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型计算机散热模块的防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06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笔记型计算机散热模块的防呆装置,其是在散热模块壳体的一侧,设置一干涉装置,在计算机进行散热模块组装时,通过该干涉装置与电路板上预设的一识别区域进行防呆识别,其达到散热模块在组装时,对外观看来相近似但实际上却是不同规格的散热模块进行识别,以避免两近似的散热模块,在生产组装时发生错误使用的组装错误。(*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散热模块结构改良,尤其是一种具防呆(防错)功能的笔记型计算机散热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信息科技的进步,使得笔记型计算机被广泛的使用,随着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或显示芯片等电子组件的运算功能及速度不断的提升,该电子组件高速或大量运算的结果,随伴产生了高温的问题,然而每一电子组件其工作温度均有一定的限制,高温对电子组件而言,除了会影响工作效率外,严重时更可能造成电子组件损坏甚至燃烧等问题,因此散热的问题已成为产品设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使计算机能在一正常的温度值以下正常工作,散热模块的使用,已成为计算机不可缺少的必要构件。目前厂商在生产笔记型计算机时,其产品的规格往往会依照客户的需求,将特定的功能作局部的特殊设计,但其它大部分的设计,其实有许多是相同或相通的,因此零组件的使用在不同的机型间,其实是可以互相共享的,尤其有许多的机型,仅在功能或规格上作些微的差异,因此其所使用的零组件,也仅需作小部分的调整即可,又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厂商在设计产品时,也会尽量将规格类似的零组件予以重复的使用,以减少模具的制作、物料管理及存货等成本。将规格类似的零组件重复使用,虽然可以有效地降低模具的制作、物料管理及存货等成本,但对生产线的作业人员而言,却也常常因此发生零组件使用错误,而造成生产组装跟着错误的问题,结果所制作的不良品又必须重新制作及检测,反而增加了生产作业的复杂度及生产成本,因此如何使相关类似的零组件,在生产组装过程中,不需要经过作业人员以人工的方式刻意加以识别,即可达到防止错误的发生已成为一迫切的课题。一般笔记型计算机常有产品的架构相同,但所使用的中央处理器或显示芯片的规格型号却不相同的情形,产品在速度或效能有所差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符合不同客户的需求,然而因为中央处理器或显示芯片的规格型号不同,因此对散热效能的需求也必然会有所不同,例如甲机型散热效能需求为50W,乙机型散热效能需求为70W,因而两者所使用的散热模块也会有所差异,参考图1及图2,其分别为现有技术的单支导热管的散热模块分解图及现有技术的双支导热管的散热模块分解图,其可分别应用在散热需求为50W及70W的甲机型与乙机型,然而两散热模块的差异在外观并无明显不同,仅有上盖壳体内的导热管其支数有所调整(外观上无法明显的识别),因此在生产组装时,常常因不易分辨而时有组装错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型计算机散热模块的防呆装置,其是应用在计算机中,特别是指应用在一笔记型计算机中,当进行散热模块组装作业时,对外观看来相近似,但实际上却是不同规格的散热模块进行识别,可防止散热模块被错误的使用在不正确的电路板上,且通过一干涉装置的设置,在不需要经过人工识别的情况下,当使用错误发生时,即可自动的产生错误的状态讯息,并可达到百分之百防呆除错的功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揭示的笔记型计算机散热模块的防呆装置,其是在散热模块壳体的一侧,设置一干涉装置,在计算机进行散热模块组装时,通过该干涉装置与设置在电路板上的一识别区域进行防呆识别。在散热模块与电路板组装的过程中,正确的电路板其识别区域内无任何阻挡件设置,因此干涉装置未被阻挡,所以散热模块通过识别,因而可被结合在正确的电路板上,但当散热模块欲被结合在不正确的电路板时,因为识别区域已设置有一阻挡件,因此干涉装置被阻挡件所阻挡,所以散热模块未通过识别,因而无法被结合在错误的电路板上,因此可使散热模块在组装时,对外观看来相近似但实际上却是不同规格的散热模块进行识别,以避免该两近似的散热模块,在生产组装时发生组装错误。通过本技术的实施,至少可以达成下列所述的功效1.通过本技术的实施,可避免两近似的散热模块,在生产组装时发生错误使用的组装错误。2.通过本技术的实施,可在不需要经过人工识别的情况下,自动判断错误的状态,并可达到百分之百防呆除错的功效。3.通过本技术的实施,可避免因错误使用而有不良品的产生,并可降低生产作业的复杂度及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单支导热管的散热模块分解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双支导热管的散热模块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实施例图。图4为本技术不具阻挡件的第一电路板实施例图。图5为本技术具有阻挡件的第二电路板实施例图。图6为本技术散热模块正确结合实施例图。图7为本技术散热模块错误结合实施例图。其中,附图标记1 散热模块2 干涉装置21-缓冲件22-几何柱体 23-凹槽或凹孔3 识别区域31-阻挡件41-第一电路板42-第二电路板 43-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特征、目的及功能有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是为本技术一种笔记型计算机散热模块的防呆装置的立体实施例图,其是在散热模块1壳体的一侧,设置一干涉装置2,在计算机进行散热模块1组装时,通过该干涉装置2与电路板上预设的一识别区域3进行防呆识别,以使散热模块1在组装时,能避免两近似的散热模块,在生产组装时因使用错误而发生组装跟着错误。组装计算机时,将散热模块1与第一电路板41组合的过程中,由在散热模块1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一干涉装置2,在散热模块1与正确的第一电路板41结合时,因为识别区域3内无任何阻挡件31的设置,因此干涉装置2未被阻挡,所以散热模块1通过识别,因而可被结合在正确的电路板上(参见图4)。但当散热模块1欲被结合在不正确的第二电路板42时,此时识别区域3已设置有一阻挡件31,因此干涉装置2被阻挡件31所阻挡,所以散热模块1未通过识别,因而无法被结合在错误的第二电路板42上,因此可达到避免两近似的散热模块,在生产组装时发生组装错误(参见图5)。上述的干涉装置2,其为一凸体,是设置在电路板上识别区域3的相对应位置,其可在制造散热模块1的上盖壳体时,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加以制作,而干涉装置2的作用原理,是以其为一凸体且其具有可达到干涉的厚度为特征,当散热模块1欲结合在错误的电路板时,干涉装置2必须能与一电路板上的阻挡件31产生识别的功能,因此在形体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而阻挡件31为一具有空间的实体,其可被选择地固定设置或不设置在一识别区域3内,阻挡件31的作用原理,是以其为一具有空间的实体且其厚度可达到阻挡的效果为其特征,当电路板欲被一错误的散热模块1结合时,阻挡件31必须能与一干涉装置2产生识别的功能,因此在形体上也没有严格的限制。为了使空间利用更有效率,及避免增加无谓的组件,阻挡件31也可以使用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替代,也就是说该电子组件不但具有电路使用上特定的功能,而且兼具有阻挡件31的第二功能,但使用时必须考虑散热模块1组装时必然会有碰撞的情况产生,因此若以电子组件当作阻挡件31时,必须选择不会因组装时碰撞而伤害的组挡件,而本实施例的阻挡件31是选择一具壳体的电感组件为阻挡件31。由于散热模块1的上盖壳体为一金属材质,因此当干涉装置2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加以制作时,干涉装置2一般也会为相同的金属材质,而此时若阻挡件31的绝缘效果不佳,可能会衍生一些不必要的电路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干涉装置2可进一步的结合一缓冲件21,该缓冲件21为一矩形体,其是以橡胶材质加以制成,因此具有绝缘及缓冲的双重功效,除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记型计算机散热模块的防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散热模块壳体的一侧,设置一该散热模块安装时防呆除错用的干涉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懿伦杨智凯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