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03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前车架、后轮组件和连接结构,前车架与后轮组件可拆卸连接,连接结构包括活动挂钩组件、固定挂钩、挂钩柱、导向柱和导向挂钩,活动挂钩组件、固定挂钩和导向柱均安装在前车架的后侧,固定挂钩分别设置在活动挂钩组件的两侧,导向柱分别设置在前车架的后端的两侧,挂钩柱设置在后轮组件的前侧,导向挂钩设置在后轮组件的前端的两侧,前车架与后轮组件连接时,活动挂钩组件和固定挂钩可挂钩在挂钩柱上,导向柱可插入到导向挂钩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活动挂钩组件设置在前车架上,使得方便人们对前车架与后轮组件进行拆卸或组装,操作简单,适合老人家独自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代步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车架与后轮组件可以方便组装和拆卸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代步车,顾名思义是为了代步而生产出的一种小型车辆,代步车包括滑板车、自行车、电动车等小型车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看中,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人们倡导绿色出行,于是代步车被极大的推崇,此外,这种代步车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但是现有的代步车虽然体积相对于汽车来说较小,但是仍存在不便携带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将代步车做成可以折叠的代步车,以方便搬运和携带。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老人代步车,其公布号为:CN110588858A,在说明书第[0020]段中公开了:本专利技术在车身主架与驱动装置之间通过一可拆分的连接结构安装在一起,实现车身主架与驱动装置的可拆装式连接,使本专利技术可达到分离整体重量以及体积的目的,帮助使用者在停放时或运输时,降低占用空间和搬运重量。在说明书第[0056]段中公开了,所述的连接结构(3)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车身主架(1)后端的连接杆(31)、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2)前端并用于与连接杆(31)卡合固定的挂扣组件(32)及分别设置于挂扣组件(32)两侧的第一定位槽(33)和第二定位槽(34);所述的转向连接片(47)包括有第一转向连接片(471)和第二转向连接片(472)。该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结构的缺点为:当人们需要对车身主架1与驱动装置2进行拆分时,首先需要先扳动搬动板325使得挂钩323脱离连接杆,然后人们还要提起车身主架1后,再将驱动装置2向后拉带,但由于整辆车大部分的重量都在车身主架1上,特别是对一些老人家将车身主架1提起后再拉出驱动装置2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从而大大的增加了老人家对车身主架和驱动装置的拆分难度。另外对车身主架1与驱动装置2进行组装时,先扳动挂钩组件32的拨动板325,使挂钩323处于待钩紧状态,推动驱动装置2向车身主架1靠拢,由于第三定位槽37和第四定位槽38是卡钩状的结构因此需要先将车身主架提起,使得第三定位槽37和第四定位槽38可以从上斜向下卡接于第一定位套筒35和第二定位套筒36上,此处卡接的时候,车身主架左右偏移的位置不能太多,一定要对得比较准确才能卡入,同样对于老人家来操作的话还是不方便的,操作时不但要用一只手提起整个车身主架,而且还要用一只手扳开扳动板,再加上还要用眼睛看好第三定位槽37和第四定位槽38与第一定位套筒35和第二定位套筒36的位置才能准确的将车身主架1与驱动装置2组装好,这些操作对于一般的老人家来说,操作难度大,不方便使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车身主架与驱动装置的连接结构中将挂钩组件设置在驱动装置上,这样在拆分时,不但要用一只手去操作挂钩组件,而且还要另外一只手抬起并向前推动车身主架,组装时同样需要分别使用两只手同时进行操作,一般对于老人家来说不但操作难度大,而且操作麻烦,很多老人家无法自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难度小,操作方便,同样适合老人家操作的电动代步车的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连接结构,且该连接结构方便拆卸和组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前车架、后轮组件和连接结构,所述前车架通过连接结构与后轮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活动挂钩组件、固定挂钩、挂钩柱、导向柱和导向挂钩,所述活动挂钩组件、所述固定挂钩和所述导向柱均安装在所述前车架的后侧,所述固定挂钩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挂钩组件的两侧,所述导向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架的后端的两侧,所述挂钩柱对应所述活动挂钩组件和所述固定挂钩设置在后轮组件的前侧,所述导向挂钩分别对应所述导向柱设置在后轮组件的前端的两侧,所述前车架与后轮组件连接时,所述活动挂钩组件和所述固定挂钩可挂钩在所述挂钩柱上,所述导向柱可插入到所述导向挂钩中。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挂钩组件包括活动挂钩、扭簧、固定轴和固定座,所述活动挂钩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前车架上,所述扭簧套在所述固定轴上,且用于对所述活动挂钩进行复位。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挂钩包括挂钩部和扳手部,所述扳手部与所述挂钩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挂钩的挂钩口呈反向C字形,所述挂钩口的底部向前倾斜向上延伸形成一倾斜导向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本技术对前车架与后轮组件进行拆卸时,人们只需要用一只手扳动活动挂钩组件,使得活动挂钩组件离开挂钩柱,同时并稍微推动前车架向前移动,即可使得固定挂钩脱离挂钩柱以及导向柱脱离导向挂钩,进而完成整个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分离。当本技术对前车架与后轮组件进行组装时,人们同样只需要使用一只手先扳开活动挂钩组件,并稍微提起活动挂钩组件,使得固定挂钩的挂钩口对应挂钩柱以及导向柱对应导向挂钩的挂钩口,当放下活动挂钩组件后,固定挂钩对应插入到挂钩柱的挂钩口内以及导向柱在导向挂钩的导向下插入到导向挂钩的挂钩口内,接着松开活动挂钩组件,最后活动挂钩组件自动挂钩在挂钩柱上,从而完成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组装。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技术将活动挂钩组件设置在前车架上,使得人们对前车架与后轮组件进行拆卸或组装时,可轻松完成上述操作,从而大大的方便了人们对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拆卸和组装,特别适合老人家独自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前车架与后轮组件拆卸分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到图4所示的,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车架11与后轮组件2的连接结构,包括前轮组件1、后轮组件2和连接结构3,其中前轮组件1包括前车架11和前车架11上安装有车把手、前车轮13和座椅,而后轮组件2则包括后轮21、连接后轮的后桥组件22、后轮驱动装置23和安装在后桥两侧的安装板24。且文中所提到的左、右、前、后、上、下方位均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准。前车架11通过连接结构3与后轮组件2可拆卸连接,连接结构3包括活动挂钩组件31、两个固定挂钩32、挂钩柱33、两条导向柱34和两个导向挂钩35,活动挂钩组件31、固定挂钩32和导向柱34均安装在前车架11的后侧,其中活动挂钩组件31安装在前车架11后端的中间处,两个固定挂钩32分别设置在活动挂钩组件31的左右两侧边处,两个导向柱34分别设置在前车架11的后端的左右两侧边,其中两导向柱34的轴向朝向是朝左右方向的,挂钩柱33对应活动挂钩组件31和固定挂钩32设置在后轮组件2的前侧,且挂钩柱33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安装板24上,两个导向挂钩35分别对应导向柱34设置在后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前车架、后轮组件和连接结构,所述前车架通过连接结构与后轮组件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活动挂钩组件、固定挂钩、挂钩柱、导向柱和导向挂钩,所述活动挂钩组件、所述固定挂钩和所述导向柱均安装在所述前车架的后侧,所述固定挂钩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挂钩组件的两侧,所述导向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架的后端的两侧,所述挂钩柱对应所述活动挂钩组件和所述固定挂钩设置在后轮组件的前侧,所述导向挂钩分别对应所述导向柱设置在后轮组件的前端的两侧,所述前车架与后轮组件连接时,所述活动挂钩组件和所述固定挂钩可挂钩在所述挂钩柱上,所述导向柱可插入到所述导向挂钩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车架与后轮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前车架、后轮组件和连接结构,所述前车架通过连接结构与后轮组件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活动挂钩组件、固定挂钩、挂钩柱、导向柱和导向挂钩,所述活动挂钩组件、所述固定挂钩和所述导向柱均安装在所述前车架的后侧,所述固定挂钩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挂钩组件的两侧,所述导向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车架的后端的两侧,所述挂钩柱对应所述活动挂钩组件和所述固定挂钩设置在后轮组件的前侧,所述导向挂钩分别对应所述导向柱设置在后轮组件的前端的两侧,所述前车架与后轮组件连接时,所述活动挂钩组件和所述固定挂钩可挂钩在所述挂钩柱上,所述导向柱可插入到所述导向挂钩中。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佳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灏智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