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顶出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982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顶出模装置。出模装置包括弹块以及可上下移动的斜顶,弹块设在斜顶的上部内并跟随斜顶上下移动,斜顶的移动方向为与竖直线形成锐角夹角的上下倾斜线方向,斜顶的上部为模芯的一部分并且斜顶的上部外侧面组成模芯外表面的一部分,弹块设有穿入斜顶的水平顶杆,水平顶杆外端面与塑胶件的内侧壁紧贴;在出模时,斜顶向上移动,斜顶上部顶面推动塑胶件向上逐步脱离模芯,弹块同步向上移动且顶杆逐步推动塑胶件的内侧壁与斜顶上部外侧面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出模装置在出模时能够让塑胶件内侧壁在同步上升时逐步脱离,因而塑胶件内侧壁在出模时不会出现粘模、拖伤等质量问题,良品率得到提高,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顶出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装备,尤其涉及一种斜顶出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新型的箱型塑胶件产品,有部分产品侧壁比较深、比较薄,有些还在内侧壁上带有凹凸骨位特征,这些产品的注塑过程容易导致粘模、出模拖伤的问题。若通过减胶拔模出模,会造成塑胶产品内侧壁胶位单薄,注塑时难走胶,易出现塑胶件品质问题。反复对模具进行省模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出模结构,使得箱型塑胶件在出模时能够降低内侧壁出现品质问题的几率,提高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而提供一种斜顶出模装置,可以让箱型塑胶件出模更顺利、提高良品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斜顶出模装置,其包括弹块以及可上下移动的斜顶,弹块设在斜顶的上部内并跟随斜顶上下移动,斜顶的移动方向为与竖直线形成锐角夹角的上下倾斜线方向,斜顶的上部为模芯的一部分并且斜顶的上部外侧面组成模芯外表面的一部分,弹块设有穿入斜顶的水平顶杆,水平顶杆外端面与塑胶件的内侧壁紧贴;在出模时,斜顶向上移动,斜顶上部顶面推动塑胶件向上逐步脱离模芯,弹块同步向上移动,弹块相对斜顶水平移动,顶杆逐步穿出斜顶上部外侧面并且顶杆外端面与塑胶件的内侧壁保持紧贴,斜顶上部外侧面与塑胶件内侧壁逐步脱离。
[0005]在斜顶处于初始位置时,斜顶上部置于模芯的容纳位中,容纳位的侧壁为竖直侧壁,弹块背面与容纳位侧壁紧贴;在出模时,弹块同步向上移动并且弹块背面与容纳位侧壁保持紧贴。
[0006]斜顶向上移动的方向矢量分解成竖直方向矢量和水平方向矢量,水平方向矢量指向于容纳位侧壁。
[0007]弹块与斜顶上部之间夹有一个水平压簧,水平压簧用于对弹块施加水平压力并让弹块背面与容纳位侧壁保持紧贴。
[0008]出模装置还包括上下移动的驱动件,斜顶的底端与驱动件连接,斜顶底端与驱动件同步上下移动,斜顶底端可相对驱动件水平平移。
[0009]容纳位的侧壁的上部设有避让斜面,在斜顶处于初始位置时,避让斜面与斜顶上部内侧面紧贴,在出模时,避让斜面用于供斜顶通过。
[0010]斜顶上部外侧面为平整面,或者斜顶上部外侧面具有凹/凸特征。
[0011]对应一个模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出模装置。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斜顶内设置一个活动的弹块,在斜顶向上顶出塑胶件时,弹块相对斜顶有水平移动,顶柱的推动可以促使斜顶外侧面在出模时必定会与塑胶件内侧壁脱离,在出模时能够让塑胶件内侧壁在同步上升时逐步脱
离,因而塑胶件内侧壁在出模时不会出现粘模、拖伤等质量问题,让箱型塑胶件出模可以更顺利,良品率得到提高,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出模装置合模状态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出模装置出模状态视图。
[001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视图所示产品均为适应图纸大小及视图清楚而进行了适当的缩小/放大,并不对视图所示产品大小加以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0017]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出模装置20。图1、2简要示出了出模装置20的结构,出模装置20是配合模芯10安装使用的。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应一个模芯10设置一个或多个出模装置20。图1和2为了简化而只展示了与一个模芯10对应的一个出模装置20。
[0018]如图1所示,出模装置20包括活动的弹块22以及可上下移动的斜顶21。斜顶21穿过模芯10。在斜顶21处于初始位置时,斜顶21上部置于模芯10的容纳位11中,而且斜顶21的上部211构成模芯10的一部分并且斜顶21的上部211外侧面组成模芯10外表面的一部分。而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斜顶21上部211外侧面为平整面,或者在斜顶21上部211外侧面设置凹/凸特征。
[0019]在出模时,斜顶21向上移动,而斜顶21的移动方向保持为与竖直线形成锐角夹角的上下倾斜线方向。而且斜顶21向上移动的方向矢量分解成竖直方向矢量和水平方向矢量,水平方向矢量指向于容纳位11侧壁12,也即是斜顶21向上移动是朝向于模芯10中心一侧移动。本实施例中,容纳位11的侧壁12的上部设有避让斜面13,而且避让斜面13的坡度方向与斜顶21移动方向平行。在斜顶21处于初始位置时,避让斜面13与斜顶21上部211内侧面紧贴,而在出模时,避让斜面13则用于供斜顶21通过。
[0020]如图1所示,出模装置20还包括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驱动件30。斜顶21的底端213与驱动件30连接,当驱动件30上下移动时,斜顶21底端213与驱动件30同步上下移动,而由于斜顶21是沿着固定方向倾斜上下移动的,因此斜顶21底端可以相对驱动件30水平平移。
[0021]如图1所示,斜顶21的上部211设有水平容纳槽212,而弹块22设在斜顶21的上部211的容纳槽212中,因此弹块22会跟随斜顶21上下移动。弹块22朝容纳槽212内部的一侧设有水平顶杆221,而且水平顶杆221穿入斜顶21中同时水平顶杆221外端面与塑胶件90的内侧壁91紧贴。如图1所示,容纳位11的侧壁12为竖直侧壁,而弹块22背面一直与容纳位11侧壁12紧贴。弹块22与斜顶21上部211之间夹有一个水平压簧23,水平压簧23两端分别抵顶斜顶21和弹块22。水平压簧23用于对弹块22施加水平压力并让弹块22背面与容纳位11侧壁12保持紧贴。
[0022]图1是合模、注塑之后去掉上模的状态图。在图1状态时,驱动件30开始沿竖直方向A向上移动,驱动斜顶21沿着倾斜方向B向上移动。方向B与方向A的夹角为3度。此时斜顶21上部211顶面推动塑胶件90向上逐步脱离模芯10本体。斜顶21也会带动弹块22同步向上,但
是水平压簧23受到斜顶21的水平压缩,水平压簧23便会推动弹块22紧贴容纳位11侧壁12,因此弹块22受到容纳位11的侧壁12的限制只能沿着方向A移动,弹块22会相对斜顶21上部水平移动,因而弹块22的顶杆221逐步穿出斜顶21上部211外侧面并且顶杆221外端面与塑胶件90的内侧壁91保持紧贴,斜顶21上部211外侧面便与塑胶件90内侧壁91逐步脱离至设定的脱模间隙,达到如图2所示的状态。在图2状态时,塑胶件90内侧壁91便与斜顶21上部211无接触,而且斜顶21上部211外侧面凹位214与塑胶件90内侧壁91凸起骨位911已经完全脱离,斜顶21不会对塑胶件90产生出模阻挡,塑胶件90可以顺利出模。
[0023]在图2中取出塑胶件90之后,驱动件30竖直向下移动,驱动斜顶21沿着倾斜方向C向下移动。方向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度。斜顶21也会带动弹块22同步向下,水平压簧23一直为压缩状态,水平压簧23便会推动弹块22紧贴容纳位11侧壁12,弹块22受到容纳位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顶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弹块以及可上下移动的斜顶,所述弹块设在斜顶的上部内并跟随斜顶上下移动,所述斜顶的移动方向为与竖直线形成锐角夹角的上下倾斜线方向,所述斜顶的上部为模芯的一部分并且斜顶的上部外侧面组成模芯外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弹块设有穿入斜顶的水平顶杆,所述水平顶杆外端面与塑胶件的内侧壁紧贴;在出模时,所述斜顶向上移动,所述斜顶上部顶面推动塑胶件向上逐步脱离模芯,所述弹块同步向上移动,所述弹块相对斜顶水平移动,所述顶杆逐步穿出斜顶上部外侧面并且顶杆外端面与塑胶件的内侧壁保持紧贴,所述斜顶上部外侧面与塑胶件内侧壁逐步脱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顶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斜顶上部置于模芯的容纳位中,所述容纳位的侧壁为竖直侧壁,所述弹块背面与容纳位侧壁紧贴;在出模时,所述弹块同步向上移动并且所述弹块背面与容纳位侧壁保持紧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顶出模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东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