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C3-膦酰基取代苯并氢化呋喃和苯并呋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10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C3‑膦酰基取代苯并氢化呋喃和苯并呋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直接在空气氛围下,通过添加酸,将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直接反应得到一系列本发明专利技术C3‑膦酰基取代苯并氢化呋喃和苯并呋喃化合物即化合物A和化合物B,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所使用的原料方便制备,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唯一副产物为水使得该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高、绿色环保等优点,为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3-膦酰基取代苯并氢化呋喃和苯并呋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领域,特别是涉及C3-膦酰基取代苯并氢化呋喃和苯并呋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苯并呋喃和苯并二氢呋喃是许多药物、天然产物和聚合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骨架,具有显著的生物和药理学活性。如苯并呋喃化合物a是良好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化合物b是潜在的多巴胺受体配体,化合物c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含有苯并二氢呋喃结构的化合物d具有抗白血病活性,化合物e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f能够抑制产气荚膜杆菌和霍乱弧菌的神经氨酸酶。含膦化合物,由于引入了杂原子P,使得该化合物在构型以及键的极性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而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此外,在金属催化方面,含膦化合物可作为配体调节中心金属的电性进而影响金属催化反应的能力。因此,若能够将含膦官能团引入到苯并呋喃和苯并二氢呋喃中,将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目前制备C3-膦酰基苯并呋喃化合物的方法还十分有限,且主要是通过基于开链合成子的环化反应构建,如下式所示:由此可见,目前合成C3-膦酰化苯并呋喃的方法大多都是通过环化反应构建,这在制备含有各种取代基的反应前体时更为复杂。此外,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催化剂用量较大,产率不高,底物适用范围窄等不足。在此基础上,基于杂环化合物的直接膦酰化策略合成C3-膦酰化苯并呋喃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毕竟有的底物是能够直接商业购买的,且原料的合成步骤较少,而在前人的工作中,该策略报道得很少。因此,开发新的杂环化合物的直接膦酰化策略构建C3-膦酰化苯并呋喃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C3-膦酰基取代苯并氢化呋喃和苯并呋喃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底物范围广,实现了C3-膦酰基取代苯并氢化呋喃和苯并呋喃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化合物A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内容:将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在酸性条件下反应:X选自O或S;n选自0、1、2、3、4;R1、R2、R3、R4、R5分别独立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氨基、酯基、酰胺基、磺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其中,取代基选自卤素、硝基、羟基、巯基、氨基、氰基、酰胺基、酰基、酯基、磺酰基、烷基、杂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杂芳基。进一步地,是将化合物I、化合物II、酸、溶剂混合反应。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II的摩尔用量为化合物I摩尔用量的1~5倍,优选1~3倍。进一步地,所述酸选自三氟甲磺酸、对甲苯磺酸、高氯酸、三氟乙酸、樟脑磺酸、五氟苯甲酸、三氟甲磺酸盐或高氯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酸选自三氟甲磺酸、对甲苯磺酸、三氟乙酸、五氟苯甲酸、樟脑磺酸、三氟甲磺酸铋、三氟甲磺酸锌、三氟甲磺酸铜、三氟甲磺酸铁、高氯酸钴、三溴化铋中的一种或几种。应当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酸”的可选范围包括其中各个化合物可能存在的任意水合物,如六水高氯酸钴、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等。进一步地,所述酸的摩尔用量为化合物I摩尔用量的0.01~3倍,优选0.01~2倍。进一步地,所述溶剂选自硝基甲烷、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腈、甲苯、苯、乙酸乙酯、THF、氯仿、丙酮、乙醚、甲醇、DMF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选自二氯乙烷、乙腈、甲苯、乙酸乙酯、氯仿、丙酮、乙醚、甲醇、DMF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溶剂的用量为,化合物I:溶剂的料液比为0.3mmol:1~15mL,优选为0.3mmol:2~10mL。进一步地,制备化合物A的反应温度为0℃~120℃,优选0℃~100℃。在本专利技术特定的反应条件下,化合物I在酸性条件下,会脱去一分子水,再与化合物II经C3位区域选择性膦酰化反应得到本专利技术C3-膦酰基取代苯并氢化呋喃,反应机理如下:反应完后,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后处理方法(过滤、浓缩、柱层析等)即可得到化合物A。进一步地,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H、卤素、硝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杂芳基;R5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酰胺基、酰基、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杂芳基;R1、R2、R3、R4、R5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硝基、羟基、氨基、氰基、酰胺基、酰基、酯基、磺酰基、烷基、杂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杂芳基。进一步地,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杂芳基;R5选自H、卤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n选自0、1、2;R1、R2、R3、R4、R5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杂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杂芳基。进一步地,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苄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萘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噻吩基;R5选自H、卤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6元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R1、R2、R3、R4、R5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C1~C6烷基、2~6元烷氧基、C1~C6环烷基、2~6元杂环烷基。更进一步地,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苄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萘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噻吩基;R5选自H、Br、取代或非取代的C1~C3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3元烷氧基;n选自0、1;R1、R2、R3、R4、R5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C1~C3烷基、2~3元烷氧基。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合物A选自如下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化合物B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上述任一方法反应后的反应体系移除溶剂后,加入第二溶剂反应,化合物B的结构如下:其中,X、n、R1、R2、R3、R4、R5如前文中任一项所定义;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溶剂选自CF3CH2OH、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乙腈、甲苯、DMF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CF3CH2OH、二氯甲烷、甲苯、DMF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溶剂选自CF3CH2OH。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溶剂的用量为,化合物I:溶剂的料液比为0.3mmol: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化合物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内容:将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在酸性条件下反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化合物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内容:将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在酸性条件下反应:



X选自O或S;n选自0、1、2、3、4;
R1、R2、R3、R4、R5分别独立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氨基、酯基、酰胺基、磺酰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其中,取代基选自卤素、硝基、羟基、巯基、氨基、氰基、酰胺基、酰基、酯基、磺酰基、烷基、杂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杂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化合物I、化合物II、酸、溶剂混合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II的摩尔用量为化合物I摩尔用量的1~5倍,优选1~3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选自三氟甲磺酸、对甲苯磺酸、高氯酸、三氟乙酸、樟脑磺酸、五氟苯甲酸、三氟甲磺酸盐或高氯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酸选自三氟甲磺酸、对甲苯磺酸、三氟乙酸、五氟苯甲酸、樟脑磺酸、三氟甲磺酸铋、三氟甲磺酸锌、三氟甲磺酸铜、三氟甲磺酸铁、高氯酸钴、三溴化铋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酸的摩尔用量为化合物I摩尔用量的0.01~3倍,优选0.01~2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硝基甲烷、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腈、甲苯、苯、乙酸乙酯、THF、氯仿、丙酮、乙醚、甲醇、DMF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二氯乙烷、乙腈、甲苯、乙酸乙酯、氯仿、丙酮、乙醚、甲醇、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的用量为,化合物I:溶剂的料液比为0.3mmol∶1~15mL,优选为0.3mmol∶2~10mL。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120℃,优选0℃~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H、卤素、硝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杂芳基;
R5选自H、卤素、氰基、硝基、酰胺基、酰基、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杂芳基;
R1、R2、R3、R4、R5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硝基、羟基、氨基、氰基、酰胺基、酰基、酯基、磺酰基、烷基、杂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杂芳基;
进一步地,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5~10元杂芳基;
R5选自H、卤素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2~10元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n选自0、1、2;
R1、R2、R3、R4、R5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烷基、杂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杂芳基;
进一步地,R1、R2、R3、R4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苄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取代或非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邹云翔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