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275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使发动机的连杆经设置在曲轴的连杆轴径上的偏心轴体与所述连杆轴径转动连接设置,使所述偏心轴体受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实现改变所述连杆的作用长度,进而实现在变工况下压缩冲程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趋于恒定。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动力性好,成本低,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
技术介绍
变压缩比发动机已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工况适应性和高效性,但是迄今为止的发动机变压缩比方法均非常复杂,其实现结构则更为复杂,且难以实现自适应过程。如果能够专利技术一种简洁且具有自适应性的发动机变压缩比的方法,则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方案1: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使发动机的连杆经设置在曲轴的连杆轴径上的偏心轴体与所述连杆轴径转动连接设置,使所述偏心轴体受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实现改变所述连杆的作用长度,进而实现在变工况下压缩冲程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趋于恒定。方案2:在方案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偏心轴体上。方案3:在方案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杆上。方案4:在方案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曲轴上。方案5: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使发动机的连杆经设置在活塞销上的偏心轴体与活塞转动连接设置,使所述偏心轴体受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实现改变所述连杆的作用长度,进而实现在变工况下压缩冲程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趋于恒定。方案6:在方案5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偏心轴体上。方案7:在方案5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杆上。方案8:在方案5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塞上。方案9:在方案1至8任一方案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当所述连杆为推压连杆时,使所述偏心轴体受所述弹性件偏转驱动的偏转驱动方向为使所述连杆作用伸长的方向,当所述连杆为拉压连杆时,使所述偏心轴体受所述弹性件偏转驱动的偏转驱动方向为使所述连杆作用缩短的方向。方案10:在方案1至8任一方案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偏心轴体受所述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的结构中包括限定所述偏心轴体偏角的偏角限定结构。方案11:在方案9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偏心轴体受所述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的结构中包括限定所述偏心轴体偏角的偏角限定结构。方案12:在方案1至8任一方案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为弹簧、弹性杆、包括齿轮和弹性体的组合体、包括齿条和弹性体的组合体、包括楔形结构体和弹性体的组合体或设为包括螺旋线体和弹性体的组合体。方案13:在方案9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为弹簧、弹性杆、包括齿轮和弹性体的组合体、包括齿条和弹性体的组合体、包括楔形结构体和弹性体的组合体或设为包括螺旋线体和弹性体的组合体。方案14:在方案10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为弹簧、弹性杆、包括齿轮和弹性体的组合体、包括齿条和弹性体的组合体、包括楔形结构体和弹性体的组合体或设为包括螺旋线体和弹性体的组合体。方案15:在方案1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为弹簧、弹性杆、包括齿轮和弹性体的组合体、包括齿条和弹性体的组合体、包括楔形结构体和弹性体的组合体或设为包括螺旋线体和弹性体的组合体。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变压缩比发动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无论进气量多少都尽可能地使压缩冲程无论时气缸内的被压缩气体的压力趋于恒定(即趋于发动机的设计高效点所需的压力),进而提升进气量少的工作过程的缸内气体的压比,进而提升发动机的效率。事实上,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使进气量少的工作过程的缸内气体的压比恒定,就能提升发动机综合效率,就能提升发动机进气量少的工作过程的效率。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原理为,气缸内气体压力经活塞对所述连杆施加气体压力作用力,所述弹性件经所述偏心轴体对所述连杆施加弹性作用力,所述气体压力作用力和所述弹性作用力方向相反,达到一种平衡。由于所述弹性作用力基本恒定,所以所述气体压力作用力也会基本恒定,即无论进气冲程的进气量多少,只要所述弹性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范围满足要求,压缩冲程完了使缸内气体的压力会基本恒定。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所述偏角限定结构的目的是对所述偏心轴体对所述连杆的可偏转角予以限定,以实现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所述连杆的拉压对所述偏心轴体有矩,即所述连杆的拉压趋向于驱动所述偏心轴体转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推压连杆”是指气缸内的气体压力使连杆受压的连杆。本专利技术中,所谓“拉压连杆”是指气缸内的气体压力使连杆受拉的连杆。本专利技术中,可选择性地选择在所述连杆轴径和所述活塞销同时设置所述偏心体。本专利技术中,可选择性地选择对所述弹性件或对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体设置预应力。本专利技术中,可选择性地选择对所述弹性件或对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体设置预先压缩的弹性力。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可选择性地选择用于增压发动机。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可选择性地选择用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可选择性地选择用于增压与自然吸气可切换发动机。本专利技术中,应根据机械及发动机领域的公知方法和技术,在必要的过程中导入必要的公知方法,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应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动力性好,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使发动机的连杆经设置在曲轴的连杆轴径上的偏心轴体与所述连杆轴径转动连接设置,使所述偏心轴体受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实现改变所述连杆的作用长度,进而实现在变工况下压缩冲程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趋于恒定。实施例2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偏心轴体上。实施例3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杆上。实施例4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曲轴上。实施例5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使发动机的连杆经设置在活塞销上的偏心轴体与活塞转动连接设置,使所述偏心轴体受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实现改变所述连杆的作用长度,进而实现在变工况下压缩冲程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趋于恒定。实施例6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与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发动机的连杆经设置在曲轴的连杆轴径上的偏心轴体与所述连杆轴径转动连接设置,使所述偏心轴体受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实现改变所述连杆的作用长度,进而实现在变工况下压缩冲程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趋于恒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发动机的连杆经设置在曲轴的连杆轴径上的偏心轴体与所述连杆轴径转动连接设置,使所述偏心轴体受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实现改变所述连杆的作用长度,进而实现在变工况下压缩冲程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趋于恒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偏心轴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杆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曲轴上。


5.一种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发动机的连杆经设置在活塞销上的偏心轴体与活塞转动连接设置,使所述偏心轴体受弹性件偏转驱动设置,实现改变所述连杆的作用长度,进而实现在变工况下压缩冲程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趋于恒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偏心轴体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杆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塞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发动机自适应变压缩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杆为推压连杆时,所述偏心轴体受所述弹性件偏转驱动的偏转驱动方向为使所述连杆作用伸长的方向,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