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67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包括支撑座、从动锥齿轮、减速电机、挤压块、拽拉杆、挤压杆、支撑筒以及压缩弹簧,支撑柱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左右端面对称安装有支撑筒,支撑筒内部卡装有压缩弹簧,支撑筒内部左侧卡套有挤压杆,挤压杆左端面卡装有挤压块,挤压杆下端面左侧焊接有拽拉杆,支撑柱下端面安装有从动锥齿轮,配重座内部右侧装配有减速电机,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单个铝合金轮毂在涂装时,喷涂便捷性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方便对铝合金轮毂进行支撑转动,使喷涂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属于铝合金轮毂涂装

技术介绍
轮毂,别名轮圈,即轮胎内廓用以支撑轮胎的圆桶形、中心装配在轴上的部件。常见的汽车轮毂有钢质轮毂及铝合金质轮毂。钢质轮毂的强度高,常用于大型载重汽车;但钢质轮毂质量重,外形单一,不符合如今低碳、时尚的理念,正逐渐被铝合金轮毂替代,与钢质汽车轮毂相比,铝合金轮毂的优点比较明显:密度小,约为钢的1/3,这意味着采用相同体积的铝合金轮毂将比钢质轮毂轻2/3。有统计表明,汽车整车质量减少10%,燃油效率可以提升6%~8%,因而推广铝合金轮毂对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铝合金轮毂生产完成后,需要用到喷涂机对其表面进行涂装处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的铝合金轮毂在涂装时大多采用流水线进行大量喷涂,但当需要对单一的铝合金轮毂进行涂装调色时,再用流水线涂装的话会浪费资源和成本,而现有的个体喷涂机不具有对铝合金轮毂进行支撑结构,当对单个铝合金轮毂进行喷涂时,只能将铝合金轮毂搁置在操作台上,这会导致操作人员需绕着铝合金轮毂进行转圈喷涂,使用便捷性较低,现在急需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对铝合金轮毂进行支撑转动,使喷涂更加便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包括铝合金轮毂、支撑柱、配重座、移动脚轮以及可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柱上侧放置有铝合金轮毂,所述支撑柱下侧焊接有配重座,所述配重座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移动脚轮,所述配重座内部设置有可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柱上侧设置有可转支撑机构,所述可转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架、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减速电机、挤压块、拽拉杆、挤压杆、支撑筒以及压缩弹簧,所述支撑柱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左右端面对称安装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内部卡装有压缩弹簧,所述支撑筒内部左侧卡套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左端面卡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杆下端面左侧焊接有拽拉杆,所述配重座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柱下端面安装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主动锥齿轮,所述配重座内部右侧装配有减速电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环形侧面上侧卡套有稳定轴承,且稳定轴承与支撑架上端面相匹配,所述配重座上端面中间位置卡套有限位轴承,且限位轴承与支撑柱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块卡装有两组,且两组挤压块规格相同,所述挤压块左端面粘接有防滑胶皮,两组所述挤压块均为圆弧状。进一步地,所述拽拉杆焊接有两组,且两组拽拉杆规格相同,两组所述拽拉杆下端面均安装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脚轮安装有四组,且四组移动脚轮规格相同,所述移动脚轮前端面上侧啮合有锁止螺栓。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座内部下侧开设有穿线孔,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支撑座、支撑架、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减速电机、挤压块、拽拉杆、挤压杆、支撑筒以及压缩弹簧,该设计具备转动能力,并且方便对铝合金轮毂进行支撑,使喷涂更加方便,解决了原有单个铝合金轮毂在涂装时,喷涂便捷性欠佳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可转支撑效果。因支撑柱环形侧面上侧卡套有稳定轴承,且稳定轴承与支撑架上端面相匹配,配重座上端面中间位置卡套有限位轴承,且限位轴承与支撑柱相匹配,该设计提高了支撑柱转动稳定性,因挤压块卡装有两组,且两组挤压块规格相同,挤压块左端面粘接有防滑胶皮,两组挤压块均为圆弧状,防滑胶皮使挤压块防滑能力更好,因移动脚轮安装有四组,且四组移动脚轮规格相同,移动脚轮前端面上侧啮合有锁止螺栓,锁止螺栓方便对移动脚轮进行定位,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对铝合金轮毂进行支撑转动,使喷涂更加便捷。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中可转支撑机构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中:1-铝合金轮毂、2-支撑柱、3-配重座、4-移动脚轮、5-可转支撑机构、21-稳定轴承、51-支撑座、52-支撑架、53-从动锥齿轮、54-主动锥齿轮、55-减速电机、56-挤压块、57-拽拉杆、58-挤压杆、59-支撑筒、511-压缩弹簧、561-防滑胶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包括铝合金轮毂1、支撑柱2、配重座3、移动脚轮4以及可转支撑机构5,支撑柱2上侧放置有铝合金轮毂1,支撑柱2下侧焊接有配重座3,配重座3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移动脚轮4,配重座3内部设置有可转支撑机构5,支撑柱2上侧设置有可转支撑机构5。可转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座51、支撑架52、从动锥齿轮53、主动锥齿轮54、减速电机55、挤压块56、拽拉杆57、挤压杆58、支撑筒59以及压缩弹簧511,支撑柱2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座51,支撑座51左右端面对称安装有支撑筒59,支撑筒59内部卡装有压缩弹簧511,支撑筒59内部左侧卡套有挤压杆58,挤压杆58左端面卡装有挤压块56,挤压杆58下端面左侧焊接有拽拉杆57,配重座3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架52,支撑柱2下端面安装有从动锥齿轮53,从动锥齿轮53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主动锥齿轮54,配重座3内部右侧装配有减速电机55,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单个铝合金轮毂在涂装时,喷涂便捷性欠佳的问题。支撑柱2环形侧面上侧卡套有稳定轴承21,且稳定轴承21与支撑架52上端面相匹配,配重座3上端面中间位置卡套有限位轴承,且限位轴承与支撑柱2相匹配,该设计提高了支撑柱2转动稳定性,挤压块56卡装有两组,且两组挤压块56规格相同,挤压块56左端面粘接有防滑胶皮561,两组挤压块56均为圆弧状,防滑胶皮561使挤压块56防滑能力更好,拽拉杆57焊接有两组,且两组拽拉杆57规格相同,两组拽拉杆57下端面均安装有把手,该设计方便工作人员用手对拽拉杆57进行拽拉,移动脚轮4安装有四组,且四组移动脚轮4规格相同,移动脚轮4前端面上侧啮合有锁止螺栓,锁止螺栓方便对移动脚轮4进行定位,配重座3内部下侧开设有穿线孔,减速电机55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该设计方便减速电机55通电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首先通过移动脚轮4将配重座3推移至外界喷涂机旁边适当位置,然后借助外界扳手对锁止螺栓拧紧,避免移动脚轮4出现滑动情况,随后一位工作人员双手同步对两组拽拉杆57向内侧拽拉,而另一位工作人员便可以将铝合金轮毂1搁置在支撑座51上端面适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包括铝合金轮毂、支撑柱、配重座、移动脚轮以及可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侧放置有铝合金轮毂,所述支撑柱下侧焊接有配重座,所述配重座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移动脚轮,所述配重座内部设置有可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柱上侧设置有可转支撑机构;/n所述可转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架、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减速电机、挤压块、拽拉杆、挤压杆、支撑筒以及压缩弹簧,所述支撑柱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左右端面对称安装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内部卡装有压缩弹簧,所述支撑筒内部左侧卡套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左端面卡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杆下端面左侧焊接有拽拉杆,所述配重座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柱下端面安装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主动锥齿轮,所述配重座内部右侧装配有减速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包括铝合金轮毂、支撑柱、配重座、移动脚轮以及可转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侧放置有铝合金轮毂,所述支撑柱下侧焊接有配重座,所述配重座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移动脚轮,所述配重座内部设置有可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柱上侧设置有可转支撑机构;
所述可转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架、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减速电机、挤压块、拽拉杆、挤压杆、支撑筒以及压缩弹簧,所述支撑柱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左右端面对称安装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内部卡装有压缩弹簧,所述支撑筒内部左侧卡套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左端面卡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杆下端面左侧焊接有拽拉杆,所述配重座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柱下端面安装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主动锥齿轮,所述配重座内部右侧装配有减速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涂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斌刘广利陈建宏虞梓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为锻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