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专用助剂滴加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516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5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专用助剂滴加槽,支撑架斜向设置于壳体的底面;扰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于壳体的顶端;扰动轴与扰动电机呈同轴转动;扰动桨叶设置于扰动轴的两侧;隔流筒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中端,隔流板设置于隔流筒的外壁;上隔流网设置于隔流板的底侧;上封板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底端,下封板设置于上封板的底侧;流通筒贯通上封板和下封板;隔板的两端连接于两侧流通筒之间;冷冻水进管设置于壳体的一侧;冷冻水出管设置于壳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滴加槽内进行上下分层设计,对上层助剂进行扰动作用,对下层助剂进行冷却换热,装置底脚具有较强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专用助剂滴加槽
本技术涉及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领域,特别是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专用助剂滴加槽。
技术介绍
离子交换树脂是带有官能团(有交换离子的活性基团)、具有网状结构、不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是球形颗粒物。离子交换树脂的全名称由分类名称、骨架(或基因)名称、基本名称组成。在需要降低负载容量时添加助剂可用酸碱滴定法使一些酸基团部分中和,或者通过部分离子交换法引入一些具有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或基团,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或选择性。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的滴加槽中,一般设有有冷却夹套对滴加槽内液体进行冷却作用,防止滴加槽内液体温度过高。但现有装置中通过对滴加槽的内侧壁与液体进行换热,换热效率低且换热不均匀,无法对滴加槽内的液体形成整体降温的模式;滴加槽内由于液体静置滴加作用,滴加槽内的中部易产生氧化反应,但如需对滴加槽内液体进行扰动便又影响液体的静置滴加过程,现需要可对滴加槽内的液体进行扰动,但又能保持液体处于静置状态下进行滴加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离子交换树脂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专用助剂滴加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支撑脚(2)、扰动电机(3)、电机支架(4)、扰动轴(5)、扰动桨叶(6)、隔流筒(7)、隔流板(8)、上隔流网(9)、上封板(10)、下封板(11)、流通筒(12)、隔板(13)、冷冻水进管(14)和冷冻水出管(15);/n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有进液口(1-1),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有出液口(1-2);所述支撑脚斜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底面,并与所述壳体(1)呈固定设置;所述扰动电机(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面,所述扰动电机(3)通过电机支架(4)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所述扰动轴(5)设置于所述壳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专用助剂滴加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支撑脚(2)、扰动电机(3)、电机支架(4)、扰动轴(5)、扰动桨叶(6)、隔流筒(7)、隔流板(8)、上隔流网(9)、上封板(10)、下封板(11)、流通筒(12)、隔板(13)、冷冻水进管(14)和冷冻水出管(15);
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有进液口(1-1),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有出液口(1-2);所述支撑脚斜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底面,并与所述壳体(1)呈固定设置;所述扰动电机(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面,所述扰动电机(3)通过电机支架(4)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所述扰动轴(5)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顶端,所述扰动轴(5)与所述扰动电机(3)呈同轴转动;所述扰动桨叶(6)设置于所述扰动轴(5)的两侧;所述隔流筒(7)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端,所述隔流板(8)设置于所述隔流筒(7)的外壁,呈周向设置,所述隔流板(8)的一端与所述隔流筒(7)呈固定设置,所述隔流板(8)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呈固定设置;所述上隔流网(9)设置于所述隔流板(8)的底侧,并与所述隔流板(8)呈固定设置;
所述上封板(10)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上封板(10)的外边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面固定设置,所述下封板(11)设置于所述上封板(10)的底侧,所述下封板(11)的外边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面固定设置,所述上封板(10)与所述下封板(11)之间形成冷冻水腔(1-3);所述流通筒(1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流通筒(12)贯通所述上封板(10)和所述下封板(11);所述隔板(13)设置与所述上封板(10)与所述下封板(11)之间,所述隔板(13)的两端连接于两侧所述流通筒(12)之间;所述冷冻水进管(14)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并与所述冷冻水腔(1-3)呈贯通设置;所述冷冻水出管(15)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并与所述冷冻水进管(14)呈相对设置,所述冷冻水出管(15)与所述冷冻水腔(1-3)呈贯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专用助剂滴加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轴(5)两侧的所述扰动桨叶(6)呈上下错层设置,上侧所述扰动桨叶(6)呈弯折状结构,上侧所述扰动桨叶(6)的顶端呈斜向设置,上侧所述扰动桨叶(6)的底端呈竖直设置;下侧所述扰动桨叶(6)呈弯折状结构,下侧所述扰动桨叶(6)的顶端呈斜向设置,下侧所述扰动桨叶(6)的底端呈竖直设置;上侧所述扰动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习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全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