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98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包括:腹板,固定连接在轨道梁侧面;翼板,沿所述腹板的长度方向水平地连接在所述腹板的一侧;防撞支撑部,两所述防撞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腹板的两端,且两所述防撞支撑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车轮传感器的容置空间,车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腹板和/或所述翼板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撞击损坏车轮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
本技术涉及列车车轮感应装置
,具体是关于一种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计轴系统的车轮传感器通常是电磁感应式,通过感应金属轮,形成电磁感应脉冲进行计轴,判断计轴区段的空闲或占用,输出条件控制列车的运行。车轮传感器一般安装在轨道梁侧面,如果直接将车轮传感器安装在轨道梁的侧面,则没有防护措施,车轮传感器容易被撞击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以避免撞击损坏车轮传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包括:腹板,固定连接在轨道梁侧面;翼板,沿所述腹板的长度方向水平地连接在所述腹板的一侧;防撞支撑部,两所述防撞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腹板的两端,且两所述防撞支撑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车轮传感器的容置空间,车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腹板和/或翼板固定。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优选地,所述翼板内壁上贴合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腹板的内壁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车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车轮传感器的第一侧面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和/或所述车轮传感器的第二侧面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车轮传感器的感应面相邻,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车轮传感器的感应面相对。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优选地,所述翼板与所述腹板的夹角为90°。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一横板和一竖板,所述横板与所述腹板平行设置,所述竖板与所述腹板垂直设置;所述竖板的一端与所述腹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搭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两个横板上。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优选地,所述防撞支撑部包括防撞底板、防撞顶板、防撞侧板、第一斜板以及第二斜板,所述防撞底板、防撞顶板、防撞侧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共同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异形空腔。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优选地,所述防撞底板垂直搭接在所述腹板上,所述防撞顶板的一部分与所述翼板贴合设置。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之间具有倒圆角,以使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之间形成弧形凸起结构。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的顶部到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车轮传感器的第一侧面到地面的距离。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优选地,与所述翼板连接的所述腹板的侧边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车轮传感器的尾线的缺口。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板为U形板。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车轮传感器固定于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内,再将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固定于轨道梁的侧壁,一方面车轮传感器能实现计轴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容易被撞击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包括腹板1、翼板2和防撞支撑部3,腹板1通过安装螺栓与轨道梁的侧壁固定连接,即腹板1同轨道梁的侧壁贴合固定,翼板2沿腹板的长度方向水平地连接在腹板的一侧,即腹板1的长度方向的边与翼板2长度方向的边连接,两个防撞支撑3部分别设置于腹板1的两端;且两防撞支撑部3之间的空间形成车轮传感器的容置空间。车轮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安装在该容置空间内,并通过固定件与腹板1和/或翼板2固定,从而在不影响车轮传感器感应计轴的前提下,保护了车轮传感器,防止车轮传感器被撞击损坏。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翼板2内壁上贴合设置有第一安装板4;腹板1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架5,两个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6,车轮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第二安装板6上。车轮传感器的第一侧面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安装板4固定和/或车轮传感器的第二侧面通过第二固定件与第二安装板6固定;其中,第一侧面与车轮传感器的感应面相邻,第二侧面与车轮传感器的感应面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为螺栓。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翼板2与腹板1的夹角为90°,这样能够更全面的保护车轮传感器。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两个支撑架5均包括一横板51和一竖板52,横板51与腹板1平行设置,竖板52与腹板1垂直设置;竖板52的一端与腹板1的内壁连接,竖板52的另一端与横板51连接;第二安装板6的两端搭接在两个支撑架5的两个横板51上。由于车轮传感器在一定距离内才能感应计轴,因此,支撑架5一方面具有安装和固定车轮传感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缩小车轮传感器与被感应件的距离,使其落入感应范围内。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防撞支撑部3包括防撞底板31、防撞顶板32、防撞侧板33、第一斜板34以及第二斜板35,其中,防撞底板31、防撞顶板32、防撞侧板33、第一斜板34和第二斜板35共同围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异形空腔。防撞底板31垂直搭接在腹板1上,防撞顶板32的一部分与翼板2贴合设置。异形空腔可以在防撞支撑部3受到撞击的时候起到缓冲的目的。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斜板34和第二斜板35的夹角为钝角,且第一斜板34和第二斜板35之间具有倒圆角,以使第一斜板34和第二斜板35之间形成弧形凸起结构。在发生撞击时,撞击物先与弧形凸起结构接触,因此,弧形凸起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撞击,对车轮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斜板34和第二斜板35的顶部到地面的距离大于车轮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的第一侧面到地面的距离,这样设置是防止行车过程中稳定轮支柱上的感应板与车轮传感器碰撞,起到防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斜板34和第二斜板35的顶部为第一斜板34和第二斜板35的靠近翼板的边沿。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与翼板2连接的腹板的侧边设置有用于通过车轮传感器的尾线的缺口7。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安装板6为U形板,由于U形板的一端有开口,因此可以避免阻挡安装于其上的车轮传感器感应计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腹板,固定连接在轨道梁侧面;/n翼板,沿所述腹板的长度方向水平地连接在所述腹板的一侧;/n防撞支撑部,两所述防撞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腹板的两端,且两所述防撞支撑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车轮传感器的容置空间,车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腹板和/或所述翼板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腹板,固定连接在轨道梁侧面;
翼板,沿所述腹板的长度方向水平地连接在所述腹板的一侧;
防撞支撑部,两所述防撞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腹板的两端,且两所述防撞支撑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车轮传感器的容置空间,车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腹板和/或所述翼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内壁上贴合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腹板的内壁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车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车轮传感器的第一侧面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和/或所述车轮传感器的第二侧面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车轮传感器的感应面相邻,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车轮传感器的感应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与所述腹板的夹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传感器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一横板和一竖板,所述横板与所述腹板平行设置,所述竖板与所述腹板垂直设置;所述竖板的一端与所述腹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竖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丰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安达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