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177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及方法,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槽钢、上部斜托辊、下部斜托辊、第一滚筒、皮带、第一角钢、第一油缸、第二角钢、第二油缸、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滚动架、滚动轮、电机和第二滚筒,上部斜托辊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托辊和第二安装板,下部斜托辊包括第三安装板、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托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及方法,通过油缸可以调整输送平台的角度适应各种货车搬运场合,以及成角度设置的托辊形成的U形皮带,避免货物在搬运时轨迹发生偏移造成货物落地发生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及方法
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及方法,涉及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货车装卸货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人力搬运效率不仅一般,同时也容易发生人员安全事故,而且市面上常见的卸货系统在搬运角度大于25°时容易发生货物从两侧发生偏移,造成货物落地发生损坏,为解决上述困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及方法,通过油缸可以调整输送平台的角度适应各种货车搬运场合,以及成角度设置的托辊形成的U形皮带避免货物在搬运时轨迹发生偏移造成货物落地发生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及方法,通过油缸可以调整输送平台的角度适应各种货车搬运场合,以及成角度设置的托辊形成的U形皮带避免货物在搬运时轨迹发生偏移造成货物落地发生损坏的问题。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包括:槽钢,所述槽钢包括第一轴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二轴孔,所述槽钢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轴孔,所述槽钢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轴孔,所述槽钢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槽钢的低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槽钢的顶部设置有上部斜托辊,所述槽钢的低部设置有下部斜托辊,所述槽钢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上部斜托辊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托辊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托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下部斜托辊包括第三安装板、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托辊,所述第三安装板低部设置有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托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端面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滚筒包括圆钢、挡板和滚轴,所述圆钢的两端设置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的表面中心设置有所述滚轴,所述滚轴与所述第一轴孔进行转动连接;皮带,所述皮带设置于所述上部斜托辊的顶部,所述皮带分别与所述第一托辊、所述第二托辊、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滚筒的一端与电机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所述支撑架低部设置有滚动轮,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槽钢通过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一角钢通过第一油缸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与所述第二角钢通过第二油缸进行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槽钢的顶部设置有均匀排列的有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不少于列,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不少于列。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安装板顶部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进行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C形板和第二C形板,所述第一C形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C形板,所述第一C形板与所述第二C形板成倾斜设置,所述第二C形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开口形状为U形槽口,所述第二槽口的开口形状为U形槽口,所述第一托辊的两端设置有所述托第一卡轴,所述第一卡轴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内,所述第一托辊成镜像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二托辊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卡轴,所述第二卡轴贯穿所述第三轴孔。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表面沿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挡板的表面圆周阵列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滚轴贯穿所述第一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座包括第四安装板、第五安装板和第五连接孔,所述第四安装板的顶部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五安装板,所述第五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的一端进行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第一竖管、第三横管和第四横管,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第二横管之间均匀设置有所述第一竖管,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第一横管之间均匀设置有所述第四横管,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第二横管之间均匀设置有所述第四横管,所述第一竖管与所述第一竖管之间均匀设置有所述第三横管。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调整输送平台角度,将支撑架通过滚动轮移至离货车合适的位置,借用外部工具固定滚动轮,根据货车装卸的高度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配合调节槽钢的水平角度,当调节槽钢的最高一端接近货车装卸的高度时即为合适角度,此时固定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S2:启动输送平台,启动电机,电机驱动第二滚筒带动皮带滚动,然后将货物从货车搬离至皮带上,货物顺着皮带从槽钢最高处移动最低处。S3:卸载货物,货物依次到达槽钢最低处时卸载货物,货物卸载完成后,停止电机,皮带停止转动后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配合调节槽钢至与水平线平行角度,撤离现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槽钢连接的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不仅可以满足大、中、小货车的卸载高度,也保证了货物在输送时更加平稳;2、成角度设置的第一托辊形成的U形皮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货物运输的轨迹,皮带中间的内凹可以保证货物不向两侧偏移,防止货物落地发生损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槽钢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上部斜托辊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上部斜托辊的另一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下部斜托辊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滚筒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皮带的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支座的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支撑架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实现货车自动装卸货的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槽钢;101-第一轴孔;102-第一连接孔;103-第二连接孔;104-第二轴孔;2-上部斜托辊;201-第一安装板;202-第一支撑板;2021-第一C形板;2022-第二C形板;2023-第一槽口;203-第二支撑板;2031-第二槽口;204-第一托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槽钢(1),所述槽钢(1)包括第一轴孔(101)、第一连接孔(102)、第二连接孔(103)和第二轴孔(104),所述槽钢(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轴孔(101),所述槽钢(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轴孔(104),所述槽钢(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102),所述槽钢(1)的低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孔(103),所述槽钢(1)的顶部设置有上部斜托辊(2),所述槽钢(1)的低部设置有下部斜托辊(3),所述槽钢(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滚筒(4)和第二滚筒(16);/n所述上部斜托辊(2)包括第一安装板(201)、第一支撑板(202)、第二支撑板(203)、第一托辊(204)和第二安装板(205),所述第一安装板(201)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板(205),所述第一安装板(20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板(203),所述第二安装板(205)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板(202),所述第一托辊(20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0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03)的顶端进行转动连接;/n所述下部斜托辊(3)包括第三安装板(301)、第三支撑板(302)和第二托辊(303),所述第三安装板(301)低部设置有所述第三支撑板(302),所述第二托辊(3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板(302)的两端面进行转动连接;/n所述第一滚筒(4)包括圆钢(401)、挡板(402)和滚轴(403),所述圆钢(401)的两端设置有所述挡板(402),所述挡板(402)的表面中心设置有所述滚轴(403),所述滚轴(403)与所述第一轴孔(101)进行转动连接;/n皮带(5),所述皮带(5)设置于所述上部斜托辊(2)的顶部,所述皮带(5)分别与所述第一托辊(204)、所述第二托辊(303)、所述第一滚筒(4)和所述第二滚筒(16)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滚筒(16)的一端与电机(15)进行转动连接;/n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10)、第二支座(11)和第三支座(12),所述支撑架(13)低部设置有滚动轮(14),所述第一支座(10)与所述槽钢(1)通过第一角钢(6)和第二角钢(8)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11)与所述第一角钢(6)通过第一油缸(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12)与所述第二角钢(8)通过第二油缸(9)进行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钢(1),所述槽钢(1)包括第一轴孔(101)、第一连接孔(102)、第二连接孔(103)和第二轴孔(104),所述槽钢(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轴孔(101),所述槽钢(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轴孔(104),所述槽钢(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102),所述槽钢(1)的低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孔(103),所述槽钢(1)的顶部设置有上部斜托辊(2),所述槽钢(1)的低部设置有下部斜托辊(3),所述槽钢(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滚筒(4)和第二滚筒(16);
所述上部斜托辊(2)包括第一安装板(201)、第一支撑板(202)、第二支撑板(203)、第一托辊(204)和第二安装板(205),所述第一安装板(201)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板(205),所述第一安装板(20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板(203),所述第二安装板(205)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板(202),所述第一托辊(20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0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03)的顶端进行转动连接;
所述下部斜托辊(3)包括第三安装板(301)、第三支撑板(302)和第二托辊(303),所述第三安装板(301)低部设置有所述第三支撑板(302),所述第二托辊(3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板(302)的两端面进行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滚筒(4)包括圆钢(401)、挡板(402)和滚轴(403),所述圆钢(401)的两端设置有所述挡板(402),所述挡板(402)的表面中心设置有所述滚轴(403),所述滚轴(403)与所述第一轴孔(101)进行转动连接;
皮带(5),所述皮带(5)设置于所述上部斜托辊(2)的顶部,所述皮带(5)分别与所述第一托辊(204)、所述第二托辊(303)、所述第一滚筒(4)和所述第二滚筒(16)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滚筒(16)的一端与电机(15)进行转动连接;
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座(10)、第二支座(11)和第三支座(12),所述支撑架(13)低部设置有滚动轮(14),所述第一支座(10)与所述槽钢(1)通过第一角钢(6)和第二角钢(8)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11)与所述第一角钢(6)通过第一油缸(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12)与所述第二角钢(8)通过第二油缸(9)进行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1)的顶部设置有均匀排列的有所述第一连接孔(102),所述第一连接孔(102)的数量不少于9列,所述第二连接孔(103)的数量不少于2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05)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孔(2051),所述第三安装板(301)顶部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孔(3011),所述第一连接孔(102)与所述第三连接孔(2051)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103)与所述第四连接孔(3011)进行螺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车自动装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2)包括第一C形板(2021)和第二C形板(2022),所述第一C形板(2021)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英杰徐泽华柳晓晖
申请(专利权)人:缙云县新新纸箱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