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1365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识别装置,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包括:并列设置于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内部的第一输送设备和第二输送设备,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从垃圾分类识别系统初始的第一端延伸至尾部的第二端,第二输送设备从第一连通通道处延伸至尾部的第二端;金属探测器,设置于第一输送设备上方的空间内,以对经第一输送设备输送的垃圾进行初步检测;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金属探测器的下方的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第一输送设备和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在第一转动机构处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金属探测器探测出垃圾分类错误时,第一转动机构发生转动以将垃圾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上,该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可大幅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垃圾分类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将垃圾分成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为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并避免垃圾袋进入后续处理工序,上海等大部分地区规定湿垃圾投放时必须“破袋”倒入湿垃圾桶,同时将属于干垃圾的塑料袋投放到干垃圾桶内。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因各地地域、垃圾组分、人文生活差异较大,目前垃圾分类方法各异,加上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的全面知识和思想意识,较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更无法准确辨别种类复杂的垃圾究竟属于哪种垃圾类型,可能出现垃圾投放错误的情况,给后端处理造成压力。因此目前垃圾分类存在上述多种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垃圾分类识别装置,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包括:并列设置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内部的第一输送设备和第二输送设备,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初始的第一端延伸至尾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从第一连通通道处延伸至尾部的第二端;金属探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方的空间内,以对经所述第一输送设备输送的垃圾进行初步检测;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金属探测器的下方的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所述第一输送设备和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处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所述金属探测器探测出垃圾分类错误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发生转动以将所述垃圾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上。可选地,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还包括:智能检测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方的空间内,以对垃圾分类是否正确进行检测。可选地,所述智能检测设备包括X射线检测、微波检测、红外线检测、声波检测、高光谱成像检测、超声成像、视觉成像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还包括:智能平台和摄像设备,所述智能平台与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和所述金属探测器通讯连接,所述智能检测设备和/或所述金属探测器检测出垃圾分类错误时,所述智能平台连锁所述摄像设备进行拍摄,以识别垃圾袋标签并得到用户信息然后反馈至所述智能平台。可选地,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二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所述第一输送设备和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设置有第二连通通道,所述智能检测设备识别出垃圾分类错误时,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发生转动以将所述垃圾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上。可选地,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还包括:称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的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前方。可选地,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还包括:外壳,以形成容纳所述称重装置、第一输送设备、第二输送设备、所述金属探测器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智能检测设备和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臭气收集系统、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接料斗的空间。可选地,所述外壳采用透明可视材料。可选地,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还包括:臭气收集系统,设置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的第一输送设备和第二输送设备上方的空间内,以使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保持负压。可选地,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料斗,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的第二端;和/或第二接料斗,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设备的第二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应用于垃圾分类收集后端的湿垃圾处理系统,可快速、精确地检测湿垃圾中是否含有杂质,将含有杂质的垃圾袋分选出来并溯源反馈。本技术针对湿垃圾收集后的处理系统,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点需专人值守、湿垃圾“破袋”倒出造成的现场环境及卫生难题,实现收集点无人值守、居民可随时“成袋”投放湿垃圾,并可大幅降低前端垃圾分类收集点采用智能分类识别装置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减轻前端垃圾分类收集点的压力。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识1、外壳2、第一输送设备3、称重装置4、智能检测设备5、第一转动机构6、金属探测器7、第一智能摄像头8、第二智能摄像头9、第二转动机构10、清洗喷淋装置11、清扫装置12、第一接料斗13、臭气收集系统14、智能信号源15、第二输送设备16、第二接料斗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明白,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这里参考作为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横截面图来描述技术的实施例。这样,可以预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包括:/n并列设置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内部的第一输送设备和第二输送设备,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初始的第一端延伸至尾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从第一连通通道处延伸至尾部的第二端;/n金属探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方的空间内,配置为对经所述第一输送设备输送的垃圾进行初步检测;/n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金属探测器的下方的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所述第一输送设备和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处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所述金属探测器探测出垃圾分类错误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发生转动以将所述垃圾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包括:
并列设置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内部的第一输送设备和第二输送设备,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初始的第一端延伸至尾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从第一连通通道处延伸至尾部的第二端;
金属探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方的空间内,配置为对经所述第一输送设备输送的垃圾进行初步检测;
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金属探测器的下方的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所述第一输送设备和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处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所述金属探测器探测出垃圾分类错误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发生转动以将所述垃圾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还包括:
智能检测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方的空间内,配置为对垃圾分类是否正确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检测设备包括X射线检测、微波检测、红外线检测、声波检测、高光谱成像检测、超声成像、视觉成像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还包括:
智能平台和摄像设备,所述智能平台与所述智能检测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和所述金属探测器通讯连接,所述智能检测设备和/或所述金属探测器检测出垃圾分类错误时,所述智能平台连锁所述摄像设备进行拍摄,配置为识别垃圾袋标签并得到用户信息然后反馈至所述智能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诚斌王腾赵飞刘娟娟古创王天义赵彬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