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811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其包括计量组件、反应釜、控温组件和搅拌组件,计量组件的出液口与反应釜的第一进液端连通,反应釜的外部侧壁和内部侧壁之间形成有加热腔,加热件安装于加热腔,且加热件从上至下环绕贴设于反应釜的内部侧壁,加热件的上端形成有一与低压蒸汽连通的进气口,加热件的下端形成有一与反应釜外部连通的出气口,保温件套设于反应釜的外侧壁,搅拌组件安装于反应腔,搅拌组件的上端可转动的安装于反应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便于向反应腔内投放原材料,且在加热件和保温件的作用下,使得反应腔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应腔内的原材料亦可被搅拌均匀。料亦可被搅拌均匀。料亦可被搅拌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
,具体地为一种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三丁酸甘油酯是化学式为C15H26O6的短链脂肪酸酯,CAS号为 60

01

5,分子量:302.36,又称甘油三丁酸酯,白色近油状液体,几乎无气味,略有脂肪香气,三丁酸甘油酯常应用于药物,其在胃液中不分解,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缓慢释放成丁酸和甘油,修复小肠绒毛,抑制肠道有害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0003]在三丁酸甘油酯的生产工艺中,常采用一定质量比的甘油(亦称丙三醇)和丁酸在98%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得,上述三种原材料在反应釜内反应时,还需加热并使其保持在65℃~70℃之间。
[0004]然而,在三丁酸甘油酯的生产中,各原材料的配比难以把控,且原材料的反应温度难以有效保持、反应釜内原材料易出现搅拌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及的三丁酸甘油酯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反应温度难以有效保持、反应釜内原材料搅拌不均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包括:
[0007]计量组件、反应釜、控温组件和搅拌组件;
[0008]所述计量组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一进液口和出液口;
[0009]所述反应釜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端连通,所述反应釜的内部为空并形成有反应腔,所述反应釜的外部侧壁和内部侧壁之间形成有加热腔;
[0010]所述控温组件包括加热件和保温件,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加热腔,且所述加热件从上至下环绕贴设于所述反应釜的内部侧壁,所述加热件的上端形成有一与低压蒸汽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加热件的下端形成有一与所述反应釜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保温件套设于所述反应釜的外部侧壁;
[0011]所述搅拌组件安装于所述反应腔,所述搅拌组件的上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反应釜,且所述搅拌组件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反应釜的外部。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计量组件的作用下,便于向反应腔内投放丁酸、甘油和浓硫酸,于进气口通入低压蒸汽,从而对反应腔进行加热,在保温件的保温作用下,便于维持反应腔内的温度,且经换热后的低压蒸汽所形成的冷凝水便于收集和使用,搅拌组件则便于将反应腔内的原材料搅拌
均匀,从而加快酯化反应。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控温组件、搅拌组件安装于反应釜时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17]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包括计量组件1、反应釜2、控温组件3和搅拌组件4;
[0018]计量组件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一进液口和出液口;
[0019]反应釜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第一进液端21和第一出液端22,出液口与第一进液端21连通,反应釜2的内部为空并形成有反应腔23,反应釜2的外部侧壁和内部侧壁之间形成有加热腔24;
[0020]控温组件3包括加热件31和保温件32,加热件31安装于加热腔 24,且加热件31从上至下环绕贴设于反应釜2的内侧壁,加热件31的上端形成有一与低压蒸汽连通的进气口311,加热件31的下端形成有一与反应釜2外部连通的出气口312,保温件32套设于反应釜2的外部侧壁;
[0021]搅拌组件4安装于反应腔23,搅拌组件4的上端可转动的安装于反应釜2,且搅拌组件4的上端延伸至反应釜2的上端外部。
[0022]在进行三丁酸甘油酯生产时,可分别将定量的丁酸、甘油和98%的浓硫酸于计量组件1的出液口输送至反应腔23内,于进气口311通入一定温度下的低压蒸汽,通入的低压蒸汽沿着加热件31环绕流动以对反应釜2整体进行加热,从而使反应釜2内的温度保持在65℃~70℃之间,保温件32的设置,减缓了热量的耗散,且经加热降温后的低压蒸汽冷凝水亦可于加热件31内部下流并于出气口312排出并收集,有效节约了能源;在加热控温的过程中,可启动搅拌组件4,以对置于反应腔23内的丁酸、甘油和浓硫酸搅拌,加快酯化反应的进行。
[0023]优选地,计量组件1包括第一液体计量罐11、第二液体计量罐12 和第三液体计量罐13,第一液体计量罐11和第二液体计量罐12的出液口均与第一进液端21连通,第一液体计量罐11用于贮存丁酸并将一定质量的丁酸(如1766吨丁酸)输送至反应腔23的内部,第二液体计量罐12用于贮存甘油并将一定质量的甘油(如616吨)输送至反应腔23 的内部;反应
釜2的上端右侧还形成有第二进液端25,第三液体计量罐 13的出液口与第二进液端25连通,第三液体计量罐13用于贮存98%浓硫酸并将一定质量的浓硫酸(如6吨)输送至反应腔23的内部。
[0024]优选地,反应釜2的上端右侧还开设有与反应腔23连通的排气口 26,以将反应腔23内产生的废气于排气口26排出至反应釜2的外部。
[0025]优选地,加热件3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加热件31的截面呈不封闭的弧形,即半开的弧形,加热件31不封闭的一侧贴设于反应釜2的内侧壁,加热件31贴设于反应釜2的内部侧壁,从而使得加热件31与反应釜2之间形成一供低压蒸汽流动的环形管道,从而增加低压蒸汽与反应釜2之间的换热面积。
[0026]优选地,控温组件3还包括温度测量件33,温度测量件33的测温端伸入至加热腔24内,且测温端贴设于反应釜2的内部侧壁。
[0027]进一步地,温度测量件33为工业用温度计,以监测反应腔23内的温度状况,确保其内温度保持在65℃~70℃之间,若温度较低,则继续于进气口311通入低压蒸汽。
[0028]优选地,搅拌组件4包括转杆41和若干第一搅拌件42,转杆41竖直安装于反应腔23,且转杆41的上端可转动的安装于反应釜2的上端,若干第一搅拌件42间隔设置于转杆41上且均置于反应腔23内,每一第一搅拌件42均包括连接板421、弧形板422和搅拌叶4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计量组件、反应釜、控温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计量组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一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反应釜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端连通,所述反应釜的内部为空并形成有反应腔,所述反应釜的外部侧壁和内部侧壁之间形成有加热腔;所述控温组件包括加热件和保温件,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加热腔,且所述加热件从上至下环绕贴设于所述反应釜的内部侧壁,所述加热件的上端形成有一与低压蒸汽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加热件的下端形成有一与所述反应釜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保温件套设于所述反应釜的外部侧壁;所述搅拌组件安装于所述反应腔,所述搅拌组件的上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反应釜,且所述搅拌组件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反应釜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组件包括第一液体计量罐、第二液体计量罐和第三液体计量罐,所述第一液体计量罐和所述第二液体计量罐的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一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一液体计量罐用于贮存丁酸并将所述丁酸输送至所述反应腔,所述第二液体计量罐用于贮存甘油并将所述甘油输送至所述反应腔;所述反应釜的上端还形成有第二进液端,所述第三液体计量罐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三液体计量罐用于贮存浓硫酸并将所述浓硫酸输送至所述反应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丁酸甘油酯生产用投料及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的上端还开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排气口,以将所述反应腔内产生的废气于所述排气口排出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保健邬锋华万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