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铜箔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14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铜箔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铜箔技术领域,所述电解铜箔中铜含量≥99.9wt%,氯元素含量为210~260μg/g,稀土元素含量为300~340μg/g;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向硫酸‑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添加剂,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将得到的生箔经洗涤、干燥得到所述电解铜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解铜箔中氯元素的含量较高,使得电解液中的有机添加剂能够更好地吸附于基材上,并通过对电解铜箔制备时电解液成分及含量进行调整,从而使所得铜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及耐折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铜箔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铜箔
,具体涉及一种电解铜箔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高能量及高功率密度,使其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电动工具、电动汽车、能量储存系统、移动电话、平板电脑、航空航天应用、军事应用及铁路的技术选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的电解铜箔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铜箔在锂电池中既充当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又充当负极电子流的收集与传输体,因此电解铜箔的抗拉强度、延伸性、致密性、耐折叠性、表面粗糙度、厚度均匀性及外观质量等对锂离子电池负极制作工艺和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单纯的铜箔不能满足高性能要求,通常需要在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以赋予铜箔相应的性能,而在使有机添加剂时,为使其有效吸附于铜箔需要Cl,这是因为Cl-会吸附在铜基材表面,而Cu+-有机添加剂的络合物会静电吸附于Cl-,即,Cu+-有机添加剂的络合物经由Cl-吸附于铜基材上。而且Cl的添加有利于铜箔拉伸性能的提升,但是当Cl含量超过200μg/g时,却会导致铜箔耐折叠性能的急剧下降,因此,如何在提高铜箔中Cl含量,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对有机添加剂的吸附作用及对铜箔拉伸性能的提升作用的同时,不影响铜箔的耐折叠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解铜箔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电解铜箔,铜含量≥99.9wt%,氯元素含量为210~260μg/g,稀土元素含量为300~340μg/g。进一步地,铜含量≥99.9wt%,氯元素含量为220~240μg/g,稀土元素含量为310~320μg/g。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上述电解铜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硫酸-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添加剂,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将得到的生箔经洗涤、干燥得到所述电解铜箔;所述添加剂包括氧化石墨烯、瓜尔胶、稀土元素的可溶性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及含氯化合物。进一步地,所述稀土元素为镧、铈、钐、钇中的一种;所述含氯化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氯化氢、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4000~6000;所述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6000~8000。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液中,Cu2+的浓度为50~100g/L,硫酸的浓度为120~200g/L。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3~6mg/L,瓜尔胶的浓度为10~15mg/L,稀土元素的浓度为40~60mg/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浓度为5~10mg/L,聚乙二醇的浓度为5~10mg/L,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30~40mg/L,Cl-的浓度为20~30mg/L。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液温度为50~60℃,阴极电极面的平均电流密度为50~65A/dm2。进一步地,所述洗涤为先进行水洗,再依次经过稀盐酸洗、水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电解铜箔中铜含量≥99.9wt%,氯元素含量为210~260μg/g,稀土元素含量为300~340μg/g,氯元素的含量较高,使得电解液中的有机添加剂能够更好地吸附于基材上,并通过对电解铜箔制备时电解液成分及含量进行调整,从而使所得铜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及耐折叠性;(2)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适于推广。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份”如无特别说明,均按重量份计。实施例1电解铜箔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配制硫酸浓度为160g/L、Cu2+的浓度为80g/L的硫酸-硫酸铜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烯、瓜尔胶、硫酸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7000的聚乙烯亚胺及氯化钠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电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5mg/L、瓜尔胶的浓度为12mg/L、镧离子的浓度为50mg/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浓度为8mg/L、聚乙二醇的浓度为7mg/L、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35mg/L、氯离子的浓度为25mg/L;电解液的温度为55℃,阴极电极面的平均电流密度为60A/dm2,待阴极辊上的生箔随辊筒转出液面后,再连续地从阴极辊上剥离,经水洗后,再用稀盐酸洗,之后再次水洗后,干燥得到所述电解铜箔。对所得电解铜箔中的铜元素、氯元素及镧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2电解铜箔的制备,步骤如下:配制硫酸浓度为120g/L、Cu2+的浓度为100g/L的硫酸-硫酸铜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烯、瓜尔胶、硫酸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8000的聚乙烯亚胺及氯化铵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电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3mg/L、瓜尔胶的浓度为15mg/L、铈离子的浓度为40mg/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浓度为10mg/L、聚乙二醇的浓度为5mg/L、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30mg/L、氯离子的浓度为30mg/L;电解液的温度为50℃,阴极电极面的平均电流密度为50A/dm2,待阴极辊上的生箔随辊筒转出液面后,再连续地从阴极辊上剥离,经水洗后,再用稀盐酸洗,之后再次水洗后,干燥得到所述电解铜箔。对所得电解铜箔中的铜元素、氯元素及镧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3电解铜箔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配制硫酸浓度为200g/L、Cu2+的浓度为50g/L的硫酸-硫酸铜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烯、瓜尔胶、硫酸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子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6000的聚乙烯亚胺及氯化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铜箔,其特征在于,铜含量≥99.9wt%,氯元素含量为210~260μg/g,稀土元素含量为300~340μg/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铜箔,其特征在于,铜含量≥99.9wt%,氯元素含量为210~260μg/g,稀土元素含量为300~340μg/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铜箔,其特征在于,铜含量≥99.9wt%,氯元素含量为220~240μg/g,稀土元素含量为310~320μg/g。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铜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向硫酸-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添加剂,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将得到的生箔经洗涤、干燥得到所述电解铜箔;所述添加剂包括氧化石墨烯、瓜尔胶、稀土元素的可溶性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及含氯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元素为镧、铈、钐、钇中的一种;所述含氯化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氯化氢、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颂廖平元叶铭李奇兰朱恩信李永根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