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23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包括床体、两个驱动机构及托带,其中,两个驱动机构分别设在床体宽度方向两侧;托带位于床体横向的中间,且托带的一端与两个驱动机构中的一个连接,托带的另一端与两个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连接;每个驱动机构被构造成沿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可移动,以驱动托带同时沿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运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可以将患者的上半身向上托举使得上半身脱离床板后形成坐立状态,整个过程中,患者的腰部不会主动受力,显著降低患者起床的疼痛感,帮助患者相对更加容易地起床,缓解患者长期以来由起卧造成的病痛折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床,尤其涉及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
技术介绍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简称AS)是一种好发于15~40岁中青年男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属于风湿病范畴。AS主要侵犯中轴关节(脊柱、髋关节、肩膀),也可累及外周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其原发病在肌腱和关节囊的骨附着处,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慢性、血管翳样破坏性炎症,从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的其他节段,最后造成骨性强直和畸形。之所以称为强直,是因为该疾病进展到晚期会使关节融合在一起,失去活动性,脊柱就像一根骨头一样,无法弯曲、无法自由地活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难以完全治愈,并且,伴随着长期疼痛,腰背部僵硬,起卧困难,尤其是晨起或者持久平卧后,起床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具有极大的难度。相关技术中,为了辅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起床,采用类似于医院可以升降的病床,利用驱动机构或手摇驱动床板转动倾斜,这种方式,对于倾斜推动的方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不友好,对于腰椎等位置强制施加推力,长期使用,容易对其造成损伤,也患者采用这种辅助方式起床时,仍然具有明显的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包括:床体;两个驱动机构,两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设在所述床体宽度方向两侧;托带,所述托带位于所述床体横向的中间,且所述托带的一端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托带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连接;其中,每个所述驱动机构被构造成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可移动,以驱动所述托带同时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可以用于辅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起床,患者可以将托带置于肩背的下方,在利用两个驱动机构同时驱动托带向上和向床尾移动,如此,可以将患者的上半身向上托举使得上半身脱离床板后形成坐立状态,整个过程中,患者的腰部不会主动受力,显著降低患者起床的疼痛感,帮助患者相对更加容易地起床,缓解患者长期以来由起卧造成的病痛折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两个用以支撑在患者腋窝下方的腋托组件,两个所述腋托组件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腋托组件与对应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同时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运动模组,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模组固定在所述床体上且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可移动;第二直线运动模组,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模组设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模组上,以随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模组在所述床体长度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模组沿所述床体高度方向可移动;其中,所述托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二直线运动模组上,两个所述腋托组件分别固定至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模组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模组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固定在所述床体上;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绕自身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一丝杆的轴线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丝母,所述第一丝母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配合;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丝母相对固定,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模组设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模组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绕自身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二丝杆的轴线沿所述床体高度方向延伸;第二丝母,所述第二丝母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配合;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二丝母相对固定;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丝杆相连。其中,所述托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二滑块上,两个所述腋托组件分别固定至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二滑块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拉杆,所述托带连接在所述拉杆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腋托组件包括承托块及支撑杆,所述承托块具有适于卡设在腋窝下方的托槽,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承托块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床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滑动座,所述滑动座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在所述床体的床头和床尾之间可滑动;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中的一个安装在所述床体宽度方向的一侧的所述滑动座上,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安装在所述床体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滑动座上。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中驱动机构、托带及腋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驱动机构、托带及腋托组件滑动至床尾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床体;20、驱动机构;201、第一直线运动模组;2011、第一底座;2012、第一丝杆;2013、第一滑块;2014、第一电机;202、第二直线运动模组;2021、第二底座;2022、第二丝杆;2023、第二丝母;2024、第二滑块;2025、第二电机;30、托带;31、拉杆;40、腋托组件;401、支撑杆;402、承托块。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床体;/n两个驱动机构,两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设在所述床体宽度方向两侧;/n托带,所述托带位于所述床体横向的中间,且所述托带的一端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托带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连接;/n其中,每个所述驱动机构被构造成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可移动,以驱动所述托带同时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
两个驱动机构,两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设在所述床体宽度方向两侧;
托带,所述托带位于所述床体横向的中间,且所述托带的一端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托带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驱动机构被构造成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可移动,以驱动所述托带同时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用以支撑在患者腋窝下方的腋托组件,两个所述腋托组件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腋托组件与对应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同时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直线运动模组,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模组固定在所述床体上且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可移动;
第二直线运动模组,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模组设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模组上,以随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模组在所述床体长度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模组沿所述床体高度方向可移动;
其中,所述托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二直线运动模组上,两个所述腋托组件分别固定至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模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辅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模组包括:
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固定在所述床体上;
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设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绕自身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一丝杆的轴线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丝母,所述第一丝母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