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34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苯醚菌酯、三唑酮、缬氨酸、丁子香酚、硫酸镁和谷氨酸组成。发明专利技术在刺梨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将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在植物源防控和农业综合防控中采用了腈菌唑,原料之间的各个组分协同作用,增强了单一组分的杀虫抑菌作用。不仅充分满足了刺梨生长的营养需求,而且还具有增强刺梨免疫力的效果。其所种植得到的成品刺梨符合国家有机刺梨的标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及其应用,刺梨白粉病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科中的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因此称为白粉病。白粉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双子叶植物的危害尤为普遍。白粉病发生后,寄主受害部位生长受抑制,逐渐退绿变黄,出现枯斑至最后全叶枯干,如果许多叶片同时受害,也可以使植株早枯。病害后期,由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粉状霉层中,常出现许多散生的黑色粒状的闭囊壳,并以此越冬,次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对湿度要求不高,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农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受到侵染,一旦发生就会很快传播蔓延。白粉病使我国刺梨遭受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就成为刺梨种植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在刺梨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原料组成:腈菌唑、苯醚菌酯、三唑酮、缬氨酸、丁子香酚、硫酸镁和谷氨酸。腈菌唑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是C15H17ClN4,淡黄色固体。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同时对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苯醚菌酯是最新研发上市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此类杀菌剂是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品种,合成Strobilurin类化合物作为国际上杀菌剂研究开发的热点,在过去的10多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世界各大农药公司对此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修饰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研究开发出嘧菌酯、醚菌酯等杀菌剂新品种。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小麦叶枯病、凤梨黑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均有效。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对蜜蜂和天敌无害。三唑酮的杀菌机制原理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强。缬氨酸化学名称为2-氨基-3-甲基丁酸,属于支链氨基酸,它能促进身体正常生长,修复组织,调节血糖,并提供需要的能量。可用异丁醛作原料合成。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几乎不溶,可以促进真菌对药剂的吸收。前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8.2~10.5份、苯醚菌酯1.15~3.25份、三唑酮6.78~8.15份、缬氨酸5.17~8.52份、丁子香酚8.19~10.18份、硫酸镁11.62~13.51份和谷氨酸7.62~9.18份。前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8.2份、苯醚菌酯1.15份、三唑酮6.78份、缬氨酸5.17份、丁子香酚8.19份、硫酸镁11.62份和谷氨酸7.62份。前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10.5份、苯醚菌酯3.25份、三唑酮8.15份、缬氨酸8.52份、丁子香酚10.18份、硫酸镁13.51份和谷氨酸9.18份。前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9.1份、苯醚菌酯2.95份、三唑酮7.15份、缬氨酸6.52份、丁子香酚9.58份、硫酸镁12.50份和谷氨酸8.85份组成。前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的应用,包括下述方法:将7~10克上述组合物溶于10升水中,以喷雾的形式喷洒在刺梨的树干、树枝以及树叶上。前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的应用,还包括下述方法:在晴天的天气,中午的时候将组合物溶剂以喷雾的形式喷洒在刺梨的树干、树枝以及树叶上。前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的应用,还包括下述方法:将喷雾器的喷头朝上,向刺梨的树叶背面喷洒组合物溶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刺梨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将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在植物源防控和农业综合防控中采用了腈菌唑,原料之间的各个组分协同作用,增强了单一组分的杀虫抑菌作用。不仅充分满足了刺梨生长的营养需求,而且还具有增强刺梨免疫力的效果。其所种植得到的成品刺梨符合国家有机刺梨的标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8.2份、苯醚菌酯1.15份、三唑酮6.78份、缬氨酸5.17份、丁子香酚8.19份、硫酸镁11.62份和谷氨酸7.62份。实施例2: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10.5份、苯醚菌酯3.25份、三唑酮8.15份、缬氨酸8.52份、丁子香酚10.18份、硫酸镁13.51份和谷氨酸9.18份。实施例3: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9.1份、苯醚菌酯2.95份、三唑酮7.15份、缬氨酸6.52份、丁子香酚9.58份、硫酸镁12.50份和谷氨酸8.85份。将7~10克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所述组合物溶于10升水中,以喷雾的形式,在晴天的天气,中午的时候将组合物溶剂以喷雾的形式喷洒在刺梨的树干、树枝以及树叶上。较佳的,将喷雾器的喷头朝上,向刺梨的树叶背面喷洒组合物溶液,雾滴在下落的过程中会落在刺梨的树干、树枝以及树叶上。因为白粉病往往发生在树叶的背面,并且早晨和傍晚的时候露水较多,会稀释溶液的浓度,使喷洒在树叶上的溶液低落在地面。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所述组合物制备成农药,喷洒在同样白粉病发病初期阶段的不同片区的刺梨上,每周喷一次。15天后得出结果:没有喷洒农药的刺梨树发病率为55.67%,喷洒普通农药的刺梨树的发病率为39.85%,喷洒实施例1组合物配置农药的刺梨树发病率为17.52%,喷洒实施例2组合物配置农药的刺梨树发病率为18.15%,喷洒实施例3组合物配置农药的刺梨树发病率为16.91%。得到验证后,在大范围试用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刺梨树的白粉病发病率,刺梨的产量、品质均得到显著提升,本组合物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腈菌唑、苯醚菌酯、三唑酮、缬氨酸、丁子香酚、硫酸镁和谷氨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腈菌唑、苯醚菌酯、三唑酮、缬氨酸、丁子香酚、硫酸镁和谷氨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8.2~10.5份、苯醚菌酯1.15~3.25份、三唑酮6.78~8.15份、缬氨酸5.17~8.52份、丁子香酚8.19~10.18份、硫酸镁11.62~13.51份和谷氨酸7.62~9.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8.2份、苯醚菌酯1.15份、三唑酮6.78份、缬氨酸5.17份、丁子香酚8.19份、硫酸镁11.62份和谷氨酸7.6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10.5份、苯醚菌酯3.25份、三唑酮8.15份、缬氨酸8.52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凯邬林吴元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发来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