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船梯悬挂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37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登船梯悬挂工装,该登船梯工装包括悬臂梁、滑轮、拉索和吊索,悬臂梁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船舶的甲板上。滑轮设置于悬臂梁的另一端。拉索的两端分别与甲板和悬臂梁相连,以使悬臂梁倾斜设置。吊索的一端固定于甲板上,并绕设于滑轮,吊索的另一端与船舶的登船梯相连,以吊起登船梯。拉索使悬臂梁倾斜设置于甲板,吊索一端固定于甲板上,吊索的另一端绕设于悬臂梁的滑轮后与登船梯相连,并将登船梯悬挂起来,使得登船梯与船舶同步移动,减少登船梯的晃动,有利于人员安全通过登船梯上船或下船。同时,登船梯悬挂工装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吊车悬挂登船梯,有利于降低造船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登船梯悬挂工装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登船梯悬挂工装。
技术介绍
现有的船舶大多为可调桨船型,而可调桨船型的主机动车(船舶调试)时间较长,约为一星期左右。在此期间,船舶需要前后或左右移动,登船梯需要跟随船舶同步移动,以保证人员安全登船或下船。目前,通常使用码头上的吊车将登船梯悬挂起来,该方式占用了码头大量的吊车资源,使吊车的利用效率降低,提高了造船成本。因此,需要一种登船梯悬挂工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登船梯悬挂工装,以使登船梯保持悬挂状态,提高人员通过登船梯的安全性,同时减少吊车的使用,降低造船成本。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登船梯悬挂工装,包括:悬臂梁,所述悬臂梁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船舶的甲板上;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悬臂梁的另一端;拉索和吊索,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甲板和所述悬臂梁相连,以使所述悬臂梁倾斜设置,所述吊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甲板上,并绕设于所述滑轮,所述吊索的另一端与所述船舶的登船梯相连,以吊起所述登船梯。进一步地,所述登船梯悬挂工装还包括辅助梁,所述辅助梁的一端与所述悬臂梁呈夹角相连,所述辅助梁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甲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登船梯悬挂工装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悬臂梁与所述辅助梁。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梁、所述辅助梁与所述加强梁均为圆管。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梁与所述悬臂梁之间的夹角为30°~60°。进一步地,所述登船梯悬挂工装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拉索相连,且被配置为能够调节所述拉索的长度,从而调节所述悬臂梁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葫芦,所述调节葫芦通过卸扣与所述拉索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梁的倾斜角度为40°~65°。进一步地,所述甲板上设置有第一支耳,所述拉索与所述吊索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支耳。进一步地,所述悬臂梁上具有所述滑轮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支耳,所述拉索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耳上,所述第二支耳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耳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拉索使悬臂梁倾斜设置于甲板,吊索一端固定于甲板上,吊索的另一端绕设于悬臂梁的滑轮后与登船梯相连,并将登船梯悬挂起来,使得登船梯与船舶同步移动,减少了登船梯的晃动,有利于人员安全通过登船梯上船或下船。同时,登船梯悬挂工装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吊车悬挂登船梯,有利于降低造船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登船梯悬挂工装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登船梯悬挂工装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臂梁、辅助梁与加强梁的连接结构的仰视图。图中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10、甲板;101、水平部;102、竖直部;103、第一支耳;20、登船梯;1、悬臂梁;11、第二支耳;2、滑轮;3、拉索;4、吊索;5、辅助梁;6、加强梁;7、调节件;8、卸扣;9、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登船梯悬挂工装,该登船梯悬挂工装包括悬臂梁1、滑轮2、拉索3和吊索4,悬臂梁1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船舶的甲板10上。滑轮2设置于悬臂梁1的另一端。拉索3的两端分别与甲板10和悬臂梁1相连,以使悬臂梁1倾斜设置。吊索4的一端固定于甲板10上,并绕设于滑轮2,吊索4的另一端与船舶的登船梯20相连,以吊起登船梯20。在本实施例中,拉索3使悬臂梁1倾斜设置于甲板10,吊索4一端固定于甲板10上,吊索4绕设于悬臂梁1的滑轮2后与登船梯20相连,并将登船梯20悬挂起来,使得登船梯20与船舶同步移动,降低了登船梯20的晃动幅度,有利于人员安全通过登船梯20上船或下船。同时,登船梯悬挂工装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吊车悬挂登船梯20,有利于降低造船成本。该登船梯悬挂工装安装于船舶的甲板10上,能够随船舶保持同步移动。该登船梯悬挂工装在工作时,悬臂梁1从甲板10上向船舶外侧倾斜,以悬挂登船梯20。停止工作时,悬臂梁1收入甲板10上,占用甲板10的空间较小,不会影响甲板10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的拉索3与吊索4均为钢丝绳,钢丝绳的强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悬挂登船梯20的可靠性。钢丝绳的长度与规格可以根据登船梯20的重量以及钢丝绳的受力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具体地,船舶的甲板10包括水平部101和竖直部102,其中水平部101的顶面为甲板10的工作平面,竖直部102可以为甲板10上的安装立柱或竖梁等结构。悬臂梁1的一端铰接连接于甲板10的水平部101的边缘,以便于悬臂梁1向船舶外侧倾斜时伸出更远的距离,扩大登船梯悬挂工装的吊装范围。悬臂梁1的倾斜角度为悬臂梁1的轴线与甲板10的水平部101的顶面之间的锐角。悬臂梁1的另一端设置有滑轮固定结构,滑轮2可转动地安装于滑轮固定结构。滑轮2能够减小吊索4与悬臂梁1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吊索4调整登船梯20的悬挂高度。同时,能够减少吊索4在悬臂梁1上滑动时的磨损量,提高吊索4的使用寿命。吊索4通过滑轮2悬挂登船梯20,使得吊索4成为登船梯悬挂工装的受力主体,承受登船梯20的大部分重力,悬臂梁1只承受一小部分的登船梯20的重力,有利于减少悬臂梁1的变形量,提高了登船梯悬挂工装的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船梯悬挂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悬臂梁(1),所述悬臂梁(1)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船舶的甲板(10)上;/n滑轮(2),所述滑轮(2)设置于所述悬臂梁(1)的另一端;/n拉索(3)和吊索(4),所述拉索(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甲板(10)和所述悬臂梁(1)相连,以使所述悬臂梁(1)倾斜设置,所述吊索(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甲板(10)上,并绕设于所述滑轮(2),所述吊索(4)的另一端与所述船舶的登船梯(20)相连,以吊起所述登船梯(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船梯悬挂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臂梁(1),所述悬臂梁(1)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船舶的甲板(10)上;
滑轮(2),所述滑轮(2)设置于所述悬臂梁(1)的另一端;
拉索(3)和吊索(4),所述拉索(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甲板(10)和所述悬臂梁(1)相连,以使所述悬臂梁(1)倾斜设置,所述吊索(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甲板(10)上,并绕设于所述滑轮(2),所述吊索(4)的另一端与所述船舶的登船梯(20)相连,以吊起所述登船梯(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船梯悬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船梯悬挂工装还包括辅助梁(5),所述辅助梁(5)的一端与所述悬臂梁(1)呈夹角相连,所述辅助梁(5)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甲板(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船梯悬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船梯悬挂工装还包括加强梁(6),所述加强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悬臂梁(1)与所述辅助梁(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登船梯悬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1)、所述辅助梁(5)与所述加强梁(6)均为圆管。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正林林德齐吴玉辉陈德锦袁浩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