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59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包括:用于盛装流体的罐体,以及与所述罐体相连通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靠近所述罐体的位置处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主管道背离所述罐体的一端用于连通使用所述流体的设备;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虹吸泄压管;所述虹吸泄压管一端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所述虹吸泄压管背离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主管道中形成负压时引入外界空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管道上设置虹吸泄压管,并在虹吸泄压管上设置单向阀,有效避免了由于主管道产生的虹吸现象,及时平衡管道内的压力,减少大气压强对管道及电磁阀门的作用力,有效延长电磁阀门及主管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陶瓷企业在瓷砖生产磨边、湿法抛光工序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泥污水,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和原料,必须对污水加以处理,处理后的水与泥料可重新回收利用。但是,污水或处理后的清水因为落差大、管道直径大且管道过长容易出现虹吸现象。其中清水罐的虹吸现象非常严重,经过处理后的清水利用落差从清水罐经过管道输送,输送到直线500米外后工序使用。但在此过程中,用水现场发送液位信号到高11米清水罐,通过管底电磁气动阀门完成自动放水控制,在此过程中,管道中容易出现虹吸现象,停止放水关闭阀门时,虹吸产生负压会使清水罐底部与管道连接处及电磁气动阀门两侧产生较大的压力差,从而产生强烈的震动及电磁阀门破裂,管道系统剧烈震动,除管道系统本身受损外,也对周边设备建筑造成危害,工作现场环境差。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罐体停止放水关闭阀门时,虹吸产生负压,会使罐体底部与管道连接处及电磁气动阀门两侧产生较大的压力差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其中,包括:用于盛装流体的罐体,以及与所述罐体相连通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靠近所述罐体的位置处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主管道背离所述罐体的一端用于连通使用所述流体的设备;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虹吸泄压管;所述虹吸泄压管一端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所述虹吸泄压管背离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主管道中形成负压时引入外界空气。在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虹吸泄压管与所述主管道之间的夹角为45度。在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虹吸泄压管的直径小于所述主管道的直径。在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向阀包括: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一端的弹性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另一端的阀盖;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阀盖的一端设置有阀球,所述阀球用于在所述主管道中形成负压时,在所述弹性件的带动下与阀盖脱离;所述阀盖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阀球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气孔用于在所述阀球和阀盖脱离时,将外界的空气引入虹吸泄压管。在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阀盖设置在所述壳体背离主管道的一端。在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阀盖设置为锥形曲面壁,包括锥形内壁和锥形外壁;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锥形曲面壁的顶点上,所述锥形曲面壁的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设置;当所述弹性件处于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时,所述阀球与所述锥形内壁相贴合。在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阀盖背离所述阀球的一侧还设置有进气管,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在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管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设置在所述罐体下方,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垂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管道平行设置。在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虹吸泄压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且靠近所述罐体设置。在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虹吸泄压管背离所述主管道的管口设置有筛网。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包括:用于盛装流体的罐体,以及与所述罐体相连通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靠近所述罐体的位置处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主管道背离所述罐体的一端用于连通使用所述流体的设备;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虹吸泄压管;所述虹吸泄压管一端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所述虹吸泄压管背离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主管道中形成负压时引入外界空气。本技术通过在主管道上设置虹吸泄压管,并在虹吸泄压管上设置单向阀,有效避免了由于主管道产生的虹吸现象,及时平衡管道内的压力,减少大气压强对管道及电磁阀门的作用力,有效延长电磁阀门及主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减少由于压力产生的地面震动,有效保护现场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防虹吸管道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防虹吸管道结构较佳实施例中虹吸泄压管在弹性件没有受力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防虹吸管道结构较佳实施例中主管道内产生负压后虹吸泄压管中的弹性件在受力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罐体;200、主管道;210、第一管道;220、第二管道;230、第三管道;300、电磁阀门;400、虹吸泄压管;500、单向阀;510、壳体;520、弹性件;530、阀盖;531、进气孔;540、阀球;550、进气管;600、筛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虹吸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虹吸的实质是因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而产生。本技术属于陶瓷建筑装饰材料设备制造领域,解决了污水回收管道系统由于虹吸现象造成管道系统剧震危害的问题,其原理是在排水状态,管道正压,电磁气动阀门关闭后,管道系统迅速转变成负压,与罐体连接处易破损,电磁阀门易损坏,更换难度大,增加了维修成本,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影响现场工作环境。本技术提供的防虹吸管道结构,可有效灵敏平衡管道内的压力,消除压力差,避免管道的破损,增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有效保护现场工作环境。本技术也可利用到其它流体排放领域。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包括:用于盛装流体的罐体100,以及与所述罐体100相连通的主管道200;所述主管道200上靠近所述罐体100的位置处设置有电磁阀门300,所述主管道200背离所述罐体100的一端用于连通使用所述流体的设备;所述主管道200上设置有虹吸泄压管400;所述虹吸泄压管400一端与所述主管道200相连通,所述虹吸泄压管400背离所述主管道200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500,所述单向阀500用于在所述主管道200中形成负压时引入外界空气。本技术通过在主管道200上设置虹吸泄压管400,并在虹吸泄压管400上设置单向阀500,有效避免了由于主管道200产生的虹吸现象,及时平衡管道内的压力,减少大气压强对管道及电磁阀门300的作用力,有效延长电磁阀门300及主管道200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减少由于压力产生的地面震动,有效保护现场工作环境。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所述虹吸泄压管400与所述主管道200之间的夹角为45度。该角度能较好的控制清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流体的罐体,以及与所述罐体相连通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靠近所述罐体的位置处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主管道背离所述罐体的一端用于连通使用所述流体的设备;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虹吸泄压管;所述虹吸泄压管一端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所述虹吸泄压管背离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主管道中形成负压时引入外界空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虹吸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流体的罐体,以及与所述罐体相连通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靠近所述罐体的位置处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主管道背离所述罐体的一端用于连通使用所述流体的设备;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虹吸泄压管;所述虹吸泄压管一端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所述虹吸泄压管背离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主管道中形成负压时引入外界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虹吸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泄压管与所述主管道之间的夹角为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虹吸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泄压管的直径小于所述主管道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虹吸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一端的弹性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另一端的阀盖;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阀盖的一端设置有阀球,所述阀球用于在所述主管道中形成负压时,在所述弹性件的带动下与阀盖脱离;所述阀盖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阀球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气孔用于在所述阀球和阀盖脱离时,将外界的空气引入虹吸泄压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虹吸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昌军王小敏郑声海周胜魏宇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唯美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