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080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送料装置和若干压装单元;送料装置为圆台状,送料装置在电机的驱动下间歇式转动送料;送料装置的外侧边缘等角度设置有若干限位固定机构;压装单元的数量少于限位固定机构的数量;压装单元包括夹持机构和压装机构;夹持机构设置在送料装置的一侧,夹持机构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配合夹持减震器;压装机构设置在同一压装单元的夹持机构上方,压装机构的下压柱头位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的正上方;送料装置的一侧还设置有注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减震器的高效自动化加油、压装和封口一体化生产,且可以通过调节适应不同规格的减震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生产
,尤其涉及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摩托车或电动车的前减震由减震管、油封和活塞杆等装配而成,减震器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加油、压装和封口等一系列工序,为了提升减震器在装配过程中的生产效率,需要用到合适的一体化生产系统。传统的减震器装配生产机构的适应性不强,当减震器的规格变化时,需要更换零件才能继续使用,操作繁琐,且无合适规格的更换零件时无法使用,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与一种下端设置有环状结构的减震器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减震器的高效自动化加油、压装和封口一体化生产,且可以通过调节适应不同规格的减震器。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送料装置和若干压装单元;所述送料装置为圆台状,所述送料装置在电机的驱动下间歇式转动送料;所述送料装置的外侧边缘等角度设置有若干限位固定机构;所述压装单元的数量少于所述限位固定机构的数量;所述压装单元包括夹持机构和压装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配合夹持减震器;所述压装机构设置在同一压装单元的夹持机构上方,所述压装机构的下压柱头位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的正上方;所述送料装置的一侧还设置有注油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送料装置包括中间转轴,所述中间转轴上套设有上转盘和下转盘;所述限位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上转盘的限位槽和设置在下转盘的卡位柱;所述卡位柱为竖向滑动调节设置,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若干顶压柱,所述顶压柱为水平滑动调节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下转盘上设置有支撑台、升降板和升降螺栓;所述支撑台固定在所述下转盘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动柱,所述升降板通过所述滑动柱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升降螺栓与所述支撑台螺接配合,所述升降螺栓的上端穿过支撑台并顶在升降板的下板面上;所述卡位柱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且所述卡位柱的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栓。进一步地,所述上转盘内设置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包括中间齿轮和两侧异向螺旋的螺纹杆;所述顶压柱包括中间柱和两个侧柱,两个侧柱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中间柱和所述侧柱相互垂直;所述侧柱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两个侧柱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块和两个螺纹杆螺接配合;所述中间柱的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和齿轮传动配合;所述控制杆转动,带动所述中间柱和两个侧柱相互靠近或远离。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由气缸驱动的夹持块,所述侧柱的滑动方向和所述夹持块的运动方向相垂直,所述侧柱朝向所述夹持块的一侧设置有外凸的卡位杆;所述夹持块的夹持槽内滑动设置有夹持柱,所述夹持柱和所述中间柱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夹持柱的后端连接有梯形件,所述梯形件的斜面倾角为度;所述夹持块上滑动设置有横移块,所述横移块的滑动方向和所述夹持块的运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横移块朝向所述送料装置一侧设置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的槽口外扩;所述横移块朝向所述夹持柱的一侧设置有卡位斜面,所述卡位斜面的倾角为度,所述卡位斜面和所述梯形件的斜面部分对应配合;所述卡位槽和所述卡位杆插接配合,固定所述横移块,并通过卡位斜面和梯形件对所述夹持柱进行限位。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其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送料装置进行送料,送料装置内的侧柱和中间柱对减震器水平限位,且侧柱和中间柱在控制杆的控制下相对靠近或分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减震器;送料装置的升降板可以竖向调节,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减震器;减震器的下端设置有环状结构,卡位柱和升降板的间距可调,配合卡合固定减震器的环状结构;2)侧柱和中间柱在控制杆的控制下调节时,夹持机构上的夹持柱也会随之调节,使得夹持柱、侧柱和中间柱同时相对远离或靠近,以夹持不同半径的减震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限位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升降螺栓位置示意图;附图5为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横移块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减震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7所述的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送料装置1和若干压装单元;所述送料装置1为圆台状,所述送料装置1在电机的驱动下间歇式转动送料;所述送料装置1的外侧边缘等角度设置有若干限位固定机构2;所述压装单元的数量少于所述限位固定机构2的数量,至少多出一个限位固定机构2留给操作工人放置减震器80;所述压装单元包括夹持机构3和压装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3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1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3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2配合夹持减震器80;所述压装机构4设置在同一压装单元的夹持机构3上方,所述压装机构4的下压柱头5位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2的正上方;所述送料装置1的一侧还设置有注油装置6。下压柱头5的数量和种类根据减震器80的规格和种类相应变化,下压柱头5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也不涉及对下压柱头5的改进,在减震器80的规格变化时,下压柱头5页需要相应更换。所述送料装置1包括电机驱动的中间转轴7,所述中间转轴7上套设有上转盘8和下转盘9,所述下转盘9的半径大于所述上转盘8。所述限位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上转盘8的限位槽10和设置在下转盘9的卡位柱11。所述上转盘8的外侧边缘设置有若干竖向的限位槽10,所述下转盘9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若干水平的卡位柱11,所述限位槽10位于与其相对应的卡位柱11的正上方。相互对应的限位槽10和卡位柱11形成一个夹持单元,若干夹持单元周向等角度排列。所述限位槽10内设置有若干顶压柱12,所述顶压柱12为水平滑动调节设置,以适应不同半径的减震器80。所述卡位柱11在所述下转盘9上为竖向滑动调节设置,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减震器80。本技术所适用的减震器80的下方设置有环状结构84,如附图7所示,减震器80由减震管81、活塞杆82和油封83等部件装配而成,减震管81的下方设置有环状结构84。若干顶压柱12对减震器80水平限位,卡位柱11与减震器80的环状结构84配合对减震器80竖向限位,中间转轴7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从而运输物料。如附图3所示,所述上转盘8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腔18,调节腔18的个数和夹持单元的个数相同并一一对应。所述调节腔18内转动设置有控制杆19,所述控制杆中间部分设置有齿轮20,位于齿轮两侧的螺纹杆21部分设置有异向螺旋的螺纹,所述螺纹杆21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旋钮,控制旋钮突出于所述上转盘8的上表面,方便转动调节。若干所述顶压柱12均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顶压柱12共有三个,包括中间柱22和两个侧柱23,两个侧柱23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中间柱22和所述侧柱相垂直。所述侧柱2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24,两个侧柱23通过各自的连接块24分别和两个螺纹杆21螺接配合。所述中间柱22的一侧设置有齿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装置(1)和若干压装单元;所述送料装置(1)为圆台状,所述送料装置(1)在电机的驱动下间歇式转动送料;所述送料装置(1)的外侧边缘等角度设置有若干限位固定机构(2);所述压装单元的数量少于所述限位固定机构(2)的数量;所述压装单元包括夹持机构(3)和压装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3)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1)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3)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2)配合夹持减震器(80);所述压装机构(4)设置在同一压装单元的夹持机构(3)上方,所述压装机构(4)的下压柱头(5)位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2)的正上方;所述送料装置(1)的一侧还设置有注油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装置(1)和若干压装单元;所述送料装置(1)为圆台状,所述送料装置(1)在电机的驱动下间歇式转动送料;所述送料装置(1)的外侧边缘等角度设置有若干限位固定机构(2);所述压装单元的数量少于所述限位固定机构(2)的数量;所述压装单元包括夹持机构(3)和压装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3)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1)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3)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2)配合夹持减震器(80);所述压装机构(4)设置在同一压装单元的夹持机构(3)上方,所述压装机构(4)的下压柱头(5)位于对应的限位固定机构(2)的正上方;所述送料装置(1)的一侧还设置有注油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1)包括中间转轴(7),所述中间转轴(7)上套设有上转盘(8)和下转盘(9);所述限位固定机构(2)包括设置在上转盘(8)的限位槽(10)和设置在下转盘(9)的卡位柱(11);所述卡位柱(11)为竖向滑动调节设置,所述限位槽(10)内设置有若干顶压柱(12),所述顶压柱(12)为水平滑动调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盘(9)上设置有支撑台(13)、升降板(14)和升降螺栓(15);所述支撑台(13)固定在所述下转盘(9)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台(13)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动柱(16),所述升降板(14)通过所述滑动柱(16)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3)上;所述升降螺栓(15)与所述支撑台(13)螺接配合,所述升降螺栓(15)的上端穿过支撑台(13)并顶在升降板(14)的下板面上;所述卡位柱(11)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板(14)上,且所述卡位柱(11)的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栓(17)。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中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