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465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包括电芯外壳以及设置在电芯外壳内的裸电芯单体,电芯外壳被配置为隔绝裸电芯内部环境与外界的接触,裸电芯单体上设置有缓冲垫。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通过内置缓冲垫,缓冲垫直接与裸电芯接触设置,提高了电芯的保液性能,降低电芯注液难度,提升电芯长期性能电芯外壳。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组成的模组单元,电芯之间无需设置缓冲垫,在模组单元内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将原本用于在电芯之间设置缓冲垫的空间,全部让渡给电芯内部空间,提高了电芯空间利用率与成组效率;且缓冲垫在电芯内部提高了电芯的硬度,进而显著提高模组单元的硬度与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缓冲垫的电芯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缓冲垫的电芯。
技术介绍
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势,逐渐成为电动化时代的主流方向。锂离子电池的单体电压只有3.7V,而汽车电机的驱动电压一般为400V左右,单体电池的电压远远无法满足驱动电动汽车的要求。为了满足汽车电机的驱动电压要求,现有技术均采用将单体电芯串联,以满足系统的电压与电机电压匹配。电池系统一般为100串左右,需先将少量单体电芯串联成模组单元,然后再将模组单元串联以达到系统输出电压范围。模组装配工艺,需要先将单体电芯排列,单体电芯之间增加缓冲垫,再将单体电芯输出极之间连接,以实现模组内的电连接。虽然缓冲垫解决了模组结构的问题,但是在模组内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由于缓冲垫占用了一部分模组内部空间,导致单体电芯本身的体积利用率不高,影响模组成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缓冲垫的电芯,以解决电芯本身的体积利用率不高,影响模组成组效率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包括电芯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芯外壳内的裸电芯单体,所述电芯外壳被配置为隔绝所述裸电芯单体与外界的接触,所述裸电芯单体上设置有缓冲垫。作为优选,所述裸电芯单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缓冲垫。作为优选,所述裸电芯单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缓冲垫。作为优选,所述电芯外壳为铝塑膜或金属壳体,所述铝塑膜或所述金属壳体包裹所述裸电芯单体。作为优选,所述裸电芯单体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裸电芯单体以及第二裸电芯单体,所述第一裸电芯单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裸电芯单体的一端。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裸电芯单体设置有所述缓冲垫,且所述第二裸电芯单体设置有所述缓冲垫,所述第一裸电芯单体的所述缓冲垫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裸电芯单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裸电芯单体的所述缓冲垫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裸电芯单体的一端。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第一裸电芯单体与所述第二裸电芯单体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裸电芯单体远离所述第二裸电芯单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缓冲垫。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裸电芯单体远离所述第二裸电芯单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缓冲垫。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为多孔可压缩泡棉,所述多孔可压缩泡棉为整片状结构或者中间掏空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通过将缓冲垫设置在电芯内,缓冲垫直接与裸电芯接触设置,然后将设置有缓冲垫的裸电芯置于电芯外壳内以形成内置缓冲垫的电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组成的模组单元,电芯之间无需设置缓冲垫,在模组单元内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将原本用于在电芯之间设置缓冲垫的空间,全部让渡给电芯内部空间,提高了电芯空间利用率与成组效率,同时,内置缓冲垫提高了电芯的保液性能降低电芯注液难度,提升电芯长期性能;且缓冲垫在电芯内部提高了电芯的硬度,进而显著提高模组单元的硬度与刚度,补齐模组强度短板,有利于开发更大尺寸模组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的示意图。图中:1、电芯外壳;2、裸电芯单体;21、第一裸电芯单体;22、第二裸电芯单体;3、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如图1所示,包括电芯外壳1以及裸电芯单体2,其中,裸电芯单体2上设置有缓冲垫3,裸电芯单体2设置在电芯外壳1内,电芯外壳1用于隔绝裸电芯单体2与外界的接触,防止电芯内的电解液泄漏。采用本实施例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组成的模组单元,电芯之间无需设置缓冲垫,降低模组单元的设计与装配复杂度,在模组单元内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将原本用于在电芯之间设置缓冲垫的空间,全部让渡给电芯内部空间,提高了电芯空间利用率与成组效率,且缓冲垫3在电芯内部提高了电芯的硬度,进而显著提高模组单元的硬度与刚度,补齐模组强度短板,有利于开发更大尺寸模组单元。本实施例的缓冲垫3可以但不限于是多孔可压缩泡棉,多孔可压缩泡棉在电芯内部提高电芯本身吸液与保液能力,减少裸电芯单体2与电芯外壳1间的游离电解液,同时可以提高电芯硬度;而且多孔可压缩泡棉提高电芯注液系数,提升电芯寿命,因为电芯使用寿命越长,多孔可压缩泡棉被裸电芯单体2发生膨胀而压缩的比例就越大,多孔可压缩泡棉内电解液被挤出越多,为后期裸电芯单体2补充更多电解液,因此,可提高电芯使用寿命。作为优选,多孔可压缩泡棉的结构为整片状结构或者中间掏空结构(即口字框结构),采用整片状结构的多孔可压缩泡棉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更容易将放置在裸电芯单体2与电芯外壳1之间;中间掏空结构的多孔可压缩泡棉可以更大范围提高电芯内部的自由空间,当裸电芯单体2发生膨胀时,膨胀的部分在中间掏空结构内,不会影响到电芯外壳1的结构,且中间掏空结构节省成本。可选地,裸电芯单体2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垫3,一端设置缓冲垫3的裸电芯单体2置于电芯外壳1内,裸电芯单体2的一端通过缓冲垫3与电芯外壳1的一侧内壁接触,当裸电芯单体2发生膨胀时,缓冲垫3收缩以实现对裸电芯单体2膨胀的部分的空间进行吸收,防止裸电芯单体2膨胀使电芯外壳1发生形变。进一步地,裸电芯单体2的另一端也可以设置有缓冲垫3,裸电芯单体2的一端的缓冲垫3与裸电芯单体2的另一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芯外壳(1)内的裸电芯单体(2),所述电芯外壳(1)被配置为隔绝所述裸电芯单体(2)与外界的接触,所述裸电芯单体(2)上设置有缓冲垫(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芯外壳(1)内的裸电芯单体(2),所述电芯外壳(1)被配置为隔绝所述裸电芯单体(2)与外界的接触,所述裸电芯单体(2)上设置有缓冲垫(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单体(2)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缓冲垫(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单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缓冲垫(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外壳(1)为铝塑膜或金属壳体,所述铝塑膜或所述金属壳体包裹所述裸电芯单体(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单体(2)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裸电芯单体(21)以及第二裸电芯单体(22),所述第一裸电芯单体(21)设置在所述第二裸电芯单体(2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缓冲垫的电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历川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远景睿泰动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