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91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包括主体框架、支撑框架和扶手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支撑框架均为半包围矩形框体,所述主体框架内侧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所述支撑框架外侧的中部,所述支撑框架的顶端固定设有连接横杆,所述主体框架的顶侧铰接有坐板,所述坐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槽型镂空坐垫,所述坐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圆弧卡槽,所述圆弧卡槽卡接所述连接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万向移动轮便于带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体灵活的移动,以便瘫痪老人或残疾人在病床、手术室等区域进行移动,设置槽型镂空坐垫便于将瘫痪老人或残疾人推送至厕所进行大小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
,具体为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
技术介绍
瘫痪对于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很多人因为接受不了而选择一些极端的方式去了却自己的生命,因此这是一种令人害怕的疾病,而且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也有很多种,包括外界的作用和身体的疾病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瘫痪的原因为:皮质运动区及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地支配肌群,故病损常导致整个肢体瘫痪,一侧肢体瘫痪,双侧病变可引起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肌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使单突触牵张反射中断),肌萎缩早期(约数周)出现(前角细胞的肌营养作用障碍),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为了更好的治疗或护理瘫痪老人或病人,需要专用的对其进行移位的医疗器械。目前的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存在下列问题:1、目前的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不能方便快捷的辅助瘫痪老人或残疾人进行大小便。2、目前的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不能紧凑的折叠,导致携带和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解决了目前的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不能方便快捷的辅助瘫痪老人或残疾人进行大小便,以及不能紧凑的折叠,导致携带和运输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包括主体框架、支撑框架和扶手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支撑框架均为半包围矩形框体,所述主体框架内侧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所述支撑框架外侧的中部,所述支撑框架的顶端固定设有连接横杆,所述主体框架的顶侧铰接有坐板,所述坐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槽型镂空坐垫,所述坐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圆弧卡槽,所述圆弧卡槽卡接所述连接横杆,所述主体框架前端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夹臂板,所述夹臂板通过销轴铰接有翻折踏板,所述主体框架后端的顶侧铰接所述扶手框架的底端,所述扶手框架上固定连接有背靠软垫,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支撑框架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移动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框架后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扶手框架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卡销,所述卡销嵌合所述卡块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臂板的底端设有档条,所述档条挡接所述翻折踏板的底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框架的边侧铰接有拉杆,所述拉杆通过销轴拉接所述支撑框架的边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扶手框架中部的两侧铰接有扶手栏。(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通过设置万向移动轮便于带动本技术主体灵活的移动,以便瘫痪老人或残疾人在病床、手术室等区域进行移动,设置槽型镂空坐垫便于将瘫痪老人或残疾人推送至厕所进行大小便。2、该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折叠时,解除圆弧卡槽对连接横杆的卡接状态,然后主体框架和支撑框架以二者之间的销轴为支点相互靠拢,再将铰接的坐板与支撑框架相平行,此时主体框架、支撑框架和坐板就折叠为一体,再将翻折踏板和扶手框架对折,如此本技术主体完成了折叠状态,其体积为展开状态的三分之一,因此非常便于运输和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框架;2、支撑框架;3、连接横杆;4、坐板;5、槽型镂空坐垫;6、圆弧卡槽;7、夹臂板;8、翻折踏板;9、扶手框架;10、背靠软垫;11、万向移动轮;12、卡块;13、卡销;14、档条;15、拉杆;16、扶手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包括主体框架1、支撑框架2和扶手框架9,主体框架1和支撑框架2均为半包围矩形框体,主体框架1内侧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支撑框架2外侧的中部,支撑框架2的顶端固定设有连接横杆3,主体框架1的顶侧铰接有坐板4,坐板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槽型镂空坐垫5,坐板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圆弧卡槽6,圆弧卡槽6卡接连接横杆3,主体框架1前端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夹臂板7,夹臂板7通过销轴铰接有翻折踏板8,主体框架1后端的顶侧铰接扶手框架9的底端,扶手框架9上固定连接有背靠软垫10,主体框架1和支撑框架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移动轮11。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和支撑框架2以及扶手框架9能够通过互相连接的销轴进行折叠和展开,展开时,主体框架1和支撑框架2以二者之间的销轴为支点相互远离,直至与主体框架1顶端铰接的坐板4通过圆弧卡槽6勾住支撑框架2顶端的连接横杆3,如此主体框架1、支撑框架2和坐板4就构成一个稳定构造的三角形结构,然后主体框架1和支撑框架2的底端通过万向移动轮11支撑于地面,坐板4通过槽型镂空坐垫5承载瘫痪老人或残疾人,此时再通过夹臂板7向下翻转翻折踏板8,则翻折踏板8与地面水平,则能够支撑瘫痪老人或残疾人的脚部;万向移动轮11便于带动本技术主体灵活的移动,以便瘫痪老人或残疾人在病床、手术室等区域进行移动,设置槽型镂空坐垫5便于将瘫痪老人或残疾人推送至厕所进行大小便。折叠时,解除圆弧卡槽6对连接横杆3的卡接状态,然后主体框架1和支撑框架2以二者之间的销轴为支点相互靠拢,再将铰接的坐板4与支撑框架2相平行,此时主体框架1、支撑框架2和坐板4就折叠为一体,再将翻折踏板8和扶手框架9对折,如此本技术主体完成了折叠状态,其体积为展开状态的三分之一,因此非常便于运输和携带。具体的,主体框架1后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2,扶手框架9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卡销13,卡销13嵌合卡块12中。本实施例中,当扶手框架9翻转至与主体框架1垂直位置时,扶手框架9底端两侧的卡销13嵌入与之对应的卡块12中,令扶手框架9与主体框架1紧固连接。具体的,夹臂板7的底端设有档条14,档条14挡接翻折踏板8的底侧。本实施例中,当翻折踏板8翻转至水平位置时,档条14挡接翻折踏板8的底侧使其不再下降,从而令翻折踏板8能够支撑瘫痪老人或残疾人的脚部。具体的,主体框架1的边侧铰接有拉杆15,拉杆15通过销轴拉接支撑框架2的边侧。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的边侧铰接有拉杆15,拉杆15通过销轴拉接支撑框架2的边侧,主体框架1、坐板4和拉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包括主体框架(1)、支撑框架(2)和扶手框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和所述支撑框架(2)均为半包围矩形框体,所述主体框架(1)内侧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所述支撑框架(2)外侧的中部,所述支撑框架(2)的顶端固定设有连接横杆(3),所述主体框架(1)的顶侧铰接有坐板(4),所述坐板(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槽型镂空坐垫(5),所述坐板(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圆弧卡槽(6),所述圆弧卡槽(6)卡接所述连接横杆(3),所述主体框架(1)前端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夹臂板(7),所述夹臂板(7)通过销轴铰接有翻折踏板(8),所述主体框架(1)后端的顶侧铰接所述扶手框架(9)的底端,所述扶手框架(9)上固定连接有背靠软垫(10),所述主体框架(1)和所述支撑框架(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移动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瘫痪老人护理用移位器,包括主体框架(1)、支撑框架(2)和扶手框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和所述支撑框架(2)均为半包围矩形框体,所述主体框架(1)内侧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所述支撑框架(2)外侧的中部,所述支撑框架(2)的顶端固定设有连接横杆(3),所述主体框架(1)的顶侧铰接有坐板(4),所述坐板(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槽型镂空坐垫(5),所述坐板(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圆弧卡槽(6),所述圆弧卡槽(6)卡接所述连接横杆(3),所述主体框架(1)前端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夹臂板(7),所述夹臂板(7)通过销轴铰接有翻折踏板(8),所述主体框架(1)后端的顶侧铰接所述扶手框架(9)的底端,所述扶手框架(9)上固定连接有背靠软垫(10),所述主体框架(1)和所述支撑框架(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移动轮(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荣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洛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