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字观景窗(或屏幕)的枢钮器改进结构,在一个要求精简的条件下,用以改善现有装置复杂及额外装配定位组件等情形;该枢钮器包括:一界定有轴室的衬套;配装有一可往复运动的凸轮和一弹簧,在所述轴室内;一轮毂,相对该凸轮具有一几何曲面,恒常的位于该凸轮的几何曲面上,轮毂因外力而旋转时,该轮毂可在该凸轮几何曲面上相对位移,迫使凸轮产生轴向位移压缩该弹簧蓄积能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器物的数字观景窗(或屏幕)的枢钮器改进结构,尤其是一种简单并且在操作配合的过程中,可形成自动定位形态的数字观景窗(或屏幕)的枢钮器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钮器,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数字取像机等,使其盖、显示屏幕或观景窗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现有技术;通常,公知的枢钮器使一具有螺纹段的轴心在穿过若干个盘形垫片或一螺旋弹簧后,锁合螺帽,以获得一迫紧和容许盖或显示屏幕可转动的作用,例如台湾专利第82202768号「枢钮器新构造」、第81201482号「可停滞定位的枢钮结构」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在台湾专利第91217848号「数字取像机的液晶观景窗枢钮器」中,揭露了一种特别可配装在摄录影像机显像屏幕的枢钮器(请参照图1及图2),该枢钮器1包括有一设置在数字取像机上的第一转轴10;一具有横向座板3,用以套合该第一转轴10的纵向轴套22,固接部23和限位挡片233的承座20;一第二转轴30连接取像机本体70与液晶观景窗71之间,包含有第一组接端32、第二组接端33及位于中段位置的抵靠凸部34;一配装在第二转轴第一组接端32上的限位板40,介于所述抵靠凸部34与该固接部23之间,与第二转轴同步运动,该限位板40有一限位凸部42,与该限位挡片233配合,限制第二转轴30垂直方向旋转范围;套设于第二转轴30上的弹性垫圈50;以及一装设在该第二转轴第二组接端33,以固定在观景窗71侧边上的固定座60等所构成。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枢钮器1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下列问题1.图1及图2显示了该枢钮器1具有许多的组件数量和结构;例如,形成有限位槽221与第一转轴10的凸梢11配合的承座20,其延伸的横向座板21设有包含枢孔231、组接孔232的固接部23,与该第二转轴第一组接端32配合;若干个弹性垫圈50推抵限位板40贴抵承座固接部23侧面;或限位板40与承座固接部23之间,若干个环状排列的定位凹部234和定位凸缘43的配合等构造组织,这些反映出该枢钮器1的加工和装配,相对较为繁琐,成本也较高。2.实际中,该数字取像机70的观景窗71被转动操作的次数和时间是非常频繁的;因此,该数字取像机70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发生该定位凹部234和定位凸缘43因配合而磨损的现象,使限位板40与承座固接部23之间的结合产生松弛。3.公知的数字取像机或摄录影像机通常会在该观景窗的侧边设置卡榫或磁铁,用以在转动收合取像机或录象机本体于容纳室时,与被装配在容纳室内边的榫槽或磁铁结合,来固定该观景窗,以使其在配送或携带期间,不会发生摆动或转动。但增加这些额外的加工程序或措施,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所以,有必要重新设计该枢钮器的结构组织,使其组合形态更为精简或不同于现有技术,从而改变它的使用形态,而有别于现有技术;或使该观景窗在不需要该卡榫、榫槽或磁铁的配合的条件下,可自动收合在容纳室里面;或不会有凸缘、凹槽磨损产生组件松弛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应用于数字摄/录影像机或数字照相机的液晶显像观景窗(或屏幕)的枢钮器改进结构,该枢钮器可在一个要求精简的条件下,使它的观景窗自动收合在影像机容纳室里面,且可明显改善其构造的加工和装配复杂性,降低成本。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数字观景窗(或屏幕)的枢钮器改进结构,包括一界定有轴室的衬套;配装有一可往复运动的凸轮和一弹簧,在所述轴室内;一轮毂,有一柱可伸进轴室,并且通过上述凸轮和弹簧,用以容许外力或掀动摄录影像机观景窗的作用力带动,使所述轮毂旋转,迫使该凸轮在轴线方向上产生位移运动压缩该弹簧蓄积能量。上述轮毂和凸轮分别包含有一形成相对的脊部和谷部的几何曲面,所述几何曲面容许相对移动;该脊部和谷部的长度可使该观景窗的转动位移量设定在120°内。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数字观景窗(或屏幕)的枢钮器改进结构,具有较精简的结构型态;其使轮毂具有几何曲面,与凸轮的几何曲面配合,即可实现观景窗的开启、定位、闭合等机能,明显改善了枢钮器构造的加工和装配复杂性,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枢钮器与数字取像机组合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公知枢钮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摘自台湾专利第91217848号);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断面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轮毂与凸轮在一转动行程后的位置关系的断面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与摄录影像机组合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另一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与摄录影像机、观景窗组合的操作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图8的一平面示意图。其中,10为第一转轴;20为承座;21为横向座板;22为纵向轴套;23为固接部;231为枢孔;232为组接孔;233为限位挡片;234为定位凹部;30为第二转轴;31为穿透孔;32为第一组接端;33为第二组接端;34为抵靠凸部;40为限位板;41为固接孔;42为限位凸部;43为定位凸缘;50为弹性垫圈;60为固定座;61为组接孔;62为穿孔;70为数字取像机(或数字摄录影像机);71为观景窗(或屏幕);72、73为固定端;80为枢钮器;81为轴室;82为衬套;83为凸轮;84为弹簧;85、94为几何曲面;86为通孔;87、95为脊部;88、96为谷部;90为轮毂;91为柱;92为尾端;93为扣环;100为轴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枢钮器80包括一界定有轴室81的衬套82,一凸轮83和弹簧84分别被配装在所述轴室81内,通过一在轮毂90轴线垂直方向上的柱91,将它们保持在轴室81里面,而不会脱离衬套82。具体地说,凸轮83包含有一形成在上端的几何曲面85和容许上述轮毂90穿过的通孔86;几何曲面85具有在凸轮23最高点的部87,及连接脊部87向下延伸形成在较低位置的谷部88。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轮毂90的柱91在伸入轴室81穿过凸轮83和弹簧84后,有一尾端92被一扣环93固定,例如图4所显示的情形。轮毂90还包含有一几何曲面94,对应上述凸轮几何曲面85的轮廓,具有脊部95和一与脊部95连接的谷部96。如图4所示,揭示了轮毂90的几何曲面94与该凸轮几何曲面85形成叠合的状态;并且使该曲面94可在曲面85上相对移动。如图5所示,当轮毂90以柱91为轴心转动时,它的几何曲面94会相对压迫凸轮83的几何曲面85,使凸轮83沿垂直轴方向,向图中的下方位移,而压缩弹簧84蓄积能量。如图6、图7及图8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枢钮器80采用两个为一组的对称型态,由固定端72(图号被标示在图8)、73分别可转动自如地枢接该数字取像机(或摄录影像机)70与观景窗(或屏幕)71。其中,轴心100枢接观景窗71建立如图8中沿y轴方向可前后转动的型态,这是现有技术中的典型实施例,在此这部分将不再予以叙述。加以说明的是,当外力板动观景窗71以图8中x轴转动时,会迫使轮毂90在衬套轴室81内产生旋转运动,使几何曲面94的脊部95从凸轮几何曲面85的谷部88向脊部87的位置移动,而相对压迫凸轮83如上述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观景窗(或屏幕)的枢钮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界定有轴室的衬套;配装有一可往复运动的凸轮和一弹簧,在所述的衬套轴室内;使所述凸轮包含有一几何曲面;以及一轮毂,相对上述凸轮具有一几何曲面,恒常的位于凸轮 的几何曲面上,轮毂因外力而旋转时,该轮毂可在该凸轮几何曲面上相对位移,迫使凸轮产生轴向位移压缩弹簧蓄积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呈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