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20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工作区域表面移动的移动设备,包括机身及与机身连接以带动移动设备移动的轮胎,轮胎包括设置于轮胎中部且绕一轮轴转动的轮毂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轮毂构件的胎体构件、及用于将胎体构件和轮毂构件固定的固定件,固定件设置于轮胎的外侧。通过将固定件设置在轮胎的外侧,在需要将胎体构件与轮毂构件拆卸时,无需将整个轮胎与移动设备拆卸,只需先将固定件拆卸,即可对胎体构件和轮毂构件进行拆卸,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轮胎通常包括轮毂及胎体。为了使得智轮胎的刚性得到最大化,其轮毂及胎体通常是一体设置。当胎体发生故障或被损坏时,因为轮毂与胎体很难分开,使得用户更换胎体时不得不将轮毂及胎体一起更换,且更换、装配的操作极为繁琐,在给用户带来麻烦的同时还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因此,可拆卸的轮胎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移动设备的轮胎,在需要将胎体进行更换时,需要先将整个轮胎与移动设备拆卸,进而方可将胎体与轮毂进行拆卸,操作不便且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轮毂及胎体之间拆卸或装配操作简单化、同时还能间接减轻用户的经济负担的移动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包括轮毂、胎体及限位机构,所述胎体与所述轮毂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机构用以限制所述胎体相对于所述轮毂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胎体一体成型设置、或所述胎体分段式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胎体分段式设置,所述胎体包括至少两个装配组件;所述胎体套设在所述轮毂上,每个所述装配组件之间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装配组件包括第一配接部和与相邻设置的其他装配组件的第一配接部衔接或分离的第二配接部;其中一个所述装配组件的第一配接部与另一个相邻的所述装配组件的第二配接部衔接,或者,其中一个所述装配组件的第二配接部与另一个相邻的所述装配组件的第一配接部衔接以使得所述胎体套设在所述轮毂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接部与所述第二配接部的装配方式为插接。r>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接部与所述第二配接部通过插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接部与所述第二配接部错位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配接块,所述第一配接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配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配接块,所述第二配接块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插销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以实现所述第一配接部与第二配接部的衔接。进一步地,所述装配组件还包括主体部,所述第一配接部及第二配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第一配接部和/或所述第二配接部上设置有自其外表面向外突伸形成以提高抓地力的第一凸块。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轮毂与胎体之间且用以限制所述胎体于轮毂圆周方向移动的第一限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槽部及与所述槽部配合的突出部,所述槽部设置在所述轮毂及胎体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轮毂及胎体的另一个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轮毂与胎体之间且用以限制所述胎体于轮毂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限位机构。进一步地,沿所述轮毂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轮毂具有两端面,所述胎体的两侧形成有止档块,所述止档块卡固在所述端面的外侧;亦或者,沿所述轮毂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轮毂自所述两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有止挡块。进一步地,所述胎体分段式设置,所述胎体包括至少两个装配组件;每个所述装配组件与所述轮毂插接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轮毂上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装配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槽卡合的插块,所述插块的端部突伸出所述第一插槽。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轮毂连接以限制所述胎体于轮毂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三限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机构包括与所述轮毂紧固连接的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及与所述盖板主体连接且与所述装配组件抵持的裙边,所述盖板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轮毂插接的第二插槽。进一步地,所述装配组件包括装配主体,所述装配主体靠近所述固定盖板的一侧设置有自其表面向外突伸形成且与所述裙边抵持的突伸部。进一步地,所述装配主体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以增大摩擦力的花纹和/或自所述外表面向外突伸形成用以提高抓地力的第二凸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在工作区域表面移动的移动设备,包括机身及与所述机身连接以带动所述移动设备移动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设置于所述轮胎中部且绕一轮轴转动的轮毂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轮毂构件的胎体构件、及用于将所述胎体构件和所述轮毂构件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轮胎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轮毂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胎体构件的轮毂圈,所述胎体构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轮毂圈上,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胎体构件的外侧以限制所述胎体构件相较于所述轮毂圈朝向所述轮胎的轴向向外运动的外止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用以将所述外止位结构、所述胎体构件和所述轮毂构件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自外向内将所述外止位结构固定于所述轮毂构件的紧固件。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胎体构件的内侧以限制所述胎体构件相较于所述轮毂圈朝向所述轮胎的轴向向内运动的内止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内止位结构设置于或固定于所述轮毂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内止位结构自所述轮毂圈的外圆周面沿所述轮胎的径向向外侧延伸,所述胎体构件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轮毂圈的安装孔,所述内止位结构和所述外止位结构在所述轮胎的径向上的外边缘与所述轮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半径。进一步地,所述轮毂构件包括轮毂电机。进一步地,所述轮毂电机包括电机模组及设置于所述电机模组四周的轮毂壳体,所述轮毂圈和所述内止位结构设置于所述轮毂壳体。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以带动所述轮胎移动的轮轴及设置于所述机身内以驱动所述轮轴转动的电机,所述轮毂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轮轴,所述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轮毂构件固定于所述轮轴的轮轴固定件,所述轮轴固定件上任意一点到所述轮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轮毂圈的半径。进一步地,所述胎体构件包括沿所述轮毂构件的周向连续延伸一整圈的胎体。进一步地,所述胎体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胎体中部的胎体支撑部,所述轮毂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胎体构件的轮毂圈,所述胎体支撑部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轮毂圈上,所述胎体支撑部的硬度高于所述胎体的硬度。进一步地,所述轮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胎体构件相较于所述轮毂构件在所述轮胎的周向上运动的限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轮毂构件及所述胎体构件上,或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及所述胎体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设备为户外园艺移动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固定件设置在轮胎的外侧,在需要将胎体构件与轮毂构件拆卸时,无需将整个轮胎与移动设备拆卸,只需先将固定件拆卸,即可对胎体构件和轮毂构件进行拆卸,方便快捷。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轮胎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轮胎的又一状态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工作区域表面移动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及与所述机身连接以带动所述移动设备移动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设置于所述轮胎中部且绕一轮轴转动的轮毂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轮毂构件的胎体构件、及用于将所述胎体构件和所述轮毂构件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轮胎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3 CN 2019112836089;20191213 CN 2019222365891.一种在工作区域表面移动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及与所述机身连接以带动所述移动设备移动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设置于所述轮胎中部且绕一轮轴转动的轮毂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轮毂构件的胎体构件、及用于将所述胎体构件和所述轮毂构件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轮胎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胎体构件的轮毂圈,所述胎体构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轮毂圈上,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胎体构件的外侧以限制所述胎体构件相较于所述轮毂圈朝向所述轮胎的轴向向外运动的外止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用以将所述外止位结构、所述胎体构件和所述轮毂构件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自外向内将所述外止位结构固定于所述轮毂构件的紧固件。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胎体构件的内侧以限制所述胎体构件相较于所述轮毂圈朝向所述轮胎的轴向向内运动的内止位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止位结构设置于或固定于所述轮毂构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止位结构自所述轮毂圈的外圆周面沿所述轮胎的径向向外侧延伸,所述胎体构件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轮毂圈的安装孔,所述内止位结构和所述外止位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连安德列·柴斯托那罗潘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