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47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包括立体车库框架、位于第一列最下层的第一载板、若干个位于第二列最下层的第二载板,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一反射板,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与第一反射板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二反射板,采用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配合第一反射板进行车辆位置的指引,减少车板电线的铺设,安装方便,降低成本,同时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一反射板、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二反射板只在最下层铺设,上层不做改动,大大减少物料和人力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停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立体车库是用来最大量存取储放车辆的机械或机械设备系统。针对专业车场管理公司提高停车场容量、提高收益、增加停车费收入的有效工具。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但是,现有的立体停车设备存在以下缺陷:1、市面上的立体停车设备一般不设置提示车辆是否到位的限位开关,安全性能低;2、有少量的立体停车设备在车辆载板的两侧都设置限位开关,这种虽然可以起到安保的作用,但电线铺设繁杂;3、为了保障停车安全,立体停车设备一般每层都铺设有限位开关,成本高,线路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及方法,其能解决线路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包括立体车库框架、位于第一列最下层的第一载板、若干个位于第二列最下层的第二载板,所述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一反射板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所述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二反射板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第一列的第一载板和第二列的第二载板之间形成闲置转换位,所述立体车库框架设置有用于车辆进出的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正对所述闲置转换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载板、所述第二载板的上层均设置有用于放置车辆的载板本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载板的数量为3-10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载板的数量为3个,所述第二进出口正对所述第二载板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均设置有开关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处设置有语音提示设备、触摸操作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反射板平行设置。一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入检测步骤:检测是否有车辆需要进入,若是,执行下一步;到位检测步骤:允许车辆进入,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或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检测车辆停放是否到位,若是,执行下一步,若否,发出提示;停车移动步骤:移动当前车辆到上层存储。进一步地,还包括出库移动步骤:检测是否有车辆需要出库,若是,移动车辆到最下层。进一步地,还包括出库检测步骤: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或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检测需要车辆停位于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允许出库,若否,发出提示。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一反射板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所述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二反射板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第一列的第一载板和第二列的第二载板之间形成闲置转换位,所述立体车库框架设置有用于车辆进出的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正对所述闲置转换位。采用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配合第一反射板或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配合第二反射板,进行车辆位置的指引,减少车板电线的铺设,安装方便,降低成本,同时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一反射板、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二反射板只在最下层铺设,上层不做改动,大大减少物料和人力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0、立体车库框架;11、第一进出口;12、第二进出口;20、第一载板;21、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22、第一反射板;30、闲置转换位;40、第二载板;41、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42、第二反射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2,一种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包括立体车库框架10、位于第一列最下层的第一载板20、若干个位于第二列最下层的第二载板40,所述第一载板2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21、第一反射板22,所述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21与所述第一反射板22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所述第一载板20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41、第二反射板42,所述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41与所述第二反射板42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第一列的第一载板20和第二列的第二载板40之间形成闲置转换位30,所述立体车库框架10设置有用于车辆进出的第一进出口11、第二进出口12,所述第一进出口11正对所述闲置转换位30。采用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21配合第一反射板22或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41配合第二反射板42,进行车辆位置的指引,减少车板电线的铺设,安装方便,降低成本,同时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21、第一反射板22、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41、第二反射板42只在最下层铺设,上层不做改动,大大减少物料和人力成本。优选的,所述第一载板20、所述第二载板40的上层均设置有用于放置车辆的载板本体。所述第二载板40的数量为3-10个。具体的,在本申请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包括立体车库框架、位于第一列最下层的第一载板、若干个位于第二列最下层的第二载板,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一反射板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n所述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二反射板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n第一列的第一载板和第二列的第二载板之间形成闲置转换位,所述立体车库框架设置有用于车辆进出的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正对所述闲置转换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包括立体车库框架、位于第一列最下层的第一载板、若干个位于第二列最下层的第二载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一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一反射板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
所述第一载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二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二反射板相配合并检测车辆左右两侧是否停车到位;
第一列的第一载板和第二列的第二载板之间形成闲置转换位,所述立体车库框架设置有用于车辆进出的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正对所述闲置转换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板、所述第二载板的上层均设置有用于放置车辆的载板本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板的数量为3-10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板的数量为3个,所述第二进出口正对所述第二载板的中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车轮到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水文凌凡张亚东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正合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