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结构、发动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53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活塞结构、发动机及车辆,该结构包括活塞本体和设置于内冷油腔的出口的控制阀;控制阀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内腔和开度可调节的开孔;当活塞本体处于下止点时,控制阀处于第一状态;当活塞本体处于上止点时,控制阀处于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下的控制阀的开孔开度大于处于第二状态下的控制阀的开孔开度。当活塞本体处于上止点时,控制阀处于第二状态,即控制阀的开孔开度较小,虽然此时活塞本体距离喷嘴的距离较远,但由于控制阀的开孔开度较小,流出内冷油腔的机油量也减少,也就是说内冷油腔中会存有更多的机油以对内冷油腔进行冷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活塞本体处于上止点时内冷油腔的机油填充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塞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燃烧气体推动活塞做功,受高温燃气的影响,活塞的温度较高,因此需要对活塞进行冷却。目前的活塞都有内冷油腔的设计,固定在机油油道上的活塞冷却喷嘴喷出机油,机油进入活塞的内冷油腔内后再流出,起到冷却活塞的作用。由于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活塞在做往复运动,且活塞喷嘴喷出的机油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导致喷入活塞的机油量随着活塞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活塞运行至下止点时,喷嘴离活塞距离很近,活塞喷入机油量充足,内冷油腔的机油填充率较好;但是当活塞运行至上止点时,喷嘴离活塞距离远,在加上喷嘴机油发散的原因,导致活塞冷却油腔内的机油量相对较少,内冷油腔的机油填充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结构、发动机及车辆,上述活塞结构能够提高当活塞本体处于上止点时内冷油腔的机油填充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活塞本体的冷却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塞结构,包括活塞本体,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结构,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具有内冷油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冷油腔的出口的控制阀;其中,/n所述控制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内冷油腔连通;/n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用于令机油流出所述内腔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开度可调节;/n当所述活塞本体处于下止点时,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活塞本体处于上止点时,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状态;/n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控制阀的开孔开度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控制阀的开孔开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结构,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具有内冷油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冷油腔的出口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控制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内冷油腔连通;
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用于令机油流出所述内腔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开度可调节;
当所述活塞本体处于下止点时,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活塞本体处于上止点时,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状态;
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控制阀的开孔开度大于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控制阀的开孔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的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用于根据所述活塞本体的行程调节所述开孔的开度,以令所述控制阀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壳体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将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盛强焦明裕王阳李成艳温鹏博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