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46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筒体、固定在筒体周向的支撑腿、安装在筒体下端带有出料插板的出料口。所述筒体的内腔壁上上下设置多层混合板,且混合板的中部开设有下料口,所述混合板呈中间下凹的倒圆台型。还包括设置在下料口内的搅拌装置以及提升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能够对每层混合板上的原料进行混合,且提升装置能够将下落的原料上提送入混合板以进行二次混合。搅拌叶贴合混合板的底部,避免底部沉积不均匀,同时,部分流向中部的,会被螺旋叶向上提升,进行二次混合,实现上下混合,从而使混合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引流砂混合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炼钢中,需要加入引流砂,主要以河南镁橄榄石、辽宁大石桥的电熔镁砂为主要原料,湖北宜昌碳素材料为添加剂,按特定的粒径和重量百分比进行组合,经混合而制备成引流砂,现有的引流砂混合,很多只是水平搅拌,这样容易出现上下分层的现象,因此,如何避免上下分层,是该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筒体、固定在筒体周向的支撑腿、安装在筒体下端带有出料插板的出料口。所述筒体的内腔壁上上下设置多层混合板,且混合板的中部开设有下料口,所述混合板呈中间下凹的倒圆台型。还包括设置在下料口内的搅拌装置以及提升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能够对每层混合板上的原料进行混合,且提升装置能够将下落的原料上提送入混合板以进行二次混合。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固定在筒体上端的横板,所述横板与筒体的内腔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向上穿过横板连接有电机,所述转杆上固定有搅拌叶。优选的,所述搅拌叶贴合在混合板上,且上下层混合板之间上下设置设置多个搅拌叶。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底部与混合板平行以便于出料,且筒体的底部同样贴合有搅拌叶。优选的,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转杆周向上的螺旋叶,且螺旋叶位于下料口内,所述搅拌叶位于螺旋叶的上下两层叶片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原料从筒体的上端加入,混合板的设置多层,避免了上下分层,实现了阻隔,电机带动转杆旋转,进行周向水平搅拌,相对于直接用筒体搅拌,多层混合板,不容易造成底部沉积,更均匀;2、搅拌叶贴合混合板的底部,避免底部沉积不均匀,同时,部分流向中部的,会被螺旋叶向上提升,进行二次混合,实现上下混合,从而使混合更均匀;3、打开出料插板,电机反转,混合好的原料经下料口流向出料口,螺旋叶带动原料排向出料口,便于出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筒体;11、出料插板;12、出料口;13、横板;2、混合板;21、下料口;22、转杆;23、电机;24、搅拌叶;3、螺旋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3,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技术方案: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筒体1、固定在筒体1周向的支撑腿、安装在筒体1下端带有出料插板11的出料口12。出料插板11拔出,出料口12即可实现出料。筒体1的内腔壁上上下设置多层混合板2,且混合板2的中部开设有下料口21,混合板2呈中间下凹的倒圆台型。还包括设置在下料口21内的搅拌装置以及提升装置,搅拌装置能够对每层混合板2上的原料进行混合,且提升装置能够将下落的原料上提送入混合板2以进行二次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固定在筒体1上端的横板13,横板13与筒体1的内腔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22,且转杆22向上穿过横板13连接有电机23,转杆22上固定有搅拌叶24。搅拌叶24对混合板2上的原料进行搅拌,搅拌叶24贴合在混合板2上,且上下层混合板2之间上下设置设置多个搅拌叶24,上下设置多个,避免只有底部被搅拌到,上侧也能被搅拌到,贴合混合板2,是避免有遗漏。筒体1的底部与混合板2平行以便于出料,且筒体1的底部同样贴合有搅拌叶24。避免筒体1底部混合不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转杆22周向上的螺旋叶3,且螺旋叶3位于下料口21内,搅拌叶24位于螺旋叶3的上下两层叶片之间。螺旋叶3在转杆22上并不是全面包覆固定的,而是螺旋向上,因此,转杆22会有部分露出,便于搅拌叶24的固定。在水平搅拌的时候,会有部分流向中部,在螺旋叶3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实现上下混合,避免分层。工作原理:原料从筒体1的上端加入,混合板2的设置多层,避免了上下分层,实现了阻隔,电机23带动转杆22旋转,进行周向水平搅拌,相对于直接用筒体1搅拌,多层混合板2,不容易造成底部沉积,更均匀。搅拌叶24贴合混合板2的底部,避免底部沉积不均匀,同时,部分流向中部的,会被螺旋叶3向上提升,进行二次混合,实现上下混合,从而使混合更均匀。打开出料插板11,电机23反转,混合好的原料经下料口21流向出料口12,螺旋叶3带动原料排向出料口12,便于出料。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筒体(1)、固定在筒体(1)周向的支撑腿、安装在筒体(1)下端带有出料插板(11)的出料口(12);/n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腔壁上上下设置多层混合板(2),且混合板(2)的中部开设有下料口(21),所述混合板(2)呈中间下凹的倒圆台型;/n还包括设置在下料口(21)内的搅拌装置以及提升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能够对每层混合板(2)上的原料进行混合,且提升装置能够将下落的原料上提送入混合板(2)以进行二次混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筒体(1)、固定在筒体(1)周向的支撑腿、安装在筒体(1)下端带有出料插板(11)的出料口(12);
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腔壁上上下设置多层混合板(2),且混合板(2)的中部开设有下料口(21),所述混合板(2)呈中间下凹的倒圆台型;
还包括设置在下料口(21)内的搅拌装置以及提升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能够对每层混合板(2)上的原料进行混合,且提升装置能够将下落的原料上提送入混合板(2)以进行二次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引流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固定在筒体(1)上端的横板(13),所述横板(13)与筒体(1)的内腔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22),且转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辉彭锴翟胜辉翟胜宇史泰隆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普拉斯自动化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