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51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位槽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针对现有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和高位槽,所述底座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底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空腔顶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竖孔,且两个竖孔内均滑动安装有齿条,齿条的底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底座外,两个齿条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同一个高位槽上,所述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转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机的转动来转动调节高位槽的高度,完全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简单便捷,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位槽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
技术介绍
高位槽又叫做膨胀槽,高位槽通常设置在系统的最高点,因此除容纳热传导液受热膨胀量外,还兼有其他重要功能,如新填装产品中轻组分和运行中产生的低沸物的排空、补充蒸发及操作损耗、氮气密封等。但是现有的高位槽的升降一般都是半自动实现的,要么就会升降步骤过于繁琐复杂,不能快速将高位槽提升到指定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包括底座和高位槽,所述底座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底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空腔顶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竖孔,且两个竖孔内均滑动安装有齿条,齿条的底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底座外,两个齿条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同一个高位槽上,所述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转动杆,且两个第一转动杆上均固定套接有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相啮合。优选的,两个齿条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在竖孔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转动杆,且第二转动杆上分别固定套接有涡轮和第一传动轮。优选的,两个第一转动杆上均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轮,且第二传动轮和第一传动轮之间套接有同一个传送带。优选的,所述空腔底部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位于两个齿条之间。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涡杆,且两个涡轮均与涡杆相啮合。本技术中,所述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打开电机使其带动涡杆转动,然后与涡杆同时啮合的两个涡轮就会随之一起转动,并且两个涡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涡轮就会通过第二转动杆带着第一传动轮转动,然后再经过传送带和第二传动轮的配合带着齿轮转动,此时齿条就会上下移动,并达到对高位槽的升降;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机的转动来转动调节高位槽的高度,完全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简单便捷,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高位槽、3支腿、4空腔、5通孔、6竖孔、7齿条、8滑槽、9滑块、10第一转动杆、11齿轮、12第二传动轮、13电机、14涡杆、15第二转动杆、16涡轮、17第一传动轮、18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3,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包括底座1和高位槽2,底座1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腿3,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且空腔4底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5,空腔4顶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竖孔6,且两个竖孔6内均滑动安装有齿条7,齿条7的底端贯穿通孔5,并延伸至底座1外,两个齿条7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同一个高位槽2上,空腔4一侧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且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上均固定套接有齿轮11,两个齿轮11分别与两个齿条7相啮合。本技术中,两个齿条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8,且滑槽8内滑动安装有滑块9,两个滑块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在竖孔6的内壁上,滑槽8和滑块9相互配合是为了使齿条7更稳固地滑动。本技术中,空腔4一侧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转动杆15,且第二转动杆15上分别固定套接有涡轮16和第一传动轮17。本技术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上均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轮12,且第二传动轮12和第一传动轮17之间套接有同一个传送带18,通过第二传动轮12和第一传动轮17以及传送带18实现转动动力的转移。本技术中,空腔4底部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3,且电机13位于两个齿条7之间。本技术中,电机13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涡杆14,且两个涡轮16均与涡杆14相啮合,通过涡杆14实现动力转移,使得两个涡轮16呈方向相反的转动。实施例二参照图1-3,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包括底座1和高位槽2,底座1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腿3,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且空腔4底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5,空腔4顶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竖孔6,且两个竖孔6内均滑动安装有齿条7,齿条7的底端贯穿通孔5,并延伸至底座1外,两个齿条7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同一个高位槽2上,空腔4一侧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且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上均固定套接有齿轮11,两个齿轮11分别与两个齿条7相啮合。本技术中,两个齿条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8,且滑槽8内滑动安装有滑块9,两个滑块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焊接在竖孔6的内壁上。本技术中,空腔4一侧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转动杆15,且第二转动杆15上分别固定套接有涡轮16和第一传动轮17。本技术中,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上均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轮12,且第二传动轮12和第一传动轮17之间套接有同一个传送带18。本技术中,空腔4底部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3,且电机13位于两个齿条7之间。本技术中,电机13的输出轴上固定焊接有涡杆14,且两个涡轮16均与涡杆14相啮合。本技术中,打开电机13使其带动涡杆14转动,然后与涡杆14同时啮合的两个涡轮16就会随之一起转动,并且两个涡轮16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涡轮16就会通过第二转动杆15带着第一传动轮17转动,然后再经过传送带18和第二传动轮12的配合带着齿轮11转动,此时齿条7就会上下移动,并达到对高位槽2的升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包括底座(1)和高位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腿(3),所述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且空腔(4)底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5),所述空腔(4)顶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竖孔(6),且两个竖孔(6)内均滑动安装有齿条(7),齿条(7)的底端贯穿通孔(5),并延伸至底座(1)外,两个齿条(7)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同一个高位槽(2)上,所述空腔(4)一侧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且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上均固定套接有齿轮(11),两个齿轮(11)分别与两个齿条(7)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包括底座(1)和高位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腿(3),所述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且空腔(4)底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5),所述空腔(4)顶部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竖孔(6),且两个竖孔(6)内均滑动安装有齿条(7),齿条(7)的底端贯穿通孔(5),并延伸至底座(1)外,两个齿条(7)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同一个高位槽(2)上,所述空腔(4)一侧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且两个第一转动杆(10)上均固定套接有齿轮(11),两个齿轮(11)分别与两个齿条(7)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升降高位槽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齿条(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8),且滑槽(8)内滑动安装有滑块(9),两个滑块(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在竖孔(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迎辉施展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三巨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