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件和固体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50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固体电池模块和分隔件,其能够对固体电池单体施加足够的表面压力,且耐久性和耐振动性优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分隔件120,其在具有多个固体电池单体101的固体电池模块100中,被配置在相邻的多个固体电池单体101之间,将多个固体电池单体101之间电绝缘,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123a,123b,所述弹性部件123a,123b对多个固体电池单体101的积层方向施加弹压力。利用弹性部件适当地固定固体电池单体101,从而获得耐久性和耐振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隔件和固体电池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隔件和固体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关于使用固体电解质的固体电池的技术,该固体电解质具有高能量密度,且热安全性较高。在将固体电池用于驱动需要大电流、高电压的电动车或混合动力电动车的电动机等的情况下,使用将多个固体电池组合并模块化的固体电池模块。[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02261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造,将构成固体电池的积层体收容在作为外装体的层合膜中,并将多个层叠型固体电池组合,形成蓄电池模块。为了将电池单体保持在圆筒型、方形、层叠型等外装体内,并避免界面电阻增加且输入和输出特性降低,要求固体电池模块对电池施加充分的表面压力。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是将多个固体电池夹持在板之间,由此,对多个固体电池进行加压而固定。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由于固体电池彼此紧密接触并固定,因此,没有充分考虑到因固体电池的膨胀对组成部件的影响和对振动的影响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电池模块和分隔件,能够对固体电池单体施加足够的表面压力,且耐久性和耐振动性优异。[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隔件,其在具有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固体电池模块中,被配置在相邻的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之间,将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之间电绝缘,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对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积层方向施加弹压力。优选的是,前述分隔件在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之间形成空隙部。优选的是,前述分隔件具有主体部和固定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前述弹性部件,前述固定部至少被配置在前述主体部的上部,前述固定部限制前述主体部的规定量以上的移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固体电池模块,其具有前述分隔件,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具有积层体,所述积层体具备正极层、负极层、及存在于前述正极层与前述负极层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前述积层体的积层方向与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积层方向为相同方向。优选的是,在前述固体电池模块中,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对与前述积层体的积层方向大致呈垂直的面施加表面压力。优选的是,在前述固体电池模块中,在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两端配置有捆绑杆和端板之中的任意一个,在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两端与前述捆绑杆和前述端板之中的任意一个之间配置有端部分隔件,所述端部分隔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对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积层方向施加弹压力。(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固体电池模块和分隔件,其能够对固体电池单体施加足够的表面压力,且耐久性和耐振动性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固体电池模块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固体电池单体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固体电池模块的A-A’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分隔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固体电池模块的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固体电池模块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考图式加以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仅示例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固体电池模块>固体电池模块100具有多个固体电池单体101。图1是示出固体电池模块100的构造的剖面图。多个固体电池单体101,在图1中箭头所示的积层方向上排列多个。在多个固体电池单体101之间分别配置有分隔件120。在分隔件120上形成有空隙部111。在多个固体电池单体101的上部,配置有模块组成部件110。除上述之外,固体电池模块100具有顶盖113、捆绑杆114、及下板115。(固体电池单体)固体电池单体101具有积层体102及电池壳体103,所述积层体102包括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层。图2是示出固体电池单体101的构造的剖面图。积层体102收容在电池壳体103内。电池壳体103具有按压部112。在积层体102的上端部延伸出与积层体102连接的正极极耳104和负极极耳109。积层体102具备正极层、负极层、及存在于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省略图示)。正极层和负极层由例如包括电极材料(活性物质)和金属箔等的集电体构成。上述正极层与正极极耳104电连接,上述负极层与负极极耳109电连接。正极层和负极层所使用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作为固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公知的材料。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中包含固体电解质和活性物质。除上述之外,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中也可以包含导电助剂和粘合剂等。作为固体电解质层所使用的固体电解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氧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和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等公知的固体电解质。根据需要,固体电解质中也可以包含粘合剂等。图2箭头所示的积层体102的积层方向与图1中箭头所示的固体电池单体101的积层方向为相同的方向。电池壳体103是收容积层体102的容器。如图2所示,电池壳体103具有按压部112。电池壳体103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金属。电池壳体103是金属,因而,散热性提高,电池壳体103本身的强度也提高。另外,由于可进行金属焊接,因此,能够提高密封性。电池壳体103的外形也可以是沿积层体102的外形的形状。由此,能够减小固体电池的体积并提高能量密度。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如图3所示,电池壳体103沿积层体102的外形形成,具有容纳正极极耳104和负极极耳109的凸部。另外,利用上述凸部,在电池壳体103的上部形成有凹部。在上述凹部也可以配置作为模块组成部件110的热敏电阻108等。按压部112由例如弹簧等弹性部件构成,利用弹压力对积层体102施加表面压力。利用按压部112,对图2箭头所示的包括正极层、负极层及固体电解质层的积层体102的积层方向施加表面压力。由此,能够对积层体102施加初始负荷,并能够提高固体电池的输入和输出特性及耐振动性。按压部112设置在与积层体102的上述积层方向大致呈垂直的面上。优选的是,按压部112设置在例如电池壳体103的相对向的一组面上,但也可以仅设置在电池壳体103的一侧的一面上。按压部112的结构只要是能够对积层体102施加表面压力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列举例如由阶梯状、波浪形、曲面构成的形状等。按压部112也可以与电池壳体103连续,但优选的是,形成为与电池壳体103不连续的部件。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112与电池壳体103不连续地形成。另外,按压部112构成为可向固体电池单体101的内侧方向滑动。利用上述按压部112,由后述的分隔件120的弹性部件对固体电池单体101施加弹压力时,容易对积层体102作用表面压力。另外,在固体电池单体101的内压增高时,能够释放应力,提高安全性。利用按压部112,在相邻的固体电池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隔件,其在具有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固体电池模块中,被配置在相邻的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之间,将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之间电绝缘,/n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对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积层方向施加弹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8 JP 2019-2280591.一种分隔件,其在具有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固体电池模块中,被配置在相邻的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之间,将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之间电绝缘,
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对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的积层方向施加弹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件,其中,在前述多个固体电池单体之间形成空隙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隔件,其中,具有主体部和固定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前述弹性部件,
前述固定部至少被配置在前述主体部的上部,
前述固定部限制前述主体部的规定量以上的移动。


4.一种固体电池模块,其具有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内拓哉大田正弘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