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仰角承载部的枢钮结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80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仰角承载部的枢钮结构改进,其主要在一包含有掣爪件的支撑座的第一对支臂与第二对支臂上配装有一枢钮部;该枢钮部具有在一枢轴上同步作动的棘齿件和一抵顶件;该掣爪件的棘爪在一预定角度区域,可在作接触或分离的弹性偏摆动作间,对应啮合于棘齿件的各转进棘齿上;以提供棘齿件充分的阻却能力,防止因来自枢轴上的负荷太大而逆向偏摆丧失其应有支持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仰角承载部的枢钮结构改进,特别指一种具有可简便设定仰角及复归原位的枢钮结构,且以其特殊的枢钮结构,可防止因支撑力不足而产生逆向回摆。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晶显示器或电子装置,经常使用可转动的枢钮结构来转动调整器物仰俯角度,其主要是利用本体座、支撑架、枢轴、垫片与调整螺帽(或迫紧装置)等组合方式,这些构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的各种液晶显示器或电子装置上。例如,台湾专利公告第467295号「液晶显示器支持装置的改进」,其由一本体座、一枢轴装置与一旋转装置等部分所组成,利用枢轴装置及旋转装置,使液晶显示器能依使用者的需求,适度调整其俯仰及正面偏转角度。其中,本体座两侧弯设有一折边,该两折边各设有一中心孔,并使枢轴装置以至少一个以上的枢轴杆,锁固于本体座二侧折边上,且于枢轴杆上套设有若干个垫圈所构成,而旋转装置则定位于两枢轴装置间,使固设于其上的液晶显示器有依枢轴装置与旋转装置,施力旋转并随遇定位的效果。在上述专利中,就实际细部构造而论,各枢钮轴装置通常包括有诸如轴杆、抗摩擦垫圈、定位垫圈、蝶形垫圈及螺合所需的防滑螺帽等繁琐构件,所以不仅成本较高、易于故障,相对也增加了整体重量,而与现今液晶显示器轻巧化的设计趋势大相背离。现有技术通常使用调整螺帽(或迫紧装置)螺合于枢轴上的松紧度来控制旋转装置的转动角度,也被用来阻止因使用者操作上的疏忽使液晶显示器发生反向逆转的情形,而这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然而,上述专利等公知的具有仰角承载部的枢钮结构,均无法绝对的防止在超出荷重时产生反向回转的情形;因此,如何改善上述枢纽结构的繁琐构件,以及减轻其整体重量,或者,如何改进其空间型态上的设计,使其具有方便复归原位,和重新依需要调整并保持于一预定仰角,进而防止在荷重较大时发生反向回摆现象等这些问题,确实有必要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具仰角承载部的枢钮结构改进,其不仅具有方便复归原位,再重新依需要调整一预定仰角的枢钮结构,而且可防止在保持特定仰角时,因不堪荷重而发生逆向回摆的现象。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仰角承载部的枢钮结构改进,其主要在一支撑座的第一对支臂与第二对支臂的轴孔上各装设有一枢钮部;该枢钮部由一枢轴、一棘齿件、一抵顶件、一掣爪件与数个垫片所组成,其中棘齿件、抵顶件与数垫片套设于枢轴上,而掣爪件则位于支撑座的凹口上方,并枢接于至少一支臂的侧面上,该掣爪件的棘爪受抵顶件的凸臂伸入棘齿件的导槽中做相互牵引控制,而使可在作接触或分离的弹性偏摆动作间,对应啮合于棘齿件的各转进棘齿上;使用时可使棘齿件向前逐渐同步偏转定位,且至最终点位置,然后可再使棘齿件向后回转,此时棘齿件与掣爪件形成分离,待继续往回转则会使掣爪件再度啮合于棘齿件的起始点位置;如此使得棘齿件可再一次作一预定角度的向前偏转,且随遇定位,并可防止棘齿件因逆向荷重而自行向该起始点回摆,特适于例如壁挂平板显示器的挂设使用。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仅具有方便复归原位,再重新依需要调整一预定仰角的枢钮结构,而且可防止在保持特定仰角时,因不堪荷重而发生逆向回摆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初始未作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调整至预定角度的作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调整至最终点的作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回转作动状态示意图。其中,10为支撑座;101为轴孔;102为固定孔;103为凹口;20为第一对支臂;21为内侧支臂;22为外侧支臂;30为第二对支臂;31为内侧支臂;32为外侧支臂;40为枢钮部;41为枢轴;411为膨胀端部;412为抵止面;413为端部;414为螺纹;415为螺孔;416为削平面;42为棘齿件;421为棘齿;4211为起点位置;4212为终点位置;422为凸块;423为限位槽;43为抵顶件;431为抵止部;432为凸臂;44为掣爪件;441为棘爪;442为横销;443为后凸脊;444为前凸脊;45为弹性组件;51为抗摩擦定位垫片;52为抗摩擦垫片;53为弹性垫片;54为固锁组件;60为受支撑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具仰角承载部的枢钮结构改进,主要由一支撑座10向上延伸各具有一相对应轴孔101的第一对支臂20,以及间隔的对应所述第一对支臂20而向上延伸也具有一相对应轴孔101的第二对支臂30,并于第一对支臂20与第二对支臂30的轴孔101上各装设有一枢钮部40;且所述各对支臂20、30由具有轴孔101的内侧支臂21、31与外侧支臂22、32所组成,并于各轴孔101下方形成一固定孔102。上述枢钮部40由枢轴41、棘齿件42、抵顶件43、掣爪件44与若干个垫片51、52、53所组成,其中棘齿件42、抵顶件43与数垫片51、52、53套设于枢轴41上;该掣爪件44对应棘齿件42枢接于外侧支臂22、32的侧面处,并受一弹性组件45所控制,产生一朝预定方向的恒向弹性偏摆;棘齿件42的下端面设有呈扇形分布的若干棘齿421,这些呈扇形分布的棘齿421的后方则设有向下较各棘齿421更为突出延伸的凸块422,约略在若干棘齿421上方的棘齿件42上设置有一限位槽423;抵顶件43下端形成有一特别凸出的抵止部431,在抵止部431略上方处的抵顶件43侧面横向延伸形成有一凸臂432,该凸臂432在装配时伸入于上述限位槽423中;掣爪件44于旋转端面前端形成棘爪441、前凸脊444及后凸脊443,该棘爪441生成于前凸脊444及后凸脊443之间,且可卡入于上述若干棘齿421中,棘齿件42受到制动;于棘爪441侧面形成一横销442与上述抵止部431接触,在上述棘爪441的前、后方各形成的前凸脊444与后凸脊443,使其中的后凸脊443的后脊面可在转动中分别与棘齿件42的凸块422,以及支撑座10的凹口103后缘表面抵压接触,而前凸脊444又可在朝前转动至前终点时,与支撑座10的凹口103前方表面抵压接触。如图2所示,在第二对支臂30的枢钮部分解图中,所述枢轴41一端形成一膨胀端部411,另一端部413延伸穿过内外支臂31、32之后设螺纹414以利于受固锁组件54的锁合;又在枢轴41对应其膨胀端部411与内侧支臂31之间,设置至少一螺孔415,用以安装液晶显示器或其它受支撑装置60,而上述具螺纹414的一端,还可设有削平面416,且所述若干垫片51、52、53由含有圆孔与横凸片的抗摩擦定位垫片51、具有方孔的抗摩擦垫片52与具有方孔的弹性垫片53分别搭配套结所组成。上述枢轴41由外端套入一含有圆孔与横凸片511的抗摩擦定位垫片51,并使横凸片511穿设于内侧支臂31的固定孔102中,再使枢轴41通过内侧支臂31的轴孔101,使前述抗摩擦定位垫片51在枢轴41的膨胀端部411与内侧支臂31的内侧面之间被迫紧定位;然后于内侧支臂31的外侧面与外侧支臂32的内侧面之间,依序套入具有方孔的棘齿件42、圆孔的抵顶件43、方孔的抗摩擦垫片52,以及含有圆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仰角承载部的枢钮结构改进,主要在一支撑座的第一对支臂与第二对支臂的轴孔上各装设有一枢钮部;其特征在于:该枢钮部具有一枢轴和一配装在枢轴上同步转动的棘齿件以及一抵顶件;另一掣爪件枢接于至少一支臂上,该掣爪件的棘爪可对应啮合于棘齿件转动中对应到的棘齿,且在该掣爪件与棘齿件作接触或分离的弹性偏摆动作间,产生啮合限位支撑以及脱离转动的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锟生
申请(专利权)人:呈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