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26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防止液体或异物从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内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具备收纳单体10的筒形蓄电池盒2、收纳电气零件34的电气零件盒3、及在蓄电池盒2与电气零件盒3之间将蓄电池盒2的开口部20a封闭的板状构件4。蓄电池盒2具有第一液体流路231,电气零件盒3具有第二液体流路331。蓄电池盒2和板状构件4,利用沿着板状构件4的外周缘4a的整个周边的第一接合部WL1而被接合,蓄电池盒2和电气零件盒3,利用沿着端面2a的外周缘2b的整个周边的第二接合部WL2而被接合。第一液体流路231和第二液体流路331的流路口231a,331a彼此,在第一接合部WL1的外侧且在第二接合部WL2的内侧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组。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中安装有蓄电池组来作为驱动电机的动力源,所述蓄电池组将由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组成的多个蓄电池单体(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简称为“单体”。)收纳在蓄电池盒内。目前,作为这种蓄电池组,已知有一种蓄电池组,其邻接地收纳有多个单体和与单体电连接的电气零件即管理机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述蓄电池组将内部空间分割为电池堆的收纳空间和管理机器的收纳空间,利用气密垫圈来密封两个收纳空间之间,从而抑制用于冷却电池堆的空气进入管理机器侧,以维持收纳有管理机器的区域的清洁状态。[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43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地冷却被收纳在蓄电池组内的单体,与空气相比更希望使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在使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情况下,为了使冷却液在蓄电池组内流通并高效地冷却单体,同时,使蓄电池组内的单体和电气零件不与冷却液、尘土、粉尘等异物直接接触,相比使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情况,需要更高度防止冷却液或异物从蓄电池组内的单体收纳部与电气零件收纳部之间进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其能够防止液体及异物从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蓄电池盒和电气零件盒的内部。[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1)本技术提供的蓄电池组(例如后述的蓄电池组1),具备:筒形的蓄电池盒(例如后述的蓄电池盒2),其通过被配置在端面(例如后述的端面2a)的开口部(例如后述的开口部20a)而收纳单体(例如后述的单体10);电气零件盒(例如后述的电气零件盒3),其被配置成覆盖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并收纳电气零件(例如后述的电气零件34);及,板状构件(例如后述的板状构件4),其以封闭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开口部的方式,被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盒与前述电气零件盒之间;并且,前述蓄电池盒具有在前述端面上开设流路口(例如后述的流路口231a)的第一液体流路(例如后述的第一液体流路231),前述电气零件盒具有朝向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开设流路口(例如后述的流路口331a)的第二液体流路(例如后述的第二液体流路331),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板状构件,利用沿着前述板状构件的外周缘(例如后述的外周缘4a)的整个周边的第一接合部(例如后述的第一接合部WL1)而被接合,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电气零件盒,利用沿着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的外周缘(例如后述的外周缘2b)的整个周边的第二接合部(例如后述的第二接合部WL2)而被接合,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和第二液体流路的前述流路口彼此,在前述第一接合部的外侧且在前述第二接合部的内侧连通。根据上述(1),利用第二接合部来防止液体及异物从蓄电池盒的外部进入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同时,在第二接合部的内侧形成有沿着板状构件的外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是用于防止进入蓄电池盒的内部的密封部位,因此,假设即使从第一液体流路和第二液体流路的流路口彼此的连通部位发生了漏水,也能够防止从第一接合部进入内侧和板状构件的内侧。因此,能够防止液体及异物从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蓄电池盒和电气零件盒的内部。(2)在(1)所述的蓄电池组中,前述电气零件盒具有端壁部(例如后述的端壁部32)、及第一插通孔(例如后述的第一插通孔321),所述端壁部平行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所述第一插通孔设置在前述端壁部并可供与前述电气零件电连接的连接零件插通,前述板状构件具有第二插通孔(例如后述的第二插通孔41),所述第二插通孔与前述第一插通孔对应且使前述蓄电池盒的内部和前述电气零件盒的内部连通,前述第一插通孔和前述第二插通孔,也可以利用密封构件(例如密封构件200,201),被密封在前述电气零件盒与前述板状构件之间的前述第一插通孔和前述第二插通孔的外侧。根据上述(2),由于第一插通孔和第二插通孔被密封在它们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液体或异物从第一插通孔和第二插通孔的外侧进入。(3)在(1)或(2)所述的蓄电池组中,前述蓄电池盒、前述电气零件盒及前述板状构件是金属制,前述第一接合部及前述第二接合部,也可以是利用熔接或摩擦搅拌接合而形成的接合部。根据上述(3),由于能够形成牢固的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因此,能够提高防止液体或异物进入各接合部的效果。(4)在(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中,前述单体具有同时配置有正负电极端子(例如后述的电极端子11)的端子面(例如后述的端子面10a),在将前述单体收纳部内的前述单体中的前述端子面朝向的方向设为前述蓄电池盒的上方时,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及前述第二液体流路的各自的前述流路口的上端(例如后述的上端E1),也可以被配置为比前述单体的前述端子面更下方。根据上述(4),即使有从第一液体流路及第二液体流路的流路口彼此的连通部位漏出的液体,从第一接合部进入单体收纳部内,也能够防止单体的电极端子被淹。(5)在(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中,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及前述第二液体流路的各自的前述流路口的前述上端,也可以被配置为比前述板状构件的前述第二插通孔的下端(例如后述的下端E2)更下方。根据上述(5),从第一液体流路及第二液体流路的流路口彼此的连通部位漏出的液体,不易从板状构件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第一插通孔及第二插通孔,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液体或异物进入蓄电池盒的内部和电气零件盒的内部的效果。(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其能够防止液体或异物从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蓄电池盒及电气零件盒的内部。附图说明图1是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2是将蓄电池组的重要部分进行分解示出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接合蓄电池盒和板状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接合板状构件之后的蓄电池盒的端面的图。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接合蓄电池盒和电气零件收纳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接合电气零件盒之后的蓄电池盒的端面的图。图8是沿图7中的B-B线的剖面图。图9是沿图7中的C-C线的剖面图。图10是示出蓄电池盒和电气零件盒的接合面的一部分的图。图11是将使用了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后的蓄电池组,在与图7中的B-B线相同的部位进行切割后的剖面图。图12是示出单体和第一液体流路的配置关系的图。其中,附图标记:1:蓄电池组2:蓄电池盒2a:端面2b:(蓄电池盒的)外周缘20:单体收纳部20a:开口部231:第一液体流路231a:(第一液体流路的)流路口3:电气零件盒30:电气零件收纳部32:端壁部321:第一插通孔331:第二液体流路331a:(第二液体流路的)流路口34:电气零件4:板状构件4a:(板状构件的)外周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组,具备:/n筒形的蓄电池盒,其通过被配置在端面的开口部而收纳单体;/n电气零件盒,其被配置成覆盖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并收纳电气零件;及,/n板状构件,其以封闭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开口部的方式,被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盒与前述电气零件盒之间;/n并且,前述蓄电池盒具有在前述端面上开设流路口的第一液体流路,/n前述电气零件盒具有朝向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开设流路口的第二液体流路,/n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板状构件,利用沿着前述板状构件的外周缘的整个周边的第一接合部而被接合,/n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电气零件盒,利用沿着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的外周缘的整个周边的第二接合部而被接合,/n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和第二液体流路的前述流路口彼此,在前述第一接合部的外侧且在前述第二接合部的内侧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807 JP 2019-1453031.一种蓄电池组,具备:
筒形的蓄电池盒,其通过被配置在端面的开口部而收纳单体;
电气零件盒,其被配置成覆盖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并收纳电气零件;及,
板状构件,其以封闭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开口部的方式,被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盒与前述电气零件盒之间;
并且,前述蓄电池盒具有在前述端面上开设流路口的第一液体流路,
前述电气零件盒具有朝向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开设流路口的第二液体流路,
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板状构件,利用沿着前述板状构件的外周缘的整个周边的第一接合部而被接合,
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电气零件盒,利用沿着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的外周缘的整个周边的第二接合部而被接合,
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和第二液体流路的前述流路口彼此,在前述第一接合部的外侧且在前述第二接合部的内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前述电气零件盒具有端壁部、及第一插通孔,所述端壁部平行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所述第一插通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馆龙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