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29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的背光模组,至少包含一灯管以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具有一导光板上表面与一导光板侧端;灯管可提供光线。光线系沿着导光板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并由导光板上表面射出。上述背光模组亦包含一光学薄膜与一黏胶层。光学薄膜位于导光板上,可使由导光板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且提升其亮度。另外,黏胶层具有与导光板、光学薄膜相当的折射系数,用以将导光板与光学薄膜间的空隙填满,以防止光线在导光板与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以目前液晶显示器所使用的背光模组为例,该背光模组包括了导光板(lightguide)10、光学薄膜组12、反射板14、灯管16与反射罩18。导光板10是射出成型的丙烯塑料(acryl)板,并且在导光板10的下表面用网版印刷定义出圆形、六角形或正方形的颗粒图案,以作为使光线产生散射的扩散点11。应用在显示器中的导光板呈方形,但应用在笔记型电脑中的导光板可呈楔形,以节省空间。位于导光板10一侧端的灯管16则可由冷阴极管构成,而以端面照光(edge light)的方式将光线传进导光板10中。进入导光板10的光线以全反射方式往导光板10另一端传导。当部分光线射出导光板时,位于导光板下表面的扩散点N会将光线反射回去,且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而由导光板10上表面射出。在灯管16的外侧,装设了一反射罩18,该反射罩18呈C形,且具有一开口9。反射罩18可以将光线反射集中由开口9照射出去,以防止灯管I6的光线向非开口的方向逸射,并提升光线由进入导光板10的比率。同样的,在导光板10的下侧设有一反射板14,可将穿过导光板10下表面的光线反射导回导光板10中,以增加光线的使用效率。至于,在导光板10的上侧,则制作了具有数层的光学薄膜组12。如图1所示,在习知的背光模组中,根据其功能的不同,此光学薄膜组12可分为上扩散片(upper diffuser)12a、增光片(brightness enhanced film;BEF)12b、以及下扩散片(lower diffuser)12c。其中,雾度较重的下扩散月12c系用以使由导光板10向上导出的光线产生散射而分布得更为均匀,并使光线较为柔和。增光片12b则可由棱镜片(prizm)或偏光片(polarizer)构成,可产生聚光的效果。至于雾度较轻的上扩散片12a,除了使光线分布均匀外,亦可用来保护下方的增光片,以防止在组装过程中刮伤。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产生牛顿环等干涉条纹,在下扩散片12c的下表面会制作复数个凸出颗粒17,以产生粗糙化的效果。但此凸出颗粗17往往会使下扩散片12c与导光板10间无法紧密接合,而会产生大约数十微米的空隙13(图1所示的空隙13并没有依照比例绘制)。由于下扩散片12c与导光板10的折射系数约为1.5,而空隙13中的空气折射系数为1,故由导光板射出的光线很容易在下扩散片12c与导光板10间造成多次反射,如图1所示。如此一来将间接造成能量损耗,进而影响背光模组的亮度。因此若减少或消除光线在下扩散片12c与导光板10间产生多次反射的情形,可进一步减少入射光线的能量损耗,并增进整体背光模组的亮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防止光线在导光板与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应用黏胶层取代扩散片的背光模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含一灯管,可提供一光线;一导光板,具有一导光板上表面与一导光板侧端,该光线是沿着该导光板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并由该导光板上表面射出,该灯管是位于该导光板侧端,且以端面照明的方式使光线射入该导光板;一光学薄膜,位于该导光板上,可使由该导光板射出的光线均匀分布;及一黏胶层,位于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之间,是用以将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间的空隙填满,以减少光线在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该黏胶层、该导光板及该光学薄膜的折射系数范围皆在1.4~1.6之间,可防止光线在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该光学薄膜可选择一上扩散片、一增光片、一下扩散片或其任意组合而组成。该增光片可由棱镜片、偏光片或其任意组合来组成。该黏胶层包含复数个微粒,使该黏胶层具有散射光线的功能。更包括一反射罩,该反射罩位于该灯管外侧,该反射罩具有一开口,该灯管的光线经由该反射罩反射后集中由该开口射出,进入该导光板。更包括一反射板,装设于该导光板下侧,以便把由该导光板下表面射出的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中。或是一种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至少包含 一灯管,可提供一光线;一导光板,具有一导光板上表面,该光线是沿着该导光板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并由该导光板上表面射出,该灯管位于该导光板下方,且以平面照明的方式使光线射入该导光板;一光学薄膜,位于该导光板上,可使由该导光板射出的光线均匀分布;以及一黏胶层,位于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之间,系用以将该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间的空隙填满,以减少光线在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该黏胶层、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的折射系数范围皆在1.4~1.6之间,可防止光线在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该黏胶层包含复数个微粒,使该黏胶层具有散射光线的功能。由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的背光模组,至少包含一灯管以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具有一导光板上表面与一导光板侧端;灯管可提供光线。上述光线是沿着导光板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并由导光板上表面射出。上述背光模组亦包含一光学薄膜与一黏胶层。光学薄膜位于导光板上,可使由导光板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且提升其亮度。另外,黏胶层具有与导光板、光学薄膜相当的折射系数,用以将导光板与光学薄膜间的空隙填满,以防止光线在导光板与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上述光学薄膜可由增光片、扩散片、或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并且,扩散片、导光板与黏胶层皆具有1.4~1.6的折射系数。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结构相较于传统的背光模组,具有以下的优点1)籍着将黏胶层填充于导光板与光学薄膜间的空隙,可防止光线在导光板与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而避免能量的损耗,并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2)使用已掺杂微粒的黏胶层,此种黏胶层可形成半透明薄膜且产生散射的效果,可用来取代传统结构中的下扩散片。3)其雾度较轻的上扩散片,除了可使光线分布均匀外,亦可用以防止下方的膜片在组装过程中刮伤。62光学薄膜62a扩散片62b增光片 63黏胶层64反射板 65导光板上表面66灯管68反射罩69开口70导光板侧端80导光板 81扩散点82光学薄膜82a上扩散片82b增光片 82c下扩散片83黏胶层 84反射板85导光板上表面87凸出颗粒86灯管88反射罩89开口90导光板侧端100导光板 101扩散点102光学薄膜 102a扩散片102b增光片103黏胶层104反射板 105导光板上表面106灯管 108反射罩109开口 110导光板侧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的背光模组。其中,藉着将黏胶层填充于导光板与光学薄膜之间的空隙中,可防止光线在导光板与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而造成能量的损耗。此外,使用掺杂微粒的黏胶层,因其具有散射的效果,而可当作扩散片使用。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如下所示。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此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用以增进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亮度的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的构成元件包括了导光板40、光学薄膜42、反射板44、灯管46与反射罩48。其中,导光板40具有一导光板上表面45与一导光板侧端50。灯管46提供光线,导光板40为一表面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含: 一灯管,可提供一光线; 一导光板,具有一导光板上表面与一导光板侧端,该光线是沿着该导光板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并由该导光板上表面射出,该灯管是位于该导光板侧端,且以端面照明的方式使光线射入该导光板; 一光学薄膜,位于该导光板上,可使由该导光板射出的光线均匀分布; 一黏胶层,位于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之间,是用以将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间的空隙填满,以减少光线在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薄膜间产生多次反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萍唐迺元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