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烷酮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399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刚烷酮生产系统,其包括进料件、冷却换热组件、反应釜和夹套,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两端分别与出料口和反应釜的内部连通,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连通,夹套套设于反应釜,且夹套贴设于反应釜的一侧形成有从上至下连续且环绕反应釜的螺旋槽,螺旋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连通,且第二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连通,第二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刚烷酮生成系统,使得通入的高温混合物多次冷却降温,并于反应釜内结晶并收集,换热冷却效果好,且冷却介质回流至冷却箱以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刚烷酮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金刚烷酮解析收集
,具体地为一种金刚烷酮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金刚烷酮是利用浓硫酸与金刚烷氧化反应生成的医药中间体,具有重要医用价值。在生产中进行金刚烷酮产品收集时,主要采用蒸汽直接加热硫酸和金刚烷酮溶液,溶液中的金刚烷酮气化后随蒸汽从溶液中析出,在反应釜内利用低温碱性水溶液进一步解析金刚烷酮,最终解析出的金刚烷酮漂浮在碱性水溶液表面进行收集,整个工艺中,低温碱性水溶液换热冷却最为重要。现有的金刚烷酮反应釜中应用于金刚烷酮解析的低温碱性收集液冷却,主要是利用液氨气化间接与冰盐水进行换热冷却冰盐水,再将冰盐水从反应釜夹套导入,进行间接换热而实现的。此种方式存在投资大、盐换失较大、浪费资源以及盐水对设备腐蚀较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申请号为CN201420090109.4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式金刚烷酮冷却系统,其通过设置冷却水换热器、液氨冷却器换热器、玻璃冷却器换热器以及解析釜夹套以达到多层冷却的效果,然而,上述解吸釜夹套与解吸釜之间的换热面积有限,换热效果不佳,其次,上述几种换热器均通过不断的通入冷却介质来实现换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刚烷酮生产系统,以解决上述提及的金刚烷酮在低温碱性水溶液换热冷却工艺中,冷却效果不佳,从而导致的金刚烷酮于碱性水溶液表面解析时,解析效果不好,且冷却介质使用过程中浪费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刚烷酮生产系统,包括:所述进料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冷却换热组件包括列管式换热器和冷却箱,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口和所述反应釜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进料件内的高温混合物冷却后排出至所述反应釜内;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以对所述管程内的高温混合物冷却,并在冷却后回流至所述冷却箱内;所述夹套套设于所述反应釜,所述夹套贴设于所述反应釜的一侧形成有从上至下连续且环绕所述反应釜的螺旋槽,所述夹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螺旋槽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金刚烷酮生产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于进料口输送高温混合物至进料件内,在列管式换热器和夹套的双重冷却下,反应釜内的高温混合物降温并使悬浮于碱性溶液中的金刚烷酮在低温条件下进一步产生金刚烷酮结晶,富集于碱性溶液表面上,列管式换热器中的冷却介质以及流经夹套的冷却介质在冷却换热后回流至冷却箱,节约资源,且夹套螺旋槽的设置,增大了冷却介质与反应釜的热交换面积,换热效果更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金刚烷酮生产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进料件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第一冷却换热件和第二冷却换热件置于反应釜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金刚烷酮生产系统包括进料件1、冷却换热组件2、反应釜3和夹套4;进料件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冷却换热组件2包括列管式换热器21和冷却箱22,列管式换热器21的管程两端分别与出料口12和反应釜3的内部连通,以将进料件1内的高温混合物冷却后排出至反应釜3内;冷却箱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第一进液口221和第一出液口222,列管式换热器21的壳程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液口221和第一出液口222连通,以对管程内的高温混合物冷却,并在冷却后回流至冷却箱22内;夹套4套设于反应釜3的外侧壁,且夹套4贴设于反应釜3的一侧形成有从上至下连续且环绕反应釜3的螺旋槽41,夹套4的左端和右端的分别形成有第二进液口42和第二出液口43,螺旋槽4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液口42和第二出液口43连通,且第二进液口42与第一出液口222连通,第二出液口43与第一进液口221连通。进行金刚烷酮解析收集时,将温度约为100℃的高温混合物(金刚烷酮气化后随蒸汽从溶液中析出所得)于进料口11输送至进料件1内,而后经列管式换热器21冷却后进入反应釜3中(反应釜3中放入有一定量的碱性溶液),启动冷却箱22,以不断的向夹套4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顺着螺旋槽41向下流动,以对反应釜3进一步降温处置,从而使得悬浮于碱性溶液中的金刚烷酮在低温条件下进一步产生金刚烷酮结晶,富集于碱性溶液表面上,进行收集;此收集过程中,列管式换热器21中的冷却介质以及流经夹套4的冷却介质在冷却换热后回流至冷却箱,节约资源,且夹套螺旋槽41的设置,增大了冷却介质与反应釜的热交换面积,使得换热效果更佳,从而满足金刚烷酮低温的富集收集条件。优选地,进料件1的内部安装有喷淋件13,喷淋件13位于进料口11的上方,喷淋件13的内部形成有盛液腔131,盛液腔131的上端穿过进料件1并延伸至进料件1的外部,喷淋件13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喷孔132,每一喷孔132均与盛液腔131连通。进一步地,该金刚烷酮生成系统还包括增压泵组件5和阀门组件6,增压泵组件5包括第一增压泵51,阀门组件6包括第一截止阀61,反应釜4的下端具有一出液端31,反应釜3的出液端31依次与第一截止阀61、第一增压泵51和盛液腔131连通。具体地讲,经冷却后的碱性溶液在第一增压泵51和第一截止阀61的作用下泵入至盛液腔131内,并经喷孔132流出,因喷孔132被设置为从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故泵入的碱性溶液形成高压水流并与进料口11通入的高温混合物混在一起,以初步对高温混合物降温,两者混合后流经列管式换热器21后回流至反应釜3内,实现了碱性溶液的循环使用,节约了资源。优选地,增压泵组件5还包括第二增压泵52,阀门组件6还包括第二截止阀62,第二增压泵52的两端分别与壳程上端的出液端和第一进液口221连通,第二截止阀6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222和壳程的进液端连通,以将列管式换热器21中管程的冷却介质换热后回流至冷却箱22内,循环使用。优选地,增压泵组件5还包括第三增压泵53,阀门组件6还包括第三截止阀63,第三增压泵5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出液口43和第一进液口221连通,第三截止阀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液口222和第二进液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刚烷酮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料件、冷却换热组件、反应釜和夹套;/n所述进料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n所述冷却换热组件包括列管式换热器和冷却箱,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口和所述反应釜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进料件内的高温混合物冷却后排出至所述反应釜内;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以对所述管程内的高温混合物冷却,并在冷却后回流至所述冷却箱内;/n所述夹套套设于所述反应釜,所述夹套贴设于所述反应釜的一侧形成有从上至下连续且环绕所述反应釜的螺旋槽,所述夹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螺旋槽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刚烷酮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料件、冷却换热组件、反应釜和夹套;
所述进料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冷却换热组件包括列管式换热器和冷却箱,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口和所述反应釜的内部连通,以将所述进料件内的高温混合物冷却后排出至所述反应釜内;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以对所述管程内的高温混合物冷却,并在冷却后回流至所述冷却箱内;
所述夹套套设于所述反应釜,所述夹套贴设于所述反应釜的一侧形成有从上至下连续且环绕所述反应釜的螺旋槽,所述夹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螺旋槽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刚烷酮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件的内部安装有喷淋件,所述喷淋件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上方,所述喷淋件的内部形成有盛液腔,所述盛液腔的上端穿过所述进料件并延伸至所述进料件的外部,所述喷淋件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喷孔,每一所述喷孔均与所述盛液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刚烷酮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压泵组件和阀门组件,所述增压泵组件包括第一增压泵,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截止阀,所述反应釜的下端具有一出液端,所述反应釜的出液端依次与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增压泵和所述盛液腔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保健邬锋华万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