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20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芯片供电电路结构复杂导致体积较大、成本较高,易发热损坏的问题。该控制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的通道切换开关、复位电路、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连的供电电路,以及与通道切换开关相连的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控制器电路的供电电路进行改进,采用H6103稳压芯片并结合稳压电路实现对控制模块的稳压供电,由此实现对通道切换开关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的稳定信号接收控制,提高射频识别芯片的信号识别稳定性。因此,适宜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RFID射频识别芯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
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无线识别技术,广泛运用于商品识别,人员出入管理,车辆停放等场景中。通常,RFID系统由电子、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子标签由天线和RFID芯片组成,每个RFID芯片都含有唯一的识别码,用来表示电子所附着的物体。读写器用来读写电子中的信息,读写器通过网络和其他计算机或系统通讯,完成对电子的信息获取、解释以及数据管理。RFID识别芯片是RFID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器电路作为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运行大脑,其重要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有的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供电电路大多存在电路结构复杂、设计不够合理的问题,使得整个RFID射频识别芯片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且使用过程中发热厉害,芯片易损坏,不利于用户成本上的节约。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种情况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芯片供电电路结构复杂导致体积较大、成本较高,易发热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的通道切换开关、复位电路、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连的供电电路,以及与通道切换开关相连的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型号为H6103的稳压芯片U1,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1,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电阻R1,一端与电阻R1另一端和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5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与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相连的电阻R2、R3,连接于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3另一端之间的电容C4,并联后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电容C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和第7引脚之间的电阻R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和第8引脚之间的电阻R6,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相连的电感L1,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正极经电阻R7连接于电感L1另一端的二极管D1,正极与电感L1另一端相连且负极与电阻R3和电容C4的公共端相连的二极管D2,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8引脚相连其正极作为供电电路正极输出端的二极管D3,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6,并联于电解电容C6两端的电阻R8;以及正极与输入电源相连,且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4;其中,电阻R2和电容C4的公共端与电容C2的接地端相连,电感L1与二极管D2的公共端作为供电电路负极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切换开关包括通过多个引脚连接的芯片U2、芯片U3,一端与芯片U2的第15引脚相连、另一端与芯片U3的第14引脚相连的电容C7,一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另一端与芯片U3的第14引脚相连的电容C8,固定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的单刀双掷开关S1,正极与芯片U2的Q4引脚相连、负极与芯片U2的第15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5,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8,一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9,一端与芯片U2的第3引脚和芯片U3的第13引脚相连的电容C9,一端与芯片U2的第2引脚和芯片U3的第5引脚相连的电容C10,一端与芯片U2的第4引脚和芯片U3的第6引脚相连的电容C11,一端与电容C9、C10、C11的自由端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0;其中,芯片U3的第1、3、8、10引脚作为输入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开关S1的活动端与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与控制模块的RST引脚相连的按键开关K1、电阻R11、电解电容C12;其中,电解电容C12的另一负极端与按键开关K1另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3.3V电压。进一步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4,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2引脚相连后接VBAT且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后接地的电容C13,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3引脚相连后接VDD且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后接地的电容C14,以及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3引脚相连后接VDD且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后接地的静电放电管E1;其中,稳压芯片U4的1、3引脚分别对应连接供电电路中电解电容C6的正、负极端。进一步地,所述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包括与RFID射频识别芯片电路中的射频前端芯片TXD引脚相连的电阻R12,正极与电阻R12另一端相连、负极与射频前端芯片TXD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6,与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5,串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3、R14,基极与电阻R13、R14公共端相连、发射极接地的三极管VT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且另一端与射频前端芯片的供电单元相连的电阻R15;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还与开关S1的活动端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对控制器电路的供电电路进行改进,采用H6103稳压芯片并结合稳压电路实现对控制模块的稳压供电,由此实现对通道切换开关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的稳定信号接收控制,提高射频识别芯片的信号识别稳定性。(2)本技术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电路配置常规易实现,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中供电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中通道切换开关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中复位电路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中稳压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中射频收发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的通道切换开关、复位电路、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连的供电电路,以及与通道切换开关相连的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常规的STM单片机,其具体型号可采用STM32F103RB。电路主要利用供电电路结合稳压电路实现对控制模块的稳压供电,由此实现对通道切换开关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的稳定信号接收控制,提高射频识别芯片的信号识别稳定性。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型号为H6103的稳压芯片U1,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1,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电阻R1,一端与电阻R1另一端和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一端与稳压芯片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的通道切换开关、复位电路、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连的供电电路,以及与通道切换开关相连的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型号为H6103的稳压芯片U1,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1,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电阻R1,一端与电阻R1另一端和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5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与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相连的电阻R2、R3,连接于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3另一端之间的电容C4,并联后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电容C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和第7引脚之间的电阻R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和第8引脚之间的电阻R6,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相连的电感L1,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正极经电阻R7连接于电感L1另一端的二极管D1,正极与电感L1另一端相连且负极与电阻R3和电容C4的公共端相连的二极管D2,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8引脚相连其正极作为供电电路正极输出端的二极管D3,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6,并联于电解电容C6两端的电阻R8;以及正极与输入电源相连,且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4;其中,电阻R2和电容C4的公共端与电容C2的接地端相连,电感L1与二极管D2的公共端作为供电电路负极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的通道切换开关、复位电路、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连的供电电路,以及与通道切换开关相连的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型号为H6103的稳压芯片U1,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1,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电阻R1,一端与电阻R1另一端和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5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与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相连的电阻R2、R3,连接于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3另一端之间的电容C4,并联后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电容C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和第7引脚之间的电阻R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和第8引脚之间的电阻R6,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相连的电感L1,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正极经电阻R7连接于电感L1另一端的二极管D1,正极与电感L1另一端相连且负极与电阻R3和电容C4的公共端相连的二极管D2,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8引脚相连其正极作为供电电路正极输出端的二极管D3,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6,并联于电解电容C6两端的电阻R8;以及正极与输入电源相连,且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4;其中,电阻R2和电容C4的公共端与电容C2的接地端相连,电感L1与二极管D2的公共端作为供电电路负极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切换开关包括通过多个引脚连接的芯片U2、芯片U3,一端与芯片U2的第15引脚相连、另一端与芯片U3的第14引脚相连的电容C7,一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另一端与芯片U3的第14引脚相连的电容C8,固定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的单刀双掷开关S1,正极与芯片U2的Q4引脚相连、负极与芯片U2的第15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5,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8,一端与芯片U2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讯新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