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08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转轴改进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界定有轴室的衬套;    配装在所述衬套轴室内的凸轮和弹簧,使所述凸轮包含一个具有脊部和谷部的凹面;    一个制动器,可伸进所述轴室,并且通过所述凸轮和弹簧;所述制动器具有一滑杆,恒常的位于凸轮的凹面上,响应制动器因外力而旋转时,所述滑杆可在凹面上移动,相对迫使凸轮产生轴向位移以压缩所述弹簧蓄积能量。(*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器物的转轴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简单并且在操作配合过程中可形成较小阻力形态的转轴结构。
技术介绍
运用因外力可往复旋转自如的转轴装置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移动电话、手提电脑等,使其盖或显示荧屏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常用技术。通常,常用的转轴装置是使一个具有螺纹段的轴心在穿过数个盘形垫片或一个螺旋弹簧后锁合螺帽以获得一个压紧和容许盖或显示荧屏转动的作用,例如台湾第82202768号“枢钮器新构造”、第81201482号“可停滞定位之枢轴结构”专利案等,均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在台湾第86205702号“防止误触按键装置”专利案中,揭露了配装在移动电话上的另一型式的转轴装置(请参考图1、2、3),这种转轴装置10包括有一心轴11穿越一嵌合轴接装置轴孔A、支轴B的右侧轴12,右侧轴12的一端突设了侧翼121、122和界定在两侧翼121、122之间的翼室123;心轴11在穿越弹簧13之后,通过一中继轴14和一端配装在轴接装置轴孔A’、支轴B’内的左侧轴15。中继轴14面对右侧轴侧翼121、122的这端,相对形成有端翼141、142和界定在所述端翼141、142之间的一端室143;端室143和翼室123共同用以收容弹簧13,并且容许侧翼121、122伸入,与端翼141、142组合;中继轴14的另一端突设两弧榫144、145和形成于其间的二个凹部146,设有弧端151、152和凹部153,而可相互对接。使盖板C在掀起时,中继轴14的两弧榫144、145沿着左侧轴的凹部153移动,压缩弹簧13,并且迫使端翼141、142进入翼室123,侧翼121、122伸入端室143里面。当两弧榫144、145分别越过两弧端151、152时,弧榫144、145失去支撑,经弹簧13的回弹,使弧榫144、145复沿着凹部153轴向旋转,用以使盖板C掀开至一角度定位。其不足之处在于,转轴装置10在实际操作中有下列问题1、中继轴14的弧榫144、145、凹部146和左侧轴15的弧端151、152、凹部153相互配合,成“面”的接触;在操作实务中,它们之间具有较大的阻力或干涉情形,使用者通常会本能的增加掀动盖板C的操作力来克服或补偿所述的干涉。2、图1、2、3显示了转轴装置10具有复杂的组件数量和结构。例如右侧轴12与中继轴14的组配端,分别形成有侧翼121、122、翼室123,和端翼141、142、端室143的构造来互相配合;或中继轴14与左侧轴15的组配端,分别设有弧榫144、145、凹部146,和弧端151、152、凹部153等构造组织,这也反映出转轴装置10的加工和装配相对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转轴改进结构。该转轴装置在一个要求精简的条件下,用以使组件之间的操作配合的阻力或干涉被尽可能的减到最小;并且使其构造加工和装配的复杂性或困难度、成本等明显获得改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转轴改进结构包括一个界定有轴室的衬套;配装在所述衬套轴室内的凸轮和弹簧,使所述凸轮包含一个具有脊部和谷部的凹面;一个制动器,可伸进所述轴室,并且通过所述凸轮和弹簧;所述制动器具有一滑杆,恒常的位于凸轮的凹面上,响应制动器因外力而旋转时,滑杆可在凹面上位移,相对迫使凸轮产生轴向位移以压缩该弹簧蓄积能量。本技术还可以是所述制动器的滑杆垂直于制动器的轴线方向;所述凸轮的凹面成对称型态;所述凸轮的凹面使谷部到脊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脊部到另一边的谷部的长度;所述滑杆与凹面形成点或线的接触;所述凸轮成方形体的构形;所述制动器具有一较大部分的头部,使制动器穿过凸轮的一通孔后,至少所述头部无法越过所述凸轮;所述制动器具有一尾端,在通过凸轮和弹簧后,被一扣环固定;所述滑杆与制动器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转轴改进结构,该凸轮包含一具有相对的脊部和谷部的凹面,使上述制动器的一个滑杆被容许在凹面上移动,而与所述凹面形成点或线的接触,来降低上述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常用转轴装置与移动电话或电子器物的盖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转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组合的动作实施例图;图4是本技术转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转轴装置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转轴装置配装在一移动电话或电子器物上的实施例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转轴装置的动作实施例图;图8是本技术转轴装置的另一动作实施例图;图9是本技术转轴装置凸轮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转轴装置凸轮部分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10、20为转轴装置;11为心轴;12为左侧轴;121、122为侧翼;A、A’为轴孔;B、B’为支轴;123为翼室;13为弹簧;14为中继轴;15为左侧轴;141、142为端翼;143为端室;144、145为弧榫;146、153为凹部;C、D1为盖板;D为移动电话或电子器物;21为轴室;22为衬套;23、40、50为凸轮;24为弹簧;25为制动器;26、41、51为凹面;27为通孔;28、43、53为脊部;29、42、52、44、54为谷部;30为扣环;251为尾端;252为头部;31为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4、5所示,本技术的转轴装置在所采用的实施例中,均以编号20表示。转轴装置20包括界定有轴室21的衬套22;分别被配装在所述轴室21内的一凸轮23和弹簧24,该凸轮23和弹簧24通过制动器25保持在轴室21里面而不会脱离衬套22。具体而言,凸轮23包含有一形成在上端的凹面26和容许上述制动器25穿过的通孔27;凹面26具有在凸轮23最高点的脊部28,和连接脊部28向下延伸的形成在较低位置的谷部29。因此,在本技术所采用的实施例中,制动器25在伸入轴室21穿过凸轮23和弹簧24之后,有一尾端251被一扣环30固定,如图5所显示的情形。制动器25包含有一较大部分的头部252,使制动器25至少不会完全越过凸轮23,和一沿垂直于制动器25轴线方向设置的滑杆31;于是,滑杆31可恒常的位于凸轮23的凹面26上移动。如图6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转轴装置20可配装在一掀盖式的移动电话或电子器物D上;当盖板D1转动时,会迫使制动器25在衬套轴室21内产生旋转运动,使滑杆31从凹面26的谷部29向脊部28的位置移动,而相对压迫凸轮23向图中下方产生轴向位移,并且使弹簧24逐渐蓄积能量,如图7中的假想线部分所显示的情形。如图8所示,当滑杆31到达凹面脊部28,若越过脊部28,弹簧24会释放先前蓄积的能量,迫使滑杆31自动向凹面26另一边的谷部29运动,而让盖板D1成掀开的状态。除非使用者施力操作盖板D1往移动电话或电子器物D盖合时,该作用力才会迫使制动器25回转,让滑杆31沿前述路径复动,相对又压迫凸轮23和弹簧24,直到滑杆31回到原来的谷部29位置。须加以说明的是,转轴装置20相对于使用者而言,具有较精简的结构型态;它使制动器25具有滑杆31来与凸轮23配合,即可获得盖板D1的掀启、定位、闭合等机能,明显改善了使用者应用具有侧翼、翼室、弧端、端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伯勳
申请(专利权)人:呈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