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组合物和/或制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98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含有2‑[(7,8‑二氟‑2‑甲基‑3‑喹啉基)氧基]‑6‑氟‑a,a‑二甲基苯甲醇(Ipflufenoquin)和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其中有效成分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20:20~1,且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在杀菌组合物/制剂中的总含量为20~50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有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对稻瘟病的防治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适用于水稻、玉米以及瓜果蔬菜中真菌性病害的的防治。

Compositions and / or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pflufenoquin and ceftriazol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组合物和/或制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复配
,特别地涉及含有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组合物和/或制剂,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农业病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由于目前农药的不规范使用,造成了各种致病真菌对农药的抗性越来越强,致使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高,从而导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合理地使用农药以及制备复配的杀菌剂来降低真菌的抗性已迫在眉睫。水稻稻瘟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稻瘟病危害水稻各个部位,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在抽穗期可导致水稻不能正常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可能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Ipflufenoquin是日本曹达开发的一种喹啉类杀菌剂,开发代号NF-180。Ipflufenoquin为广谱杀菌剂,适用于水稻、果蔬等,能够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可用于防治对现有药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Ipflufenoquin的化学名称为:2-[(7,8-二氟-2-甲基-3-喹啉基)氧基]-6-氟-a,a-二甲基苯甲醇{2-[(7,8-difluoro-2-methyl-3-quinolinyl)oxy]-6-fluoro-a,a-dimethylbenzenemethanol},CAS登录号:1314008-27-9。Ipflufenoquin的结构式为:种菌唑(ipconazole)为日本吴羽化学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通用名为ipconazole,开发代号为KNF-317。种菌唑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兼具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可用于水稻、谷物、观赏植物和非作物领域等,防治许多种子病害,尤其对水稻恶苗病、叶斑病和稻瘟病等特别有效,并能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的茎基腐病和丝黑穗病等。种菌唑化学名称为:2-[(4-氯苯基)甲基]-5-(1-异丙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CAS登录号:125225-28-7。种菌唑结构式为: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公开或暗示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组合物和/或制剂及其在防治水稻、玉米及瓜果蔬菜病害方面的应用的任何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情况,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进一步地,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20:20~1。更进一步地,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15:15~1。优选地,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7:7~1。进一步优选地,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4:4~1。更进一步优选地,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1~2:2~1。更进一步优选地,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1。进一步地,以组合物的总质量为100质量%计,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在组合物中的总含量为1~95质量%。更进一步地,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在组合物中的总含量为20~80质量%。优选地,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在组合物中的总含量为20~50质量%。更优选地,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在组合物中的总含量为25~50质量%。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物制备的制剂。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剂的剂型为乳油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水乳剂和/或微胶囊剂。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物和/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剂在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中的应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植物真菌性病害包括水稻恶苗病、水稻叶斑病、水稻稻瘟病、玉米茎基腐病和/或玉米丝黑穗病。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的方法,包括向植物或向植物的生长环境施用有效量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物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的方法,包含将有效成分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同时施用、或分别施用、或相继施用于植物或植物生长环境。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组合物和/或制剂,能够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在降低Ipflufenoquin和种菌唑的施用率的同时,保持了与高施用率同样良好的作用。因此,施用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组合物/制剂也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除杀菌协同活性之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和/或制剂,具有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例如:降低了活性化合物的施用率;即使在单一化合物显示无活性或几乎无活性的施用率下,本专利技术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仍然足以防治病害;配制或使用过程中(例如研磨、筛分、乳化、溶解或分散)的有利特性;增强的储存稳定性和光稳定性;有利的残留物形成;改进的毒物学和生态毒理学特性;改进的植物特性,例如更好的生长、提高的采收产量、更发达的根系、更大的叶面积、更绿的叶子、更强壮的嫩枝、更少的种子需求、更低的植物毒性、植物防御系统的调动、与植物良好的相容性。因此,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在杀菌的同时,还非常有助于使植物保持健康,还能保障品质和产量。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组合物和/或制剂,可有助于增强内吸作用(systemicaction)。以类似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组合物和/或制剂具有更长的持效期。为至少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其中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并且均显示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协同增效作用,本专利技术对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进行了大量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中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20:20~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中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15:15~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中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7:7~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中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7:4~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中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7:2~1。在一些实施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含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20:20~1,优选地,所述质量比为1~15:15~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质量比为1~7:7~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的质量比为1~4:4~1,优选地,所述质量比为1~2:2~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在组合物中的总含量为1~95质量%,优选地,总含量为20~8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Ipflufenoquin与种菌唑在组合物中的总含量为20~50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义涛张欣怡梁任龙刘新烁甘焕谢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东阳光菌阳氢专利农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