复合膜片靠近双面胶层设有微结构层,扩散板层与第二外表面胶层粘合,第一外表面胶层与微结构层粘合。
[0008]进一步的,微结构层由多个倒金字塔结构均匀排列组成。
[0009]进一步的,每个倒金字塔结构的宽度为150um~310um。
[0010]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倒金字塔结构的沟槽的间距为50~200um,较为优选的,间距为50um~150um。
[0011]进一步的,第一外表面胶层和第二外表面胶层的材料为OCA胶或者压敏胶。
[0012]进一步的,扩散膜层和增亮膜片层粘合使用的胶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类胶。
[0013]进一步的,第一外表面胶层的厚度为3um~10um,较为优选的为3um~7um,PET层的厚度为5um~14um,较为优选的为10um~14um,第二外表面胶层的厚度为3um~10um,较为优选的为3um~7um。
[0014]进一步的,扩散板是不透明乳白色的PMMA或者PS材料板。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为了适应连续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提升光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通过微结构层的设计,且微结构由多个倒金字塔结构均匀排列组成,微结构层可以使得扩散板形成一层空气层,倒金字塔的设计使得接触双面胶层的面积变大,从而使得粘合更加的牢固,PET层作为支撑层使得第一外表面胶层和第二外表面胶层不容易塌陷,OCA胶或压敏胶等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粘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的特点,整个结构使得扩散板的光学亮度下降5%,但是扩大了LTF

LCD的视角,从65
°
提升为75
°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1的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1的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1的微结构立体结构图。
[0019]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2的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2的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2的微结构立体结构图。
[0022]主要元器件说明:
[0023]复合膜片1扩散膜层11增亮膜片层12双面胶层2第一外表面胶层21PET层22第二外表面胶层23扩散板层3微结构层4
[00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5]具体实施方式1:
[0026]如图1所示,为具体实施方式1的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具体实施方式1的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具体实施方式1的微结构立体结构图。
[0027]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包括:复合膜片1、双面胶层2和扩散板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片1由扩散膜层11和增亮膜片层12粘合组成,所述双面胶层2由第一外表面胶层21、PET层22和第二外表面胶层23粘合组成,所述扩散板层3靠近双面胶层2设有微结构层4或者所述复合膜片1靠近双面胶层2设有微结构层4,扩散板层3靠近双面胶层2设有微结构层4,复合膜片1层与第一外表面胶层21粘合,第二外表面胶层23与微结构层4粘合。
[0028]所述微结构层4由多个倒金字塔结构均匀排列组成,每个倒金字塔结构的宽度为150um~310um,相邻的两个倒金字塔结构的沟槽的间距为50um~150um。
[0029]所述第一外表面胶层21和第二外表面胶层23的材料为OCA胶。
[0030]所述扩散膜层11和增亮膜片层12粘合使用的胶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类胶。
[0031]所述第一外表面胶层21的厚度为3um~10um,较为优选的为3um~7um,PET层22的厚度为5um~14um,较为优选的为10um~14um,第二外表面胶层23的厚度为3um~10um,较为优选的为3um~7um。
[0032]所述扩散板是不透明乳白色的PMMA材料板。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为了适应连续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提升光扩散板复合膜片的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通过微结构层4的设计,且微结构由多个倒金字塔结构均匀排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复合扩散板,包括:复合膜片(1)、双面胶层(2)和扩散板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片(1)由扩散膜层(11)和增亮膜片层(12)粘合组成,所述双面胶层(2)由第一外表面胶层(21)、PET层(22)和第二外表面胶层(23)粘合组成,所述扩散板层(3)靠近双面胶层(2)设有微结构层(4)或者所述复合膜片(1)靠近双面胶层(2)设有微结构层(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扩散板层(3)靠近双面胶层(2)设有微结构层(4),复合膜片(1)层与第一外表面胶层(21)粘合,第二外表面胶层(23)与微结构层(4)粘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复合膜片(1)靠近双面胶层(2)设有微结构层(4),扩散板层(3)与第二外表面胶层(23)粘合,第一外表面胶层(21)与微结构层(4)粘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扩散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林张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鑫时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