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81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由固定座、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所组成,而固定座为由底板罩覆一盖板所构成,第一组散热鳍片设置于底板上方,而第二组散热鳍片则垂直于第一组散热鳍片并设置于第一组散热鳍片上方,且第二组散热鳍片表面设置有可供导热管的延伸部穿设的容置孔,而导热管底部穿过于第一组散热鳍片的间距并固定于底板的定位座上,并且第二组散热鳍片以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并使各散热鳍片间保有适当的间距,由此而达到稳固的结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尤指固定座内设置有一底板,令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垂直层叠于底板上方,且第二组散热鳍片穿设有导热管以使热源可迅速传递并散热,并且导热管穿过第一组散热鳍片而固定于底板的定位部上,由此达到稳固的结合。
技术介绍
现今计算机运算功能更加强大,且其速度也迅速提升,而其整体形状、构造及与主机板连接方武更是突破传统的窠臼,可谓是计算机业界的重大改革,更由于新一代中央处理器挟带超速的运算功能,也使得中央处理器在处理运算指令时所产生的温度更高,故如何利用良好的导热及散热系统来使中央处理器在其所允许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已被业界视为极为重要的课题;所以,即有业者提供一种高密度散热鳍片的固定装置,为台湾公告第474556号新型专利案,其公告于2002年1月21日的专利公报,申请案号第89213463号,其主要包括有数个散热鳍片及穿设于数个散热鳍片表面的中空孔处的定位杆所组成,并于数个散热鳍片底部设置一座,其中定位杆的变形部分为夹挤于散热鳍片的中空孔二侧,且迫紧于数个中空孔的内径处,而使定位杆可轻易地结合有间隔状的数个散热鳍片成为一体,以此形成具有极高密度的散热鳍片来达到散热的目的;然而,上述现有技术是通过底座贴合于芯片的上表面而将热源传递至数个散热鳍片来进行散热,虽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但实际使用时底座的传导效率有限而无法达到迅速有效传导效果,因此降低了散热效率。所以,要如何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其固定座内设置有一底板,令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垂直层叠于底板上方,且第二组散热鳍片穿设有导热管以使热源可迅速传递并散热,并且导热管穿过第一组散热鳍片而固定于底板的定位部上,由此达到稳固的结合。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容置孔于一侧设置有注焊孔,令焊料可渗入注焊孔内,使导热管与容置孔紧密地结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导热管的数量可为一支或一支以上,且导热管为呈L形,而导热管的延伸部为圆柱状,底部则为矩形状。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皆以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而使各散热鳍片间保有适当的间距且稳固地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欲装设于底座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装设于底座的立体外观图。图中符号说明1     固定座-->11    底板            12  盖板111   卡槽2     第一组散热鳍片21    定位杆          22    散热鳍片3     第二组散热鳍片31    导热管          321   注焊孔311   延伸部          33    定位杆312   底部            34    散热鳍片32    容置孔4     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结合附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由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技术由固定座1、第一组散热鳍片2及第二组散热鳍片3所组成,其中:该固定座1由底板11罩覆一盖板12所构成,且底板11并设置有数个卡槽111。该第一组散热鳍片2设置于底板11上方,并令定位杆21迫紧于各散热鳍片22间,而使各散热鳍片22间保有适当的间距。该第二组散热鳍片3的表面设置有可供导热管31的延伸部311穿设的容置孔32,使导热管31的延伸部311可穿设定位于容置孔32上,而导热管31的延伸部311为圆柱状,且延伸部311为连接一矩形的底部312,且第二组散热鳍片3为以定位杆33迫紧于各散热鳍片34间,且容置孔32于一侧设置有注焊孔321,令焊料可渗入注焊孔321内,使导热-->管31与容置孔32紧密地结合。请参阅图2、3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由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技术于组构时,将第二组散热鳍片3垂直层叠于第一组散热鳍片2上方,而借助穿设于第二组散热鳍片3的导热管31穿过于第一组散热鳍片2的间距,而令导热管31的底部312卡制于固定座1的底板11的卡槽111上,如此则可令第一组散热鳍片2及第二组散热鳍片3稳固地结合并定位于固定座1内,随即完成本技术的组构。再请参阅图4、5所示,为本技术欲装设于底座的立体分解图及装设于底座的立体外观图,由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技术于组构完成后可组装于一底座4上,通过底座4而可令本技术更稳固地卡扣于预设的电路板上的芯片表面以进行散热工作。本技术设置有第一组散热鳍片2及第二组散热鳍片3,且第二组散热鳍片3连设有导热管31,当热源由底板11进入时随即由导热管31迅速传递至第二组散热鳍片3以加速热源的散热,而部分热源亦可由第一组散热鳍片2吸收而进行散热,如此即可借助多重散热而增加散热效率,再者,本技术通过导热管31的底部312而卡扣于固定座1的底板11的卡槽111内,即可迅速地达到稳固的结合与定位。所以,本技术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的导热管31及与其相对应的卡槽111数量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作增加或减少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热源产生;本技术上述仅以较佳的实施方式说明,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包括有固定座、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由底板罩覆一盖板所构成,且底板并设置有定位部;该第一组散热鳍片设置于底板上方,并令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而使各散热鳍片间保有适当的间距;该第二组散热鳍片垂直于第一组散热鳍片并层叠于第一组散热鳍片上方,且第二组散热鳍片的表面设置有可供导热管的延伸部穿设的容置孔,而导热管的底部穿过于第一组散热鳍片的间距并固定于底板的定位部上,且第二组散热鳍片以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而使各散热鳍片间保有适当的间距,由此而达到稳固的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鳍片的导热管定位结构,包括有固定座、第一组散热鳍片及第二组散热鳍片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由底板罩覆一盖板所构成,且底板并设置有定位部;该第一组散热鳍片设置于底板上方,并令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而使各散热鳍片间保有适当的间距;该第二组散热鳍片垂直于第一组散热鳍片并层叠于第一组散热鳍片上方,且第二组散热鳍片的表面设置有可供导热管的延伸部穿设的容置孔,而导热管的底部穿过于第一组散热鳍片的间距并固定于底板的定位部上,且第二组散热鳍片以定位杆迫紧于各散热鳍片间,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恒隆陈嘉宏
申请(专利权)人:国格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