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92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表面且靠近前后两侧边缘的位置均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呈对称设置的U形固块,U形固块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的顶部设有气缸,气缸活塞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有条形支撑板,条形支撑板的顶部设有U形支撑板,U形支撑板内壁的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过床板。该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通过升降装置中的气缸带动U形支撑板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调节过床板的高度,使过床板的表面可以与病床或检查设备的工作台处于同一平面,进而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患者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
本技术涉及过床装置
,具体为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医疗中需要频繁地将病人从病床转移到平推车去做各种检查,此时的病人处于病重或是麻醉后肢体失去知觉的状态,不能自行走动,传统方式是完全靠人力徒手搬运,这样操作给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带来诸多不利,极容易给患者带来二次损伤,并且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鉴于此,我们提出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将患者转移时,传统方式是完全靠人力徒手搬运,这样操作给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带来诸多不利,极容易给患者带来二次损伤,并且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且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均设有自刹万向轮,所述固定底座的表面且靠近前后两侧边缘的位置均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呈对称设置的U形固块,所述U形固块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顶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端部的外壁设有对称分布的柱形滑块,所述气缸活塞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有条形支撑板,所述条形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内壁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U形滑槽,所述条形支撑板的顶部设有U形支撑板,所述U形支撑板的后侧设有条形挡板,所述U形支撑板内壁的底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开设有U形限位槽,所述U形支撑板内壁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条形通槽,所述条形通槽内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外壁且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环形挤压块,所述U形支撑板内壁的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过床板,所述过床板的两侧且靠近后侧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过床板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滚轴,所述过床板的底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条形定位块。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表面且位于左端边缘的位置设有推杆。优选的,所述条形定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U形限位槽内,且所述条形定位块的高度大于所述U形限位槽的深度。优选的,所述滚轴外壁的底部与所述U形支撑板内壁的底部相切。优选的,所述气缸活塞杆的外径与所述条形凹槽内壁两侧之间的距离相适配,所述柱形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U形滑槽内。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的外螺纹与所述螺纹槽的内螺纹相适配,所述紧固螺栓的底端穿过条形通槽且与所述过床板螺纹连接,所述环形挤压块的侧面与所述U形支撑板的外侧相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通过升降装置中的气缸带动U形支撑板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调节过床板的高度,使过床板的表面可以与病床或检查设备的工作台处于同一平面,进而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患者的位置,通过过床板和U形支撑板活动连接,可以将过床板移动至病床上,进一步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患者的位置,通过设有的滚轴,有利于过床板的移动,使医护人员在推动过床板时,更加省力,通过紧固螺栓将过床板与U形支撑板的位置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U形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过床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底座1、自刹万向轮10、推杆11、升降装置2、U形固块20、转动板21、气缸22、柱形滑块220、条形支撑板23、条形凹槽230、U形滑槽231、U形支撑板3、条形挡板30、U形限位槽31、条形通槽32、紧固螺栓33、环形挤压块330、过床板4、螺纹槽40、矩形凹槽41、滚轴42、条形定位块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底部且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均设有自刹万向轮10,便于移动该过床装置,且可以使该过床装置的位置固定,固定底座1的表面且靠近前后两侧边缘的位置均设有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包括呈对称设置的U形固块20,U形固块20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1,通过转动板21可以使气缸22在工作时自适应转动,转动板21的顶部设有气缸22,气缸22活塞杆端部的外壁设有对称分布的柱形滑块220,气缸22活塞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有条形支撑板23,条形支撑板23的底部开设有条形凹槽230,条形凹槽230内壁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U形滑槽231,条形支撑板23用于连接气缸22和U形支撑板3,条形支撑板23的顶部设有U形支撑板3,U形支撑板3的后侧设有条形挡板30,U形支撑板3内壁的底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开设有U形限位槽31,U形支撑板3内壁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条形通槽32,条形通槽32内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33,紧固螺栓33的外壁且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环形挤压块330,U形支撑板3内壁的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过床板4,使过床板4可以移动至病床上,进一步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患者,过床板4的两侧且靠近后侧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槽40,过床板4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41,矩形凹槽41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滚轴42,过床板4的底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条形定位块43,使过床板4在移动时不会发生移位。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的表面且位于左端边缘的位置设有推杆11,便于使用者推动该过床装置。具体的,条形定位块43滑动连接于U形限位槽31内,且条形定位块43的高度大于U形限位槽31的深度,避免过床板4的底部与U形支撑板3内壁的底部相接触,从而有利于过床板4的移动。进一步的,滚轴42外壁的底部与U形支撑板3内壁的底部相切,通过滚轴42可以让医护人员更省力的移动过床板4。进一步的,气缸22活塞杆的外径与条形凹槽230内壁两侧之间的距离相适配,柱形滑块220滑动连接于U形滑槽231内,使气缸22可以平稳的推动U形支撑板3,避免在推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进一步的,紧固螺栓33的外螺纹与螺纹槽40的内螺纹相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的底部且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均设有自刹万向轮(10),所述固定底座(1)的表面且靠近前后两侧边缘的位置均设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呈对称设置的U形固块(20),所述U形固块(20)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1),所述转动板(21)的顶部设有气缸(22),所述气缸(22)活塞杆端部的外壁设有对称分布的柱形滑块(220),所述气缸(22)活塞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有条形支撑板(23),所述条形支撑板(23)的底部开设有条形凹槽(230),所述条形凹槽(230)内壁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U形滑槽(231),所述条形支撑板(23)的顶部设有U形支撑板(3),所述U形支撑板(3)的后侧设有条形挡板(30),所述U形支撑板(3)内壁的底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开设有U形限位槽(31),所述U形支撑板(3)内壁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条形通槽(32),所述条形通槽(32)内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33),所述紧固螺栓(33)的外壁且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环形挤压块(330),所述U形支撑板(3)内壁的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过床板(4),所述过床板(4)的两侧且靠近后侧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槽(40),所述过床板(4)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41),所述矩形凹槽(41)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滚轴(42),所述过床板(4)的底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条形定位块(43)。/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患者转移到检查设备的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的底部且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均设有自刹万向轮(10),所述固定底座(1)的表面且靠近前后两侧边缘的位置均设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呈对称设置的U形固块(20),所述U形固块(20)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1),所述转动板(21)的顶部设有气缸(22),所述气缸(22)活塞杆端部的外壁设有对称分布的柱形滑块(220),所述气缸(22)活塞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有条形支撑板(23),所述条形支撑板(23)的底部开设有条形凹槽(230),所述条形凹槽(230)内壁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U形滑槽(231),所述条形支撑板(23)的顶部设有U形支撑板(3),所述U形支撑板(3)的后侧设有条形挡板(30),所述U形支撑板(3)内壁的底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开设有U形限位槽(31),所述U形支撑板(3)内壁的两侧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条形通槽(32),所述条形通槽(32)内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33),所述紧固螺栓(33)的外壁且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环形挤压块(330),所述U形支撑板(3)内壁的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过床板(4),所述过床板(4)的两侧且靠近后侧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槽(40),所述过床板(4)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41),所述矩形凹槽(41)内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月萍林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零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