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617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基板、驱动线路层、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多个反射图案。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电性连接至驱动线路层。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上。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具有分别对应于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多个开口结构。每一开口结构包括第一开口及至少一第二开口。于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第一开口围绕对应的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且至少一第二开口围绕第一开口。多个反射图案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每一反射图案重叠于对应的一开口结构及对应的一发光二极管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演进,具有高解析与薄型化的显示装置受到主流市场的喜爱。近几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工艺技术的突破,已发展出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Micro-LEDdisplay)或毫米等级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等,其不需要设置液晶层(Liquidcrystal)及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而能进一步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此外,相较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还具有更省电、寿命更长的优势。然而,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具高解析度时,分别位于相邻多个子像素区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距离近。相邻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距离近时,发光二极管元件所发出的具有大发散角的光束易传递至其它子像素区,造成混色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效果佳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驱动线路层、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多个反射图案。驱动线路层设置于基板上。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基板上,且电性连接至驱动线路层。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上。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具有分别对应于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多个开口结构。每一开口结构包括第一开口及至少一第二开口。于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第一开口围绕对应的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于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至少一第二开口围绕第一开口。多个反射图案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每一反射图案重叠于对应的一开口结构及对应的一发光二极管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于上述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开口结构的第一开口及至少一第二开口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图案层,设置于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与基板之间。至少一第二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与遮光图案层重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图案层,设置于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与基板之间。遮光图案层包括多个第一遮光部及多个第二遮光部;多个第一遮光部与多个第二遮光部交错,以定义遮光图案层的多个开口;遮光图案层的多个开口重叠于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多个第一遮光部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在第一方向排列、彼此相邻且分别用以发出不同的第一色光及第二色光。至少一第二开口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于遮光图案层的第一遮光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还重叠于遮光图案层的第二遮光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开口定义第二绝缘层的第一实体部,第一开口及至少一第二开口定义第二绝缘层的至少一第二实体部。每一反射图案包括第一反射部及至少一第二反射部。第一反射部设置于第一实体部的背向基板的表面及第一实体部的侧壁上。至少一第二反射部设置于至少一第二实体部的背向基板的至少一表面及至少一第二实体部的至少一侧壁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图案层,设置于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与基板之间。至少一第二反射部与遮光图案层重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反射图案彼此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反射图案彼此断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图案层,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与基板之间。多个反射图案之间的一间隙重叠于遮光图案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00、100A:显示装置110:基板110a:子像素区110s:显示面120:驱动线路层122:像素驱动电路130:遮光图案层132:第一遮光部134:第二遮光部136:开口140:第一绝缘层151:第一连接元件152:第二连接元件160:第二绝缘层161:第一实体部161a、163a:表面161b、163b:侧壁162:第一开口163:第二实体部164:第二开口172:反射图案172a:第一反射部172b:第二反射部E1:第一电极E2:第二电极GS:开口结构g1、g2:间隙L:光束L1:第一部分L2:第二部分LED:发光二极管元件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LED2: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T2:第二晶体管T2a:第一端T2b:第二端T2c:控制端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I-I’、II-II’:剖线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合”可以是两个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30%、±20%、±10%、±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俯视示意图。图1对应图2的剖线I-I’。图2示出图1的发光二极管元件LED、开口结构GS及遮光图案层130,而省略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其它构件。请参照图1,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板110。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为透光。举例而言,基板110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请参照图1,显示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线路层120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LED。驱动线路层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n一基板;/n一驱动线路层,设置于该基板上;/n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驱动线路层;/n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上;/n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具有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多个开口结构,其中每一该开口结构包括:/n一第一开口,其中,于该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该第一开口围绕对应的一该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n至少一第二开口,其中,于该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该至少一第二开口围绕该第一开口;以及/n多个反射图案,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其中每一该反射图案重叠于对应的一该开口结构及一对应的该发光二极管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1218 TW 109144910;20200605 US 63/035,056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基板;
一驱动线路层,设置于该基板上;
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驱动线路层;
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上;
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具有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多个开口结构,其中每一该开口结构包括:
一第一开口,其中,于该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该第一开口围绕对应的一该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
至少一第二开口,其中,于该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该至少一第二开口围绕该第一开口;以及
多个反射图案,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其中每一该反射图案重叠于对应的一该开口结构及一对应的该发光二极管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于该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一该开口结构的该第一开口及该至少一第二开口位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遮光图案层,设置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与该基板之间,其中该至少一第二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与该遮光图案层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遮光图案层,设置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与该基板之间,其中该遮光图案层包括多个第一遮光部及多个第二遮光部;多个所述第一遮光部与多个所述第二遮光部交错,以定义该遮光图案层的多个开口;该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淼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