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10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框架、固定在框架内的显示模组及固定在框架上的一触控面板。该框架包括一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内框及一盖合在外壳和内框上的盖框。内框具有若干个框壁,且两相邻框壁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卡榫。该触控面板黏合固定在盖框上,触控面板的侧边抵于卡榫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触控式显示装置由于内框上设有卡榫,以触控面板的侧边抵于卡榫上,从而在组装时使得触控面板的定位简单、准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具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大多利用双面胶带、胶材等具有黏性的黏着件将触控面板以黏着的方式固定在一包覆显示模组的铁框或者胶框上。但是,由于上述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操作将触控面板黏着在显示模组的铁框或者胶框上,并且由于黏着件未固化之前显示面板容易因外力而发生移位,从而会造成显示面板的定位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能使触控面板定位简单、准确的触控式显示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该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一框架、固定在框架内的显示模组及固定在框架上的一触控面板。该框架包括一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内框及一盖合在外壳和内框上的盖框。内框具有若干个框壁,且有两相邻的框壁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卡榫,卡榫的末端位于盖框上方。该触控面板黏合固定在盖框上,触控面板的侧边抵于卡榫上。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另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该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一框架及固定在框架上的一触控面板。该框架包括一内框,内框具有若干个框壁,有两相邻框壁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卡榫。该触控面板黏合固定在内框的框壁上,且触控面板的侧边抵于卡榫上。如上所述,本技术触控式显示装置在组装过程中,将触控面板固定在触控式显示装置的框架上时,可使触控面板的侧边抵于卡榫上而实现定位,从而使得触控面板的定位简单、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固定在组装好的框架之前的立体状态图。图3为图1所示触控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触控式显示装置    1      框架            10外壳              11     基板            110侧墙              111    卡槽            112卡块              113    外壳开口        114内框              12     边框            120第一方形空间      121    框壁            122凸块              123    卡榫            124内框开口          125    盖框            13框边              130    第二方形空间    131侧壁              132    开孔            133开槽              134    盖框开口        135显示模组          20     触控面板        3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触控式显示装置1包括一框架10、一固定在该框架10内的显示模组20及一固定在该框架10上的触控面板30。该框架10由一外壳11、一内框12及一盖框13组成。外壳11具有一呈矩形板状的基板110,基板110的周缘均垂直向上弯折延伸有侧墙111。侧墙111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112,且凸设有若干个卡块113。其中一侧的侧墙111上还开设有外壳开口114。内框12由塑料材料制成,其设置于外壳11内,该内框12具有若干个边框120,该若干个边框120围成一第一方形空间121,每一边框120的外侧沿均垂直向上延伸有一框壁122,且其中一框壁122上开设有一与外壳开口114对应的内框开口125。框壁122-->上凸设有若干个与外壳11的卡槽112相卡合的凸块123,且有两相邻的框壁122上垂直于边框120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卡榫124,且该卡榫124的高度不大于触控面板30的厚度。盖框13盖合在外壳11上,其具有框边130,框边130围成一第二方形空间131,框边130外侧沿垂直向下弯折延伸有侧壁132。框边130上开设有供内框12的卡榫124穿过的开孔133。侧壁132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外壳11的卡块113相卡合的开槽134,并且侧壁132上开设有一与外壳开口114对应的盖框开口135。请结合图1参阅图2和图3,外壳11的侧墙111包覆内框12的框壁122,并由卡槽112与凸块123卡固结合;盖框13的侧壁132包覆外壳11的侧墙111,并由开槽134与卡块113卡合固定在一起,从而外壳11、内框12及盖框13围成一内部空间(图中未示)。显示模组20置于框架10的内部空间内。触控面板30黏合固定在盖框13的框边130上。在黏合触控面板30时,由于卡榫124的末端穿过盖框13的开孔133而位于框边130的上方,从而可使触控面板30的侧边抵于卡榫124上而实现定位。一软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可通过外壳开口114、内框开口125及盖框开口135将触控面板30、显示模块20及主机板(图中未示)电性连接,从而该显示模组20通过第一方形空间121及第二方形空间131可显示画面于透明的触控面板30上。如上所述,在组装过程中将触控面板30固定在框架10上时,可使触控面板30的侧边抵于卡榫124上而实现定位,从而使得触控面板30的定位简单、准确。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至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组件数目的改变或等效组件的代替等仍都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例如,框架10可以省略盖框13,而将触控面板30黏合固定在内框1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一框架、固定在框架内的显示模组及固定在框架上的一触控面板,该框架包括一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内框及一盖合在外壳和内框上的盖框,内框具有若干个框壁,触控面板黏合固定于盖框上,其特征在于:内框的两相邻框壁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卡榫,且卡榫的末端位于盖框上方,触控面板的侧边抵于卡榫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包括一框架、固定在框架内的显示模组及固定在框架上的一触控面板,该框架包括一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内框及一盖合在外壳和内框上的盖框,内框具有若干个框壁,触控面板黏合固定于盖框上,其特征在于:内框的两相邻框壁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卡榫,且卡榫的末端位于盖框上方,触控面板的侧边抵于卡榫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框具有一框边,框边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卡榫的末端从开孔中穿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一呈矩形板状的基板,基板的周缘垂直弯折延伸出一侧墙,该侧墙包覆内框的框壁并固定在该框壁上;盖框的框边外侧沿垂直向下弯折延伸一侧壁,侧壁包覆外壳的侧墙并固定在该侧墙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榫的高度不大于触控面板的厚度。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学友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