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8039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乳油制剂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含有叶菌唑,所述乳油制剂组合物中还包含有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其中有效成分占乳油制剂组合物总重量的5‑44%,表面活性剂占可溶液剂组合物总重量的8%‑25%,其余为溶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由低于组分体系HLB值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大于等于组分体系HLB值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系配置的乳油不仅具有全组分低毒、高闪点、低挥发,对环境友好的特点,还具有优秀的自动分散性,入水能达到瞬间乳化,形成稳定均匀的乳化液。接触靶标后能快速渗透进植物体内,传导至病害处,为药效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叶菌唑,英文通用名:METCONAZOLE,化学名:(1RS,5RS;1RS,5RS)-5-(4-氯苯)-2,2-二甲基-1-(1氢-1,2,4-三唑-1-甲基)环戊醇。叶菌唑的结构如下所示:叶菌唑的理化性质如下:密度:1.307(20℃);熔点:110~113℃;沸点:285℃;蒸气压:1.23E-5(20℃);性状:白色、无味结晶体。在水中溶解度特低(20℃、15mg/L):在苯类等非极性溶剂中难溶,在某些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如甲醇235、丙酮238.9;水15、甲醇235mg/L、丙酮238.9mg/L。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叶菌唑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虽然作用机理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却差别很大。两种异构体都具有杀菌活性,但顺式高于反式。叶菌唑杀真菌谱非常广泛,且活性极佳。大田间施用对谷类作物壳针孢、链孢霉和柄锈菌等植物病害有卓越效果。叶菌唑与其他传统杀菌剂相比,剂量极低而防治谷类作物的植病却很广。叶菌唑是一个内吸、广谱的杀菌剂,活性极佳,大田防治使用剂量为30~90g(a.i.)/hm2,持效期5~6周。它既可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种子处理,使用剂量为2.5~7.5g(a.i.)/l00kg种子。叶菌唑是一个配伍性极强的化合物,与许多杀菌剂复配都能增效或扩效,很少产生拮抗。例如叶菌唑与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三唑酮、已唑醇、烯唑醇、三唑醇、环丙唑醇,与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与甲霜灵、咪鲜胺,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唑菌酰胺(6.1%氟唑菌酰胺+4.4%叶菌唑),啶酰菌胺等的复配,不仅效果显著,还延缓了抗药性。叶菌唑及其复配制剂的应用面很广,对麦类、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棉花、瓜果蔬菜(如西瓜、辣椒、西红柿、葡萄、草莓等)的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灰霉病、炭疽病、猝倒病、枯萎病等数十种病害均表现出显著疗效。叶菌唑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日本吴羽公司专利技术。1994年起,产品开始在欧洲投放市场。到目前为止,产品市场在欧洲、北美、南美为中心,作为麦类、玉米、油菜籽、大豆等的杀菌剂被采用多年。在中国,叶菌唑的使用处尚于起步阶段。由于叶菌唑熔点高,在非极性溶剂中难溶,在水中极难溶,故可以较方便的制得悬浮剂,可湿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固体制剂,但制备水溶性液剂、乳油等液体制剂技术难度大,制备活性物含量较高的液体制剂则会遇到更大的技术障碍。叶菌唑及其复配制剂产品多年来主要以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及可湿粉剂等固体制剂为主,乳油产品单剂仅90g/L叶菌唑EC,复配制剂有:7.4%叶菌唑+12.5%吡唑醚菌酯EC(国外市场)、叶菌唑·氟环唑27.5g/L+37.5g/L乳油(防治大麦/小麦等真菌病害)、叶菌唑·氟唑菌酰胺45g/L+62.5g/L乳油(防治大麦/小麦等真菌病害)、叶菌唑·咪鲜胺30%水乳剂(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等少数几个低含量产品,而可溶液剂的产品数更是为零。叶菌唑及其复配制剂产品的剂型至今结构单薄,这与多年来在欧美市场防治对象高度集中(小麦,大豆,油菜等少数大宗作物)有关,也与叶菌唑产品开发初期当时的制剂技术水平有关。在叶菌唑始于中国使用之际,有必要结合国情抓紧研发一系列新制剂,以适应我国的耕作物结构和病害的防治及植保防治的新要求。业内共知,乳油、可溶液剂等为代表的液体剂型是农药成品药开发的首选剂型之一。它比固体制剂具有更优秀的药物传输功能和铺展性,见效快,药效普遍高于固体制剂。它更适合于滴灌、灌根、根施、注射等一系列新的精准施药方法。它还更适合于某些作物(如水稻等)用于种子处理。采用液体制剂做复配制剂,各种活性成分的混配均匀度均高于固体制剂,效果更好。另外,液体制剂更适合若干经济作物如:瓜果蔬菜、花卉草坪等的植物保护。2014年3月1日我国工信部开始实施《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的限量标准》(G/T4576-2013)以来,对环境友好的新型乳油的研发成为农药工业发展的新方向之一。为了创制环境友好型新型农药乳油制剂,研究开发绿色溶剂替代乳油中一直使用的甲苯、二甲苯、异氟尔酮、吡咯烷酮等旧有的溶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就叶菌唑而言,许多可与之复配的新的活性物其原药本身是低熔点的,如吡唑醚菌酯、甲霜灵、咪鲜胺、氟唑菌酰胺等。如果叶菌唑仍以悬浮剂或固体制剂为基础与这些低熔点药物复配的话,在制剂技术上会遇到很多麻烦,复配产品的稳定性也将面临较大风险。如果把它们复配成均匀的高含量的可溶液剂等,那这些困难和风险都消除了。因此需要针对叶菌唑制剂技术的短板研发可溶液剂等的制备技术。业内已共知,叶菌唑与某些三唑类杀菌剂复配能明显增效和扩大了杀菌谱,其中与戊唑醇的复配效果更为显著。2006年以来,业内在该领域开展并公开了多项复配制剂和应用研究的结果,其中有关叶菌唑复配的乳油的制备开发空缺。,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172421A:公开了叶菌唑戊唑醇复配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防治所产生的极其优秀的增效效果,对公开的组合物提出了若干剂型保护,但乳油空缺。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7006485A:公开了叶菌唑戊唑醇复配的组合物采用人工浸种法对水稻恶苗病防治的优秀的增效效果,对公开的组合物提出了若干剂型保护,但乳油空缺。上世纪50年代,为解决传统乳油的产业化,国际农药界为此设计了一个乳油专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解决了能瞬间乳化的技术问题。传统乳油是以二甲苯等芳香烃为基本溶剂的,原药是以有机磷及后来的拟除虫菊酯等为代表的。制备的乳油HLB值一般在13-14之间,农乳500#HLB值在8-10左右。产品在田头用水稀释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从有机相内部迅速向水相扩散,推进了油相整体的快速自动分散而乳化。这就是传统乳油从内向外乳化分散的机理。本世纪以来,溶剂已由非极性的苯类转为带有不同极性的酰胺类,酮类,酯类等低风险溶剂,新的溶剂系统与传统的乳油溶剂相比,HLB值较高,更适合于近年来开发的新结构原料药的溶解。此时原来的以50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从内向外推进乳化分散的机制在许多场合已经不能达到瞬间乳化的效果了,尤其是对溶解度较小的原药更为明显。授权专利CN105613536B建立了一个新的乳油配方体系。采用高HLB值的某些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取代了500#,改为从外部拉动来达到自动分散乳化的效果,解决了这部分新乳油体系的快速乳化问题。但是以上两个乳油配方体系在研制叶菌唑及其复配的高浓度乳油时,已经不适用了。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中缺少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的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所述乳油制剂组合物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油制剂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含有叶菌唑,所述乳油制剂组合物中还包含有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其中有效成分占乳油制剂组合物总重量的5-44%,表面活性剂占可溶液剂组合物总重量的8%-25%,其余为溶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油制剂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含有叶菌唑,所述乳油制剂组合物中还包含有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其中有效成分占乳油制剂组合物总重量的5-44%,表面活性剂占可溶液剂组合物总重量的8%-25%,其余为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油制剂组合物中有效成分除含有叶菌唑以外,还含有其他杀菌剂,所述其他杀菌剂选自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嘧菌酯、三唑酮、甲霜灵、咪酰胺、氟唑菌酰胺、啶酰菌胺或丙硫菌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叶菌唑和其他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10—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由低于组分体系HLB值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大于等于组分体系HLB值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低于组分体系HLB值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大于等于组分体系HLB值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以下物质: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及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及盐,芳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酯及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及盐,芳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及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及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有叶菌唑的乳油制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大于等于组分体系HLB值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以下物质: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三乙醇胺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三乙醇胺盐、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或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虹冷阳王佳韵薛峰虞祥发占绣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稞莱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