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底座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52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挡底座总成,包括换挡组件、换挡底座壳体和换挡上盖,所述换挡底座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腔体,所述换挡上盖设置在所述换挡底座壳体上,所述换挡上盖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通槽,所述换挡上盖的下部设置有挡位槽,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臂、换挡杆和换挡弹片,所述换挡弹片包括弹片主体和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弹片主体的后部的滚轮体,所述滚轮体在所述弹片主体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挡位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换挡底座总成,在用于不同换挡行程的变速箱时,仅需要更换相应行程的换挡上盖,不需要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开发,从而节约换挡底座总成的开发周期和成本,并且能够补偿挡位槽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挡底座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换挡底座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变速箱种类繁多,变速箱的换挡行程也不尽相同。参见图1-图2,换挡摇臂90安装于变速箱80上,通过换挡摇臂90在P挡、R挡、N挡以及D挡位置上的转动实现变速箱80的挡位切换。换挡底座总成的换挡杆20的下端以可转动方式设置,换挡杆20通过拉索与换挡摇臂90连接,用户换挡时通过转动换挡杆20拉动拉索使换挡摇臂90转动,这要求换挡杆在P挡、R挡、N挡以及D挡位上的弧度与换挡摇臂90一致,即换挡杆20与换挡摇臂90的换挡行程一致。目前,针对不同行程的变速箱80,必须重新开发与之匹配的换挡底座总成,这使得换挡底座总成的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以及质量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换挡底座总成,在用于不同换挡行程的变速箱时,仅需要更换相应行程的换挡上盖,不需要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开发,从而节约换挡底座总成的开发周期和成本,并且能够补偿挡位槽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换挡底座总成,包括换挡组件、换挡底座壳体和换挡上盖,所述换挡底座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腔体,所述换挡上盖设置在所述换挡底座壳体上,所述换挡上盖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通槽,所述换挡上盖的下部设置有挡位槽,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臂、换挡杆和换挡弹片,所述换挡臂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所述换挡杆的下部与所述换挡臂固定连接,所述换挡杆的上部穿过所述通槽并且向上伸出于所述换挡上盖,所述换挡弹片包括弹片主体和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弹片主体的后部的滚轮体,所述弹片主体的前部与所述换挡臂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片主体的中部和后部均悬空,所述滚轮体向上凸出于所述弹片主体,所述滚轮体在所述弹片主体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挡位槽内。进一步,所述换挡上盖与所述换挡底座壳体以可拆卸方式连接。进一步,所述挡位槽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P挡槽、R挡槽、N挡槽和D挡槽。进一步,所述换挡弹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片主体的后部的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上设置有向上凸出于所述弹片主体的安装支耳,所述滚轮体上设置有滚轮转轴,所述滚轮转轴的轴线方向沿左右方向,所述安装支耳上设置有用于与滚轮转轴连接的转轴安装孔。进一步,所述换挡臂的中部设置有换挡杆安装孔,所述换挡杆的下部插入所述换挡安装孔中。进一步,所述滚轮支架的位置位于所述换挡安装孔的正上方。进一步,所述弹片主体的前部设置有弹片安装过孔,所述换挡臂的前部设置有弹片安装螺纹孔,通过第一螺栓穿过所述弹片安装孔并与所述弹片安装螺纹孔螺纹连接使所述弹片主体与所述换挡臂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换挡臂的上表面从前至后高度降低。进一步,所述换挡组件还包括换挡臂转轴,所述换挡臂转轴与所述换挡底座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换挡臂转轴的轴线方向沿左右方向,所述换挡臂的下部与所述换挡臂转轴以可转动方式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换挡底座总成,在换挡过程中,用户能够通过换挡弹片的震动感知到换挡时的挡位感,并且弹片主体使滚轮体抵靠在挡位槽上,不仅能够补偿挡位槽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还具有限位作用,防止换挡杆滑档;在用于不同换挡行程的变速箱时,仅需要更换相应行程的换挡上盖,不同行程的换挡上盖只需要改变换挡槽的形状即可,换挡上盖的其余部分不需要改动,并且不需要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开发,能够节约换挡底座总成的开发周期和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变速箱与换挡摇臂的换挡原理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的换挡底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挡底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挡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挡臂与换挡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挡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B-B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挡臂、换挡弹片以及换挡上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换挡臂,11-换挡杆安装孔,20-换挡杆,30-换挡弹片,31-弹片主体,311-滚轮支架,312-弹片安装过孔,32-滚轮体,321-滚轮转轴,40-换挡臂转轴,50-换挡底座壳体,60-换挡上盖,61-通槽,62-挡位槽,621-P挡槽,622-R挡槽,623-N挡槽,624-D挡槽,71-第一螺栓,72-第二螺栓,80-变速箱,90-换挡摇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3-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换挡底座总成,包括换挡组件、换挡底座壳体50和换挡上盖60,所述换挡底座壳体50的内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腔体,所述换挡上盖60设置在所述换挡底座壳体50上,所述换挡上盖60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通槽61,所述换挡上盖60的下部设置有挡位槽62,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臂10、换挡杆20和换挡弹片30,所述换挡臂10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所述换挡杆20的下部与所述换挡臂10固定连接,所述换挡杆20的上部穿过所述通槽61并且向上伸出于所述换挡上盖60,所述换挡弹片30包括弹片主体31和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弹片主体31的后部的滚轮体32,所述弹片主体31的前部与所述换挡臂10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片主体31的中部和后部均悬空,所述滚轮体32向上凸出于所述弹片主体31,所述滚轮体32在所述弹片主体31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挡位槽62内;所述换挡组件还包括换挡臂转轴40,所述换挡臂转轴40与所述换挡底座壳体50固定连接,所述换挡臂转轴40的轴线方向沿左右方向,所述换挡臂10的下部与所述换挡臂转轴40以可转动方式连接。用户在换挡时通过转动换挡杆20操纵变速箱80上的换挡摇臂90,在本实施例中换挡杆20转动会带动换挡臂10以换挡臂转轴40为旋转中心转动,同时带动换挡弹片30移动至换挡槽的不同位置,挡位槽62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P挡槽621、R挡槽622、N挡槽623和D挡槽624,四个挡位的槽型不同,以从D挡切换至N挡为例,随着换挡弹片30的移动,N挡槽623和D挡槽624之前的凸起对滚轮体32施加压力,滚轮体32克服弹片主体31的弹力向下移动从D挡槽624中滑出,随着换挡弹片30的进一步移动,滚轮体32移动至N挡槽623的下方,在弹片主体31的弹力作用下滚轮体32卡入N挡槽623内,从而完成换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能够通过换挡弹片30的震动感知到换挡时的挡位感,并且弹片主体31使滚轮体32抵靠在挡位槽62上,不仅能够补偿挡位槽62的磨损,增加使用寿命,还具有限位作用,防止换挡杆20滑档;在用于不同换挡行程的变速箱80时,仅需要更换相应行程的换挡上盖60,不同行程的换挡上盖60只需要改变换挡槽的形状即可,换挡上盖60的其余部分不需要改动,并且不需要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开发,能够节约换挡底座总成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挡底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组件、换挡底座壳体(50)和换挡上盖(60),所述换挡底座壳体(50)的内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腔体,所述换挡上盖(60)设置在所述换挡底座壳体(50)上,所述换挡上盖(60)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通槽(61),所述换挡上盖(60)的下部设置有挡位槽(62),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臂(10)、换挡杆(20)和换挡弹片(30),所述换挡臂(10)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所述换挡杆(20)的下部与所述换挡臂(10)固定连接,所述换挡杆(20)的上部穿过所述通槽(61)并且向上伸出于所述换挡上盖(60),所述换挡弹片(30)包括弹片主体(31)和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弹片主体(31)的后部的滚轮体(32),所述弹片主体(31)的前部与所述换挡臂(10)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片主体(31)的中部和后部均悬空,所述滚轮体(32)向上凸出于所述弹片主体(31),所述滚轮体(32)在所述弹片主体(31)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挡位槽(6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底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组件、换挡底座壳体(50)和换挡上盖(60),所述换挡底座壳体(50)的内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腔体,所述换挡上盖(60)设置在所述换挡底座壳体(50)上,所述换挡上盖(60)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通槽(61),所述换挡上盖(60)的下部设置有挡位槽(62),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臂(10)、换挡杆(20)和换挡弹片(30),所述换挡臂(10)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所述换挡杆(20)的下部与所述换挡臂(10)固定连接,所述换挡杆(20)的上部穿过所述通槽(61)并且向上伸出于所述换挡上盖(60),所述换挡弹片(30)包括弹片主体(31)和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弹片主体(31)的后部的滚轮体(32),所述弹片主体(31)的前部与所述换挡臂(10)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片主体(31)的中部和后部均悬空,所述滚轮体(32)向上凸出于所述弹片主体(31),所述滚轮体(32)在所述弹片主体(31)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挡位槽(6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底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上盖(60)与所述换挡底座壳体(50)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底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槽(62)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P挡槽(621)、R挡槽(622)、N挡槽(623)和D挡槽(6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底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庆伍习松姚川孙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